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医源性胆道损伤9例临床诊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将我院收治的9例胆管损伤发生的原因、处理及预防分析讨论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男3例,女6例,年龄31岁-68岁,平均48.3岁。择期手术7例,急诊手术2例。其中6例为胆囊切除术,2例为胆囊切除加胆总管切开取石术,1例为胃大部切除术。损伤类型:胆总管损伤6例(其中胆总管结扎1例),肝总管损伤2例,副肝管损伤1例。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cute type A aortic dissection,AAAD)伴灌注不良综合征(malperfusionsyndrome,MPS)患者术后死亡的危险因素,为更合理制定临床治疗策略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8月至2018年9月期间海军军医大学附属广州临床医学院连续手术的2...  相似文献   
3.
目的:回顾性总结444例瓣膜置换围术期治疗效果,分析术后感染发病率、种类及相关影响因素,探究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及预防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2013-07-2018-07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444例,其中男209例,女235例,年龄(49.62±12.92)岁;根据围术期感染标准将术后患者分为感染组(71例),非感染组(373例),总结围手术期的各项数据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得出危险因素并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以明确独立危险因素。结果:围术期死亡7例(1.6%),其中感染组死亡5例(7.0%),非感染组死亡2例(0.5%),两组病死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死亡原因包括低心排综合征5例,多器官功能衰竭2例。围术期感染71例,感染率15.9%,包括肺部感染61例(85.9%),肠道感染3例(4.2%),泌尿系感染2例(2.8%),心内膜感染5例(7.1%);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单因素分析提示老年、男性、肥胖、糖尿病、吸烟、血脂异常、术前感染病史、术前肝肾功能异常、术前心功能、病程时限、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气管插管时间与瓣膜置换术后感染有关,而经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明确肥胖(OR:5.777;P0.05)、糖尿病(OR:7.071;P0.05)、术前感染病史(OR:29.953;P0.01)、术前肝功能异常(OR:20.546;P0.01)、病程10年(OR:5.091;P0.01)、手术时间(OR:1.969;P0.01)、升主动脉阻断时间(OR:1.070;P0.05)、气管插管时间(OR:3.989;P0.01)为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得出,气管插管时间预测瓣膜置换术后感染的效能最高。结论:明确肥胖、糖尿病、术前感染病史、术前肝功能异常、病程10年、手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气管插管时间是术后感染危险因素;围手术期对患者实施综合评估和干预措施,可降低瓣膜置换术后感染风险、提高早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4.
5.
肝癌破裂出血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肿瘤破裂出血是肝癌病人的一种严重而致命的并发症,目前误诊率较高,且尚无统一的处理方案.本文总结了1991年~1995年我院收治44例肝癌破裂出血、讨论了其发瘤机理,分析了其误诊原因,通过手术治疗组和保守治疗组病死率比较,显示出手术治疗病死率低于保守治疗组P<0.01,认为对肝癌破裂出血的病人,只要无手术禁忌证,均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3D打印技术在右心室双出口(double outlet right ventricle,DORV)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个性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8年8月至2019年8月收治的35例DORV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5个月至17岁,体重(21.35±8.48)kg。10例行3D打印模型指导手术的DORV患者纳入3D打印模型组,同期非3D打印模型指导DORV矫治术患者25例纳入非3D打印模型组。术前均行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及CT血管造影检查,观察室间隔缺损(VSD)位置、直径及其与双动脉的空间关系。结果3D打印模型组患者McGoon指数为1.91±0.70。3D打印模型组在VSD大小[(13.20±4.57)mm vs.(13.40±5.04)mm,t=?0.612,P=0.555]、升主动脉直径[(17.10±2.92)mm vs.(16.90±3.51)mm,t=0.514,P=0.619]和肺动脉干直径[(12.50±5.23)mm vs.(12.90±4.63)mm,t=?1.246,P=0.244]方面,CT测量值与3D打印模型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者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982、0.943和0.975。3D打印模型组手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ICU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非3D打印模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3D打印技术在3D视角下观察VSD与主动脉及肺动脉的关系,指导术前手术方案的制定,可辅助医师做出合理有效的手术决策,缩短术中探查时间及手术时间,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手术治疗的最佳时机、方法及疗效,努力提高手术成功率。方法:我院2013年10月-2019年10月共收治19例冠状动脉瘘患者,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4.5(1~61)岁,体重16.25(7~69) kg。右冠状动脉右房瘘3例,右冠状动脉右室瘘7例,右冠状动脉左室瘘1例,左冠状动脉右房瘘2例,左冠状动脉左房瘘2例,左冠状动脉右室瘘2例,左冠状动脉肺动脉瘘2例;合并先天性二尖瓣发育不良2例,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三尖瓣关闭不全各1例。所有患者均胸正中切口体外循环下行动脉瘘矫治术,同期矫治其他心脏畸形,围术期常规监护治疗,术后1、6个月及每年随访复查。对所有患者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及总结。结果:升主动脉阻断时间(61.330±11.479) min,体外循环时间(99.940±15.206) min,手术时间(140.610±19.150) min,呼吸机使用时间(33.000±19.275) h,ICU时间(2.220±1.215) d,住院时间(20.940±8.795) d。患者术前左室射血分数(63.167±8.031)%,术后当日左室射血分数(69.390±8.389)%,术后左室功能明显改善(P0.05)。患者术前心胸比0.506±0.0769,术后当日心胸比0.479±0.060 3,手术前后心胸比差异显著(P0.05)。19例患者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及死亡,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6个月~5年,未见残余瘘及严重心血管症状。结论:冠状动脉瘘发病率低,出现心悸、呼吸困难等症状应尽早手术治疗,外科手术治疗疗效较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9.
董柱  熊奇和 《淮海医药》2000,18(4):275-275
笔者收集1993~1996年影像学检查诊断为癌性梗阻性黄疸124例,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112例癌性梗阻性黄疸进行分析讨论。1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112例,男65例,女47例,平均年龄56.4岁,全部患者均行B超检查,其中经CT检查83例,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检查62例,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PTC)检查51例。病变部位为上段胆管(左右肝管汇合处以上)37例,中段胆管(肝总管至十二指肠上缘的胆总管)23例,下段胆管(十二指肠上缘以下的胆总管即胆总管十二指肠后段,胰腺段及十二指肠…  相似文献   
10.
瓣膜性心脏病的发生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其主要治疗手段是瓣膜置换。而近年来微创介入治疗的出现,改变了传统的治疗模式,让外科手术的高危患者看到了曙光。3D打印技术自1990年开始应用于医学领域以来,发展迅速,凭借其精细化的还原技术,现已广泛应用于多个外科学专业。但目前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外科的应用仍处于起步阶段,尤其在瓣膜性心脏病领域的应用更是少之又少。本文结合瓣膜性心脏病,就3D打印技术的基本原理、在瓣膜性心脏病诊疗中的优势及临床应用现状进行综述,并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