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66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27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病变血管长度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价病变血管长度对支架术后再狭窄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开放性研究,选择本院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准备接受冠状动脉(冠脉)支架置入术的患者.入选标准包括冠脉单支病变或多支病变;支架置入一只或一只以上;年龄18~75岁;有明确的冠心病史;目标病变冠脉目测直径2.75~4.0 mm;狭窄程度>50%;病变血管长度<30 mm;支架置入术后残余狭窄<10%.排除标准包括主动脉-冠脉窦口;无保护的左主干病变;左前降支或左回旋支起始点处2 mm内的病变;支架内再狭窄病变;近5 d内有急性心肌梗死史;目标病变处或附近有血栓.按病变血管长度≤20 mm和>20 mm分成A组和B组.支架置入术后6个月复查冠脉造影,采用Medcon分析系统对造影结果进行QCA分析,以复查时冠状动脉管腔直径减少≥50%作为再狭窄的指标.结果 A组105例,B组56例.两组患者临床基线特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高血压病、血脂异常、糖尿病、心肌梗死史、冠心病家族史,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支架置入术前冠脉造影显示靶血管病变的部位、类型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术后主要用药基本相同(抗血小板制剂、硝酸酯类、转化酶抑制剂类、β-受体阻滞剂类、降脂药物、钙离子拮抗剂类),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6个月冠状动脉造影结果QCA分析提示病变血管最小管径[(2.29±1.12) mm对(1.86±1.29) mm,P=0.028]、最终管径丢失[(0.85±1.03) mm对(1.22±1.18) mm,P=0.043]、丢失指数[(0.31±0.40)对(0.44±0.40),P=0.041].再狭窄率(26.7%对42.9%,P=0.036).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病变血管长度>20 mm的患者支架术后再狭窄率明显增高,两者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2.
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是导引钢丝无法通过闭塞病变[1-4].当靶血管有可视侧支血管供应,如导引钢丝无法前向通过病变时,可尝试采用逆行导引钢丝反向通过闭塞病变.采用逆行导引钢丝技术时,当导引钢丝逆行通过闭塞病变后,可以采取逆行导引钢丝对吻技术、逆行导引钢丝通过技术或逆行导引钢丝捕获技术完成介入治疗[5-22].本文对一例使用逆向导引钢丝捕获技术成功开通闭塞病变的病例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梗死相关血管(non-IRA)发生管腔狭窄或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住院期间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45例连续入院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PCI)的急性STEMI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或CTO病变进行分组,比较各分组间患者的临床特征、PPCI资料、住院期预后和并发症情况,并采用多因素分析确定住院期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345例急性STEMI患者中共有185例(53.6%)存在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其中110例(31.9%)为双支血管病变,75例(21.7%)为三支血管病变。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中合并CTO病变20例(10.8%),占同期PPCI总量的5.8%(20/345)。多支血管病变患者的年龄显著大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0.01),原发性高血压、心源性休克、植入≥2枚药物洗脱支架患者的构成比均显著高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P值均<0.05),与单支血管病变患者间梗死相关血管(IRA)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CTO病变患者的心力衰竭构成比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5),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低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0.01),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间术后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血流分级构成比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住院期间总体患者的MACE发生率为10.4%(36/345),病死率为8.1%(28/345),大出血并发症发生率为1.2%(4/345)。单支血管病变与多支血管病变患者间病死率、再发心肌梗死率、靶血管血运重建率、脑卒中发生率、MACE发生率、大出血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合并CTO病变患者的靶血管血运重建率和MACE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不合并CTO病变患者(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患者中年龄≥75岁、发生心源性休克、发生心力衰竭、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合并CTO病变的患者构成比均显著高于未发生MACE者(P值分别<0.05或0.01)。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心源性休克(回归系数=2.15,OR=8.58)和术后TIMI血流分级<3级(回归系数=1.97,OR=7.14)是急性STEMI患者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01),而年龄≥75岁、男性、发生心力衰竭和合并CTO病变均不是STEMI患者在住院期间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值均>0.05)。结论冠状动脉多支血管病变对行PPCI的STEMI患者的短期预后无明显影响,而合并CTO病变的患者PPCI术后IRA血流恢复差,发生MACE的风险增大,且短期预后不良。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发现急性STEMI患者合并CTO病变是确定高危患者的有力标志。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逆向技术开通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病变显著提高了血管的开通率[1],通常,当逆向导丝成功通过闭塞病变到达前向指引导管内后,交换300 cm或者330 cm的RG3导丝通过至前向指引导管外完成体外化,然后前向送入球囊扩张并置入支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N末端B型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方法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住我院心脏监护室的患者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93例,按照患者住院期间是否出现房颤(AF)分为房颤组(n=43)和非房颤组(n=250)。比较两组间差异,分析血浆NT-proBNP水平对新发房颤的预测价值。结果 (1)AMI患者住院期间出现新发房颤的比例为14.7%;(2)房颤组患者NT-proBNP水平明显高于非房颤患者,且平均年龄较大,左心室射血分数、血红蛋白含量和肾小球滤过率(eGFR)均低于非房颤组;(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NT-proBNP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OR4.918,95%CI1.662-14.549,P=0.004)。结论血浆NT-proBNP水平可独立预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新发房颤的发生,可用于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早期预防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前为数不多的随机研究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双支架技术并未提供更多的益处.在主支血管内置入支架,必要时在分支血管内置入另一枚支架(Provision T支架术)仍然是分叉病变介入治疗中较为常用的治疗策略.但在临床实践中,仍有20%~30%的真性分叉病变需双支架技术,即便是在药物洗脱支架时代,双支架技术的应用也不应减少.如果病变弥漫性累及分支血管开口部位和近中段血管,分支血管直径>2.5mm且供血范围较大,术者应选择双支架技术.目前尚无资料表明与单支架技术相比,双支架技术增加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在采用双支架技术时,必须完全覆盖病变和进行最终球囊对吻.患者对双重抗血小板药物的依从性在改善患者的预后方面起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Objective To identify underlying mechanical risk factors of that developed in-stent restenosis (ISR) or early stent thrombosis in sirolimus-eluting stent (SES)-treated lesions using intravascular ultrasound (IVUS). Methods IVUS were performed in 60 (ISR, n = 43; early stent thrombosis, n = 17) patients (event group) and in 34 patients without ISR and early stent thrombosis (noevent group) underwent SES implantations. Results Compared with the no-event group, minimum stent area [MSA, (4.6±1.6) mm2 vs. (5.8±1.6) mm2, P <0.01], minimum stent diameter [(2.2±0.5) mm vs. (2.5±0.4) mm, P<0.01],andstentexpansion[(69.2±20.7)% vs. (80.6±17.2)%,P< 0.01] were significantly smaller, and longitudinal stent symmetry index (MSA/maximum stent area, 2.0±0.6 vs. 1.7±0.6, P < 0.05) was significantly larger in the event group. Incidence of MSA < 4.0 mm2(43.3% vs. 14.7%, P <0.01) and stent expansion <60% (40.7% vs. 11.8%, P <0.01) were more frequent in the event group than that in no-event group. Furthermore, proximal residual plaque burden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compared to the no-event group [(49.0±15.5) % vs. (38.4±17.6) %, P < 0.01].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post SES 1SR or early thrombosis were MSA (OR:0.7, 95% CI:0.5-0.8, P < 0.01) and proximal residual plaque burden (OR:280.7, 95% CI: 17.2-40 583.6, P < 0.01). Conclusion Smaller MSA and higher proximal residual plaque burden are independent predictors of ISR or early thrombosis post SES implantations.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HULC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以及沉默HULC对膀胱癌5637细胞增殖、凋亡、迁移与侵袭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6月至2017年12月郑州人民医院手术切除的102例膀胱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以及人膀胱癌细胞株5637和人正常膀胱上皮细胞株SV...  相似文献   
9.
目的提高良性前列腺增生症(BPH)开放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对106例BPH患者采用Madigan前列腺切除术进行治疗,并随访6~48个月。结果本组均手术成功,术中尿道损伤27例,膀胱颈部损伤2例,术后IPSS平均评分4分,QOL评分0~2分,最大尿流率18~21ml/s。术后出血少,恢复快,无尿道狭窄、尿失禁等并发症。结论Madigan手术是治疗BPH较理想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两次细胞移植治疗大面积心肌梗死患者的疗效。方法35例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VEF<40%),成功实施急诊PCI术后3-7 d,行uRI及SPECT后,随机分为3组。A组11例单次细胞移植组患者于PCI术后3-7 d施行细胞移植,B组12例两次细胞移植组患者分别于PCI术后3-7 d及术后3个月接受细胞移植, 12例对照组患者在相同时间接受0.9%氯化钠溶液冠脉内注射。结果随访12个月时,未发现与重复细胞移植相关的不良反应。MRI结果发现,与对照组相比,单次移植组和两次移植组LVEFF变化值均显著升高[(2.9±2.0)%比(7.1±1.5)%比(11.7±2.7)%,P<0.01],而两次移植组较单次移植组变化更为显著(P<0.01)。同时,MRI显示两次移植组梗死心肌面积、SPECT显示心肌灌注面积改善幅度均优于其他两组(P<0.01)。结论两次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对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是安全可行的,可在一次移植的基础上进一步改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