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8篇
眼科学   39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Pilon骨折的特点、手术策略及疗效。方法本院自2008-06—2014-06诊治Pilon骨折56例,根据主要骨折线及骨块分布选择相应的手术入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开放性骨折采用有限内固定结合外固定架治疗。结果所有患者获得随访12~24个月,平均15.8个月,表浅感染3例,深部感染1例,2例骨折延迟愈合。术后12个月AOFAS评分69~100分,中位评分88分。结论对于Pilon骨折因根据X线片、CT检查制定恰当手术入路和手术方案,掌握适当的手术时机,即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正>NIFDC-PT-319血清中睾酮测定能力验证计划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项目,依据ISO/IEC 17043:2010《合格评定能力验证的通用要求》运作,该计划由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负责组织及实施。睾酮的分子式组成为C19H28O2,是由19个碳原子构成的类固醇类荷尔蒙,分子量为288.4。在人体循环系统中,  相似文献   
3.
背景:国内外研究显示,纳米银颗粒可在体内迁移、蓄积,并最终导致细胞毒性和基因毒性,且毒性可由于纳米银的蓄积而逐渐扩大。目的:观察纳米银凝胶和纳米银水凝胶两类产品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特征。方法:取来自6个厂家的6种纳米银产品(3种纳米银凝胶和3种纳米银水凝胶),将其浸泡在模拟体液中,提取不同时间点的纳米银凝胶和纳米银水凝胶释放液,利用超高压微波消解系统消解并定容,再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各消解液中的银含量,根据银含量检测结果分析总结两类产品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特征。结果与结论:3种纳米银凝胶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速率分别为3.59,4.30,1.17g/min,达到动态平衡的时间分别为40,35,70min;3种纳米银水凝胶在模拟体液中的释放速率分别为5.14,5.31,4.86g/s,达到动态平衡的时间均为100s。提示由于载体基质的不同,纳米银水凝胶的释放速率要明显高于纳米银凝胶;不同纳米银厂家由于工艺的不同,纳米银凝胶的释放速率亦有所不同,而纳米银水凝胶的释放速率区别不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分析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诊断中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ranscranial Doppler,TCD)与CT动脉血管成像(CT Arterial Angiography,CTA)诊断方法的效果。方法:通过随机选取的方式,选择2019年3月~20?20年3月某院收治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20例,在患者发病24h之内,对其实施TCD与CTA临床检查,对比两种不同诊断方法对急性缺血性脑梗死血管阻塞的诊断效果。结果:TCD诊断检测灵敏度为90.32%、特异性为97.53%、阳性预测值为87.50%、阴性预测值为98.13%、诊断精准度为96.37%,相比于CTA诊断结果,TCD与CTA诊断结果相一致。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断中,利用TCD与CTA诊断方法,其诊断结果符合率比较高,可检查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血管阻塞情况,为患者的后续治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5.
董喆  施玉英 《眼科研究》2001,19(2):111-113
目的:探讨白内障手术后炎症反应对后发障的影响在不同术式组有无显著性差异。方法:将24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A,B,C,D4组。A组行晶状体超声乳体摘出术,B组行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术,C组行超声乳化摘出联合后囊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D组为空白对照组。术后1天,1周,3周,1月时取各组的房水行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学检查。结果:各手术组的房水免疫球蛋白及细胞增较对照组高,且A,B组较C组高。术后3周各组均恢复到对照组水平。术后1月各组才有后发障发生。结论:在各组房水免疫球蛋白及细胞有显著性差异的时期内尚无后发障的发生,术后炎症反应对后发障的影响在各手术组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有晶状体眼屈光性人工晶状体Phakic6植入术矫正高度近视的安全有效性。方法表面麻醉下对9例(18眼)高度近视(-12.00~-24.00D)患者行Phakic6植入术。手术前后检查术眼裸眼及矫正视力、眼压、Phakic6在眼内的位置、角膜内皮计数。结果经术后3~12月随访观察,术后所有术眼裸眼远、近视力均达到或高于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眼眼压在正常范围;术眼角膜内皮计数均大于2500个·mm-2;除1例1眼出现了Phakic6前房内旋转,另1例1眼出现瞳孔轻度扩大并上移外,其余术眼Phakic6前房内位置稳定,与角膜及自身晶状体之间保留有安全距离,房角镜下未见人工晶状体袢压迫小梁网,无视网膜脱离及慢性色素膜炎反应。结论Phakic6眼内植入矫正高度近视效果显著,但远期效果及安全性还有待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中维持正常前房深度的安全有效方法。方法回顾性地比较了高度近视糖尿病患者白内障术中维持前房深度的3种方法的有效性及其对术中操作的影响。其中将通过降低灌注瓶高度解决前房深度的患者分为A组,通过扩大侧切口解决前房深度的患者分为B组,将通过缓解反向瞳孔阻滞来解决前房深度的患者分为C组。结果C组方法较另外2种方法能更安全有效地维持术中正常的前房深度。结论合并糖尿病的高度近视患者白内障术中解除反向瞳孔阻滞对前房深度的维持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丁宁  冯宇  董喆 《眼科》2022,31(2):114-117
目的 观察正常或接近正常眼轴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术后的屈光情况,比较不同人工晶状体(IOL)计算公式的预测准确性。设计 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至2021年8月在北京同仁医院白内障中心进行手术的眼轴为22~25 mm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66例(86眼)。方法 术前使用IOL Master 500进行眼生物学参数的检查测量,并使用前节OCT测量手术前后中央前房深度,于术后3个月行主觉验光检查,比较SRK-T、Haigis、Barrett Universal II和Kane公式计算的等效球镜的预测偏差。主要指标 术后IOL度数的平均预测偏差、平均绝对值偏差、绝对偏差中位数以及预测偏差的百分比。结果 术后3个月测量中央前房深度为(3.88±0.61)mm,较术前的(2.34±0.14)mm明显加深(P<0.001)。通过四种公式计算得出的平均屈光偏差均小于±0.25 D。Barrett公式(0.033 D)和Kane公式(-0.040 D)的平均屈光偏差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1.000),其余各公式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各公式的平均绝对预测偏差中,Barrett公式和Haigis公式(P=0.073)、Barrett公式和Kane公式(P=1.000)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公式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aigis公式在±0.25 D偏差范围内的术眼百分比最高(30.23%),Barrett公式在±0.50 D偏差范围内的术眼百分比最高(60.47%),但各公式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正常或接近正常眼轴的浅前房白内障患者手术后虽然前房加深,但未出现明显的屈光漂移。说明应用现代生物测量技术和新一代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提高了预测的准确性。(眼科,2022,31: 114-117)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老年病区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携带多重耐药相关基因的情况,为耐药性监测及感染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筛选解放军总医院2008-2010年自临床分离的120株不重复鲍曼不动杆菌,患者平均年龄85(65~95)岁.使用Whonet 5.6软件分析其对16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及测序方法检测10种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24-like、blaOXA-58-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intI1和intI2),依据耐药基因的检出情况,分析并命名相应的耐药基因谱(RGP).结果 上述120株鲍曼不动杆菌除了对多黏菌素B的敏感率超过90%以外,对其他15种抗生素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70.8%~97.5%);耐药相关基因blaOXA-51-like、blaOXA-23-like、blaOXA-58-like、blaTEM、blaampC、armA、ISAba1和intI1的阳性率分别为100%、81.7%、0.8%、10.8%、91.7%、81.7%、86.7%和83.3%,未检出blaOXA-24-like和intI2;共发现18种耐药基因谱,其中多重耐药谱RGP1(blaOXA-23-like+blaampC+armA+ISAba1+intI1)所占的比例高达60.8%.结论 老年住院患者中分离的鲍曼不动杆菌多重耐药相关基因携带率较高,多重耐药现象非常严重;应积极、有效、合理地防控和治疗老年住院患者鲍曼不动杆菌感染,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与临床医师对此应予以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揭示医院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中鲍氏不动杆菌分子流行的主要特征.方法 筛选2009-2011年老年COPD患者中分离的57株鲍氏不动杆菌为试验菌株;使用Whonet5.6软件分析其药敏结果;应用基于序列分型的多重PCR方法鉴定鲍氏不动杆菌的主要流行克隆谱系;利用限制性内切酶ApaI对试验菌株基因组DNA进行酶切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析;应用PCR及测序方法检测10种耐药相关基因,分析并命名相应的耐药基因谱.结果 鲍氏不动杆菌除了对多黏菌素B的耐药率为8.8%外,对其他15种抗菌药物均具有较高的耐药率,为70.2%~98.2%;主要克隆谱系以RGP1序列型为主,所占的比例高达59.6%;在87.0%的相似性水平上,可大致分为18种PFGE图谱,其中主要型别为A型;共发现存在有15种耐药基因谱,其中多药耐药谱RGP1所占的比例高达52.63%.结论 在老年COPD患者中分离的鲍氏不动杆菌主要的流行克降谱系与欧洲克隆谱系Ⅱ具有高度的同源性;多药耐药相关基因的携带率较高,在具有不同遗传背景的鲍氏不动杆菌中存在有水平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