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1篇
外科学   40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2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外科学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医学审美教育是医学生全面素质教育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笔者结合长期外科教学实践,阐述了在外科学教学中运用医学美学原理对外科学的美进行开发和挖掘,使医学生在熟练掌握外科学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教育,美的熏陶,更能激发他们对外科学的热爱和兴趣,达到全面提高医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中医界最近正在盛传“中西医并重”的提法,并为之欢欣鼓舞。而笔者又获悉,中央最新文件提出:中西医并重,发展中医药。这就证明,业界的传言不假。对此,我个人的第一感觉是:中医药的新时代已经开始。当然,面对发展中医药的新时代,我们的思想和理论,都应该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云:“太阳根于至阴,结于命门,命门者,目也。”这“命门”指的是足太阳膀胱经的睛明穴。腧穴里又有“命门穴”,为督脉上的要穴,位于后背两肾间,第二腰椎棘突下,与肚脐相平对的区域。但这两个“命门”均与中医命门学说中的“命门”含义不同。彼一“命门”为脏腑的概念,因其主司元气,是人体元气的根本所在,元阳的发源地,为生气出入通达与维系生命之处,其重要性无异于生命之门,故名之。  相似文献   
4.
"国医"随想     
关于"国医",说来话长,仅以考定身份而言,寻源溯流,就可说上一大段. "国医"最早是指那些医术高超的卓绝之士,如《左传》所载的医缓、医和等人,"盖论病以及国,原诊以知政","治身与治国,一理之术;良相,即为良医".良医与良相同类并称,足见"医道之大尚矣"!  相似文献   
5.
7月5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主办的“中华中医药心连心”专题活动正式启动。在启动仪式上,主持人介绍了“中华中医药心连心”活动的目的、意义和宗旨。这次活动的主旨是聚集中医药行业的力量,共同扶持四川汶川地震后的中医药建设。但不仅仅限于此,而是像卫生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6.
(上接1999年第2期69页)4 切诊切诊主要指切脉,亦称脉诊,是我国人民在长期与疾病斗争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一种诊断方法。脉诊虽居四诊之末,但它是最具中医特色,又是唯一直接触到患者人体的最重要的诊察方法。其历史之悠久,内容之丰富,文献之众多,涉及医学范围之广阔,都是望、闻、问三诊所不可比拟的。脉诊的起源几乎与中医学的历史一样悠久,其创始者已无从查考。现在一般以《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所记“至今天下言脉者,由扁鹊也”为据,认为脉诊起源于扁鹊,或者说是扁鹊的年代。《淮南子》指出:“所以贵扁鹊者,非贵其随…  相似文献   
7.
(上接1999年第3期126页)5 四诊合参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或称四诊并重,这是中医诊法的突出特色和基本原则,也是中医整体观念在诊法学上的具体体现。《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声音,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以治无过,以诊则不失矣。”《素问·疏五过论》:“圣人之治病也,必知天地阴阳,四时经纪,五脏六腑,雌雄表里,刺灸砭石,毒药所主,从容人事,以明经道,贵贱贫富,各异品理,问年少长,勇怯之理,审于分部…  相似文献   
8.
与《挽救中医》不同,杨念群先生的《再造“病人”》一书,属于多元对话的医疗史著作。该书以新颖独特的叙事手法,通过数十个故事的细致讲述,形象地再现了自1832年以来直至1985年中西医冲突下的医疗变迁史。这些故事读来尽管饶有兴味,但其辛酸曲折之处,不能不引人叹息沉思。书中有关中医的描述,主要体现在第七章《中医自救面面观》中。如果说吕嘉戈先生的《挽救中医》是从行政立法、管理制度的高处来立论,寻找挽救中医的对策,那么杨先生的《再造“病人”》则主要是从社会基层的实处入手,全方位地扫描中医自救的种种努力。带着沉思,…  相似文献   
9.
为什么民间中医求证无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6月2日《中国中医药报》转载《经济参考报》的消息称: 杭州一名老中医,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时在祖方基础上研制“疏肝消积散”,为许多肝癌、胰腺癌病人解除了痛苦。行医35年成果累累,却一直没有职称,考取的执业资格又被撤消,丧失了行医权利。  相似文献   
10.
中医之衰颓。除了中医人格精神的异化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人才的异化。中医人才的异化,大致也有三个方面的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