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4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成药分类方法的现状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往今来中成药的分类方法有很多 ,但不论是病证分类法、功效分类法、笔画分类法、剂型分类法还是混合分类法 ,都难以做到合理地分清各类中成药。目前 ,在尚无统一分类方法的情况下 ,按读者对象选择分类方法 ,可能是较妥当的办法。例如读者对象是以药剂为主的 ,就可采用剂型分类法 ,而将其他分类法做索引处理。  相似文献   
2.
医圣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著《伤寒论》,创造性地融理、法、方、药于一体,载方112首,所采方及自创方大都组方严谨,用药配伍精当,经历代医家临床实践验证,疗效显著。因此,探讨《伤寒论》组方机制,不仅有利于更好地继承和发扬中医方剂的特色,而且对临床运用成方、创制新方以及新药的开发都有指导意义。小柴胡汤作为张仲景治疗少阳病的主要方剂,后世对其研究颇多。临床上,该方的作用也极其广泛,仅在近20年国内各种杂志上发表的有关小柴胡汤新用的文章,就达800余篇,是仲景方扩大运用一个拓展面最宽的方剂之一。由于其配伍的严谨性,特别…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影响心、脑、肾等人体重要脏器的结构和功能。目前,我国高血压患病率居高不下,如何有效遏制高血压的发病率,减轻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是眼下亟需解决的难题。中国传统医学,因为其独特的疗效和优势,目前正越来越多地在世界各地广泛应用。中医认为"风邪"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且贯穿始终;与此同时,也有学者认为高血压位在络,络脉病变亦是高血压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络病、风邪与高血压发生发展及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疾病密切相关。从伤寒六经辨证角度来看,"络""风"与厥阴关系密切,络病属厥阴,风邪始于厥阴,高血压的发生发展、持续存在与厥阴病密切相关。本文从厥阴"络""风"角度浅析高血压的病机与论治,具体论述厥阴"络""风"与高血压的关系,认为厥阴风火内郁,肝火上冲;厥阴虚损,肝风内动、络虚风动;厥阴外感,外风引动是导致高血压发生发展,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的重要病机,并基于厥阴主方乌梅丸探讨厥阴"络""风"同治之法。六经统百病,开后世之门径,基于厥阴"络""风"角度探讨高血压病机与论治,对指导高血压的防治、减轻高血压患者靶器官损害、持续改善心脑血管病预后具有重要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于病证结合的中药复方临床拆方疗效,以期进一步阐明复方作用机理与证的病理机制。方法:123例冠心病心绞痛病人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原方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配伍组、安慰剂组四组进行干预治疗。结果:(1)四组心绞痛疗效经秩和检验依次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安慰剂组(P<0.01);(2)四组血瘀气滞证证候疗效经秩和检验依次为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安慰剂组(P<0.01);(3)四组治疗后血脂及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4)炎症指标: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药对组治疗后IL-6均降低,安慰剂组治疗后IL-6升高,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P<0.05)。四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理法拆方可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原方病证疗效,随着复方配伍的改变,复方功能靶向出现差异;(2)临床拆方研究对于明晰复方作用的物质基础,研究“证”病理机制,观察证—方、方—证的相互关系以及进一步加强中药复方的针对性,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有着切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刘尚建  王停  荆鲁 《中国中药杂志》2006,31(11):947-949
现代中医临床面临复杂多变的疾病系统,临床用药时仅以辨证用药或突出某一方面用药很难适应临床需求,因此临床医生多采用多种用药模式,并把多元的用药思维有机地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了现代的中医临床整合用药思想。笔者谨就此总结探讨如下。1中医用药的多元性1·1辨期用药事物的运动变化是绝对,常人的生理周期和疾病的发展变化有时间上的先后继起关系。期是人体生理病理在发生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主要矛盾的具体体现,不同的发展阶....  相似文献   
6.
王停  荆鲁 《中医研究》2000,13(4):62-63
紫金锭又名太乙紫金锭 ,玉枢丹 ,目前临床广泛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皮肤等多科疾病的治疗 ,适应症不断扩大。笔者现就紫金锭的剂型及临床应用、实验研究进展予以回顾。1 剂型研究紫金锭原为锭剂 ,口服或醋调外敷患处。因其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低 ,现已很少使用。近 2 0年来相继研制出了片剂、散剂、胶囊剂 3种剂型。1 1 片剂可口服或外用。紫金锭的片剂是目前最常用的剂型[1] 。其优点 :①溶出度及生物利用度较锭剂好 ;②剂量准确 ;③质量稳定 ;④服用、携带、运输等较方便 ;⑤机械化生产 ,产量大、成本低 ,卫生标准容易达到。缺点 :…  相似文献   
7.
相同治法不同配伍对冠心病心绞痛疗效及客观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相同治法不同配伍的中药复方对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客观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法 ,选取符合入选标准病人 96例 ,随机分为血府逐瘀汤原方组 ;精制血府逐瘀组 ;药对配伍组进行药物干预。结果 :①冠心病心绞痛疗效依次为血府逐瘀组 ,精制血府逐瘀组 ,药对组 (P <0 0 5 ) ;血瘀气滞证证候疗效依次为血府逐瘀组 ,精制血府逐瘀组 ,药对组 (P <0 0 5 ) ;②血府逐瘀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红细胞变形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精制血府逐瘀组全血粘度、血小板粘附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药对组血小板粘附、血浆粘度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③ 3组治疗后一氧化氮均升高 ,治疗前后经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间比较无差异 ;3组疗后ET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组疗后CD6 2P、CD4 1均降低 ,血府逐瘀组、精制血府逐瘀组治疗前后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药对组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相同治法 ,不同配伍的中药复方临床疗效及客观指标的改善出现差异 ,理法方药一致时优于理法方药不一致时。  相似文献   
8.
急性咽炎是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它是由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双球菌等病原菌感染引起的咽部粘膜的急性炎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咽部红肿、疼痛、干痒不适及异物感,并常伴发热。在祖国医学中属“喉痹”的范畴。多年来,中医药为治疗急性咽炎做出了较为突出的贡献,现就中医药治疗急性咽炎的研究概况回顾如下。1 辨证分型、诊断及疗效判定标准日趋统一1.1 辨证分型 中医院校四版教材《中医耳鼻喉科学》把急性咽炎(急喉痹)分为风寒外侵。风热袭肺、肺胃热盛三型。但结合临床及参考近年有关文献报道,我们发现急性咽炎临床则多见…  相似文献   
9.
《伤寒来苏集》是伤寒论的著名注本之一,作者柯琴,字韵伯,号似峰。柯氏采用"以方类证,方不拘经"的方法对《伤寒论》原文次序进行重新编排和归纳,使仲景之作在理、法、方、药等方面得到重新诠解。此外对于六经的论述,依古而加以权变,主要表现为"首立六经地面学说""匠心独具,详辨六经通路之来去出入""重新蠡定六经提纲证""别开只眼,五郁理论探讨六经证治"。其学术思想将仲景辨证施治的精义作简要发挥,拓宽了后世医家的眼界和思路,研究这部分内容对于了解中医伤寒学术思想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潜在毒性中药探讨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伴随着我国医药卫生事业的蓬勃发展和医药科技水平的快速提升,传统中医药的现代应用吸引了全球范围内的瞩目,其良好的治疗效果获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认可。然而,在实际临床应用中,中药不良反应报道却也在逐渐增多,特别是一些传统意义上被认为无毒的中药,在使用过程中出现了新的不良反应或毒性反应,致使中药的安全性问题更加备受关注。目前,在中医药临床用药安全研究方面,医务人员及医药研究工作者将大部分的注意力集中在具有已知毒性的药物上,基本能够做到准确、有效地把控,而对那些已经出现不良反应报道,但尚未引起重视的潜在毒性中药却关注甚少,导致因忽视潜在毒性药物而形成的用药安全漏洞,长此下去势必造成用药安全的重大隐患。因此,本文针对近年来发现的具有潜在毒性的中药及其毒性主要表现进行了系统总结,并从个体体质差异、药材基原、药用部位、药材产地、炮制方法、制剂工艺、药物用量、用药疗程的角度,对这类中药潜在毒性产生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从而引起对潜在毒性药物应用安全的普遍重视,为进行药物毒性深入的科学研究提供有力依据,为指导临床安全、合理地使用中药提供可靠借鉴,有助于在充分发挥中药临床应用有效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中药使用的安全性保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