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手术入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的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2月—2022年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二四医院收治的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4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22例和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Cobb角、椎体间滑移距离和JOA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椎体总融合率和椎体融合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术后颈脊髓神经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后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前路减压复位融合内固定术在治疗颈椎骨折脱位合并脊髓损伤患者中效果显著,能对患者椎体功能进行改善,对脊髓神经功能恢复起促进作用,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评价新型同种异体骨解剖形腰椎融合器(Bio融合器)应用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的初步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49例使用腰椎融合器的腰 椎退行性病变患者的临床效果.患者分为Bio组(23例)和PEEK组(26例)从椎间隙融合、椎间隙高度、VAS和ODI功能评价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术后第6个 月时,Bio组有87%、PEEK组有73%获得了骨性融合,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椎间骨性融合.术后椎间隙高度显著增加(P <0.05),术后5d、末次随访时椎间隙高度 无显著性差异.模拟视觉评分(VAS)和Oswre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末次随访均较术前改善(P <0.05),两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两组均未发现严重并发 症.结论 同种异体骨椎间融合器适用于后路腰椎椎间融合术,初步使用具有临床效果满意的优点,并可能在早期促进椎体融合上优于PEEK 材料,但远期疗效尚 需进一步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4.
5.
目的建立现代骨组织库,观察系列冷冻干燥同种骨移植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深低温冷冻法、真空冷冻干燥和辐照灭菌法进行保存,临床应用异体骨时,根据患者的需要和骨组织库的记录资料合理选择,运用于骨缺损填充、脊柱和关节融合手术89例。结果术后随访6~24月,89例未见明显排斥反应,疗效满意。结论冷冻干燥同种异体骨制备的松皮质填充骨、颈腰椎融合器等系列使用安全,保存和运输方便,用于修复骨缺损及脊柱融合等,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与方法:总结比较经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与传统跨伤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椎骨折的临床疗效与各自优缺点。结果:所有患者随访12~14个月。与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术后即时、3月伤椎高度恢复、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及Cobb 角改善程度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医疗费用高于对照组,术后半年及1年伤椎高度于大于对照组,Cobb角小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少于对照组,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跨伤椎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比较,经伤椎椎体内植骨联合后路椎弓根系统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更加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