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1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全麻下不同通气模式对气管内异物行纤维支气管镜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 选择60例1~3岁需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气管内异物取出术的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操作中行容量控制通气(VCV),操作后行VCV,n=20]、B组[操作中行压力控制通气(PCV),操作后行VCV,n=20]和C组(操作中行PCV,操作后行PCV,n=20),监测三组患儿操作中与操作后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及机械通气后1.5h的动脉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等指标.结果 纤维支气管镜操作过程中,B组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组(P<0.05);操作后,C组的平均气道压(P mean)、气道峰压(P max)和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1.5h与操作前比较,三组患者的脉搏氧饱和度(SpO2)、血氧分压(PaO2)均显著提高,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明显降低(P<0.05).结论 患儿在全麻下行纤支镜异物取出术中,选择PCV的通气模式比VCV更有利于降低术中气道压和二氧化碳分压.  相似文献   
2.
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腰硬联合阻滞麻醉后寒颤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小剂量舒芬太尼对腰硬联合阻滞后寒颤的治疗作用。方法:92例择期在腰硬联合阻滞下行下肢或下腹部手术出现寒颤者随机分为曲马多组与舒芬太尼组,两组进行寒颤程度分级后,曲马多组静注曲马多(1.5 mg/kg) 地塞米松(10 mg),舒芬太尼组静注舒芬太尼(0.15μg/kg),观察各时间点寒颤的变化,并记录5 min后镇静评分、恶心呕吐和SpO2。结果:用药后,舒芬太尼组镇静评分显著高于曲马多组(P<0.01),对寒颤的治疗起效也快于曲马多组(P<0.01);两组恶心、呕吐及血氧饱和度改变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舒芬太尼治疗下肢或下腹部手术腰硬联合阻滞引起的寒颤,起效快,镇静效果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布比卡因复合舒芬太尼用于硬膜外分娩镇痛的适宜浓度。方法60例足月初产妇,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第一、二产程所有产妇均于硬膜外持续泵注镇痛液。S组(舒芬太尼组)镇痛液配方为0.1125%布比卡因复合0.5μg/ml舒芬太尼共100 ml;C组(对照组)镇痛液配方为0.15%布比卡因100 ml。结果在第一产程中,S组完全无疼痛者明显比C组多(66.7%:33.3%)(P<0.01);S组产妇中出现轻度运动阻滞者明显比C组多(76.7%:33.3%)(P<0.01),而中度阻滞者明显少于C组(20%:60%)(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第一、第二产程在硬膜外持续输注0.1125%布比卡因 0.5μg/ml舒芬太尼,镇痛效果优于单纯输注0.15%布比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发生率低于后者,阻滞程度也较轻,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分娩镇痛浓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羟乙基淀粉130/0.4和聚明胶肽急性高容量血液稀释对开胸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反应的影响和开胸、关胸前后血流动力学的基本变化规律.方法 择期开胸手术患者60例,ASAⅠ级或Ⅱ级,年龄20~65岁,体重45~70kg,随机分为3组(n=20):羟乙基淀粉130/0.4组(A组)、聚明胶肽组(B组)和对照组 (C组).3组患者入手术室后, 开通外周静脉,以20 ml/ ( kg*h)的速度,分别给予6%中分子羟乙基淀粉130/0.4、5%聚明胶肽和乳酸林格液扩容1 h.然后3组再以10 ml/ ( kg*h)继续输注乳酸林格液维持.记录3组患者麻醉诱导前、开胸前5min、开胸后10min、关胸前5min、关胸后10min时的BP、HR.计算收缩压(SBP)与心率(HR)的乘积(RPP).记录各组SBP、HR的变化幅度大于基础值30%,RPP>22000的发生情况.同时记录中心静脉置管后、开胸前5min、开胸后10min、关胸前5min、关胸后10min 中心静脉压的变化.结果 与基础值比较,开胸前后和关胸前后乳酸林格液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比较明显 (P<0.05),而 HES 130/0.4和聚明胶肽组的指标变化相对稳定;与对照组比较,HES 130/0.4和聚明胶肽组的CVP于开胸、关胸前均明显升高,血压却较稳定,仅开胸前5min HES 130/0.4组SBP高于对照组(P<0.05);与开胸前比较,开胸后10min 3组心率、CVP均增高(P<0.05);与开胸后10min比较,关胸前5min 3组SBP、DBP、CVP均降低(P<0.05).结论 羟乙基淀粉130/0.4和聚明胶肽于术前行急性高容性血液稀释可以使开胸手术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更加稳定,提高患者对失血的耐受性.  相似文献   
5.
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芬太尼与舒芬太尼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60例行腹股沟斜疝修补术或睾丸下降固定术的患儿,随机分为1%利多卡因组(C组),1%利多卡因+芬太尼2μg/kg组(F组)和1%利多卡因+舒芬太尼0.5μg/kg组(S组)。用OPS法及Ramasay法分别进行镇痛及镇静评分并随访副作用的发生率。结果OPS〈4分的百分率F、S组明显高于C组(P〈0.05),F、S组在术后24h差异亦有显著性差异。镇静评分F、S组在术后2h各时点均明显高于C组(P〈0.05),F组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高于C、S组(P〈0.05),F组皮肤瘙痒、运动阻滞明显高于C组和S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舒芬太尼骶管注入用于小儿术后镇痛可提供较芬太尼更好的镇痛效果且副作用更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幼儿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42例需行支气管异物取出术的患儿随机分为舒芬太尼(S)组与芬太尼(F)组,两组均在氯胺酮诱导后行气管内插管控制呼吸,S组静注并持续泵入舒芬太尼,F组分次静注芬太尼,采用纤维支气管镜钳(套)取异物。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HR、SpO2、平均动脉压(MAP)及镜检满意度、自主呼吸恢复时间(Tr)、出室时间(To)。结果:Tr、To S组明显短于F组(P<0.01),镜检满意度优于F组(P<0.05);F组HR、MAP插镜后均比插管后提高(P<0.05),S组各时间点HR、MAP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舒芬太尼复合氯胺酮在支气管异物取出术中的应用良好,提高了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剂量吗啡复合纳络酮用于肛肠科手术术后骶管内镇痛的疗效与副作用。方法:选择90例ASAⅠ-Ⅲ级择期行肛肠科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N(吗啡0.08 mg/kg+纳络酮0.002 mg/kg)组,R(吗啡0.08 mg/kg+雷莫司琼0.3 mg)组和C(单用吗啡0.08 mg/kg)组,各组(30例)均加NS至15 mL。患者术中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式,术毕经骶管腔内单次注射药物。观察术后4、8、12、24和48 h内各组视觉模拟评分(VAS)、恶心、呕吐、皮肤搔痒、排尿及呼吸抑制情况。结果:3组VAS无统计学意义;N、R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明显轻于C组(P〈0.05),N组排尿明显优于R、C组(P〈0.05);3组均无呼吸抑制。结论:吗啡(0.08 mg/kg)合用纳络酮(0.002 mg/kg)可明显减轻肛肠术后的恶心、呕吐、皮肤搔痒等的吗啡副作用,同时又能促进早期排尿而不影响患者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氟马西尼在不同年龄组妇科腔镜患者全麻术后清醒恢复中的作用。方法 60例全麻下行妇科腔镜手术的患者根据年龄分为Y组(17岁≤年龄≤30岁)和O组(45岁≤年龄≤68岁),每组30例。术中使用咪哒唑仑、芬太尼、苯磺酸阿曲库铵、丙泊酚等药物诱导和维持的气管内插管全身麻醉方式,使BIS值维持在50±5之间。术后均给予氟马西尼(0.01 mg/kg)静注,记录两组患者术毕(T0)及给药后2 min(T1)、10 min(T2)、30 min(T3)、60 min(T4)的BIS值,并记录各组患者恢复自主呼吸至正常时间、拔管时间、需放入口咽通气道个体数。结果①两组患者除年龄外,体重、身高、术中失血量、芬太尼总用量、手术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组内比较,Y组T1、T2、T3、T4时间点患者的BIS值均显著高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O组T1、T2、T3、T4时间点患者的BIS值均显著高于T0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者在T0、T1、T2、T3、T4时间点的BIS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组间比较,两组患者给药后恢复自主呼吸达标准时间、拔管时间、需放入口咽通气道个体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马西尼对不同年龄组患者行妇科腔镜手术全麻后的催醒效果相同,年长患者也可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用于静吸复合全麻时在鼻内镜手术中行控制性降压的效果。方法:42例ASAⅠ-Ⅱ级择期鼻内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以舒芬太尼为镇痛药诱导且在术中复合异氟醚、丙泊酚维持麻醉并调控BP)和硝普钠组(以芬太尼为镇痛药诱导且在术中以丙泊酚、异氟醚维持并加用硝普钠调控BP),每组21例。记录两组不同时间点的收缩压、平均动脉压、HR、呼气末异氟醚浓度、皮质醇浓度及术野质量。结果:两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均低于麻醉前(P<0.01)。舒芬太尼组控制性降压期间收缩压、平均动脉压、HR均低于硝普钠组(P<0.05),术野质量明显好于硝普钠组(P<0.01)。皮质醇浓度在控制性降压期间明显低于麻醉前(P<0.01),组间同时间点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手术中以舒芬太尼用于静吸复合全麻时控制性降压可达理想的降压效果,术野质量高,可有效抑制术中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氯诺昔康 芬太尼、单用芬太尼在开胸手术术后静脉自控镇痛(PCIA)中的镇痛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90例ASAⅠ~Ⅱ级在全麻下行开胸手术术后行PCIA患者随机分为舒芬太尼组(舒芬太尼0.04μg/kg.h 地塞米松20 mg),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氯诺昔康10μg/kg.h 芬太尼0.15μg/kg.h 地塞米松20 mg)和芬太尼组(芬太尼0.3μg/kg.h 地塞米松20 mg),3组均加NS后总量至120 mL。病人清醒拔管后,接电子镇痛泵,基础流量2 mL/h,PCA剂量2 mL/次,锁定时间15 min。结果:术后16 h内三组按键次数及镇痛药消耗总量无统计学意义,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镇静评分均低于芬太尼组(P<0.01,P<0.05),而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比无统计学意义;三组各时间点VAS评分比无统计学意义,氯诺昔康 芬太尼组和舒芬太尼组镇痛总体满意度均高于芬太尼组(P<0.05)。结论:舒芬太尼与氯诺昔康 芬太尼或单用芬太尼在开胸手术术后PCIA均可取得满意的镇痛效果,但前两者较后者不良反应少,总体满意度高,更适于开胸术后PC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