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13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10篇
眼科学   3篇
肿瘤学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MRI诊断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MRI在喉癌颈部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中的作用。方法:对19例(24侧)喉癌患者的颈部术前触诊、MRI扫描及颈清扫标本病理检查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喉癌颈辨别志移淋巴结在MRI影像上基本呈圆形或类圆型,个别可表现为数个淋巴结的融合;MRI和临床触诊诊断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敏感率、特异率和准确率分别为85.7%、90.0%、87.5%和64.3%、70.0%、66.7%,MRI诊断的准确率明显  相似文献   
2.
喉鳞癌瘤内微血管及微淋巴管形态计量研究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喉鳞癌瘤内微血管和微淋巴管形态、分布、密度,以及相关临床意义。方法:采用5’-Nase-AlPase双重酶组织化学法和HE染色对40侧喉鳞癌标本冰冻切片进行研究。结果:光镜下微血管呈蓝色,微淋巴管呈棕色。除转移组微血管密度显著高于未转移组外,与其余临床指标均未见相关性。结论:瘤内微血管密度与淋巴转移有明显相关,而微淋巴管密度未发现明显临床意义,其机制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及其抑制剂在喉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各参数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取免疫组化链霉卵白素生物素过氧化酶法 (labeled streptoavidin biotin peroxidase,SAB)法 ,对 10 4例喉鳞状细胞癌标本中的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urokinase typeplasminogenactivator,uPA)、抑制剂 (plasminogenactivatorinhibitors ,PAI)PAI 1和PAI 2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合临床随访 ,经Kaplan Meier生存曲线、log rank检验及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其与临床病理参数及患者生存预后的关系。结果 uPA、PAI 1、PAI 2在喉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 66 3 %、70 2 %、5 0 0 %。uPA、PAI 1、PAI 2的阳性表达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组与非转移组中差异有显著性 ,经半定量分析P值分别为 0 0 10、0 0 2 7、0 0 3 8。单因素分析显示 :淋巴结转移及复发、肿瘤细胞分化程度、uPA和PAI 2表达是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提示 :淋巴结转移及复发、临床分期、uPA和PAI 2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uPA在喉癌转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PAI 1的作用复杂 ,可能不单纯是uPA的抑制剂 ;PAI 2可能是uPA主要抑制剂 ,由于其表达不足尚不能抑制uPA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内耳转基因表达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复制缺陷重组腺病毒基因(Adenoviruses ,Ad ,含大肠杆菌 β 半乳糖苷酶基因LacZ基因 ,Ad5 LacZ)经豚鼠耳蜗蜗窗接种到鼓阶外淋巴后 ,观察在不同时间、不同内耳组织中LacZ基因的表达 (X Gal染色 )及Ad对豚鼠声反应 (听性脑干反应 )、听毛细胞 (扫描电镜 )的影响。结果 Ad介导的LacZ基因在内耳组织中的表达至少可持续 4周 ,其中在螺旋神经节细胞表达稳定 ,Corti器、前庭囊斑、壶腹嵴的毛细胞等也有较强的表达。Ad未对豚鼠声反应 (≤ 80 0 0Hz)造成明显的损伤 ,除耳蜗底回外 ,其余各回未见明显的毛细胞缺失。结论 腺病毒载体可成功地将LacZ基因转导致豚鼠内耳组织中 ,并且未对豚鼠声反应 (低、中频 )及听毛细胞造成明显损伤 ,这对未来的内耳基因治疗研究可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喉癌组织HSP70的检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HSP70在喉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喉癌(有癌旁组织对照48例)HSP70表达情况进行研究。结果 喉癌组织HSP70多为过度表达,其过度表达率为50.9%,癌旁组织为27.1%,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喉癌组织HSP70表达与组织分化有关(P<0.05),但与喉癌的临床分期、发生部位、有无淋巴结转移、病人年龄、性别均无关(P>0.05)。结论 HSP70与喉癌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可用于喉癌的预后评估。  相似文献   
6.
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的组织块法培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组织块法呼吸道纤毛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模型,观察细胞生长分化情况,为深入研究黏液纤毛传输系统提供方法学基础。方法应用组织块法在鼠尾胶原上培养兔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对培养7天的标本行苏木素-伊红染色、黏蛋白5AC(mucin-5AC,MUC5AC)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纤毛摆动频率测量。结果①细胞培养7天后可以见到大量的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纤毛形态正常,摆动活跃;②苏木素-伊红染色和黏蛋白MUC5AC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可见分化良好的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③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观察见纤毛细胞分化良好,纤毛形态正常;④(30±1)℃下测得纤毛摆动频率为(13.2±0.9)次/s。结论应用组织块法进行兔气管纤毛上皮细胞培养,可以得到分化良好的纤毛细胞和杯状细胞,纤毛摆动活跃,可应用此模型对黏液纤毛传输系统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兔鼻窦炎模型造模不同时段骨质变化的病理学表现及其与时间的相关趋势,探讨骨质重塑在鼻窦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慢性鼻一鼻窦炎患者上颌窦穿刺液进行细菌培养,分离出金黄色葡萄球菌制造兔鼻窦炎模型,根据造模时间将实验组分为A(2~4周)、B(6~8周)、C(12周)3组,每组8只,健康对照组4只.在特定造模时间收集鼻窦标本,石蜡包埋、进行HE、Magson和AB-PAS以及碱性磷酸酶和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首先对接种侧和未接种侧上颌窦骨质进行重塑评分;然后以黏膜厚度、黏骨膜厚度、成骨细胞密度和破骨细胞数量为指标对接种侧上颌窦骨质进行定量和半定量评估.结果 3组动物接种侧上颌窦骨质重塑评分分别为2.250、2.875、2.875分,未接种侧分别为1.625、2.250、2.500分.A组黏膜厚度、黏骨膜厚度、成骨细胞密度(x±s,下同)分别为(143.75 ±8.76)tun、(15.00 ±1.31)μm、(42.50±8.45)个/500μm,与对照组的(60.00±2.94)μm、(5.75±0.58)tun、(5.00 4±0.82)+/500μm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组黏膜厚度、成骨细胞密度分别为(268.75 ±11.26)μm、(135.00±23.90)个/500 μm,与A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C组和B组相比,黏膜厚度、黏骨膜厚度、成骨细胞密度3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细菌性鼻窦炎可以引起鼻窦骨质重塑,早期以破坏为主,随时间延长增生逐渐占主要地位,提示骨质重塑为鼻窦炎的基本病理特征之一,且为病变迁延或慢性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钩突内外侧面粘膜腺体的组织病理学差异。方法对接受鼻内镜手术慢性鼻-鼻窦炎16个病人20侧钩突的内外侧面粘膜通过HE染色、阿利辛蓝-过碘酸-雪夫(AB-PAS)特染、光镜下观察二者组织病理学的不同。结果慢性鼻-鼻窦炎钩突内侧面粘膜固有层中浆液腺面积明显少于外侧面;内侧面粘膜固有层中粘液腺面积明显多于外侧面。结论慢性鼻-鼻窦炎病人鼻腔粘膜和鼻窦粘膜的组织病理学改变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3种细胞连接蛋白在不同类型慢性鼻窦炎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上皮屏障功能改变的意义.方法 共66例患者,其中慢性鼻窦炎伴息肉者30例,分为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15例)、非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15例),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组15例,正常对照组为鼻中隔偏曲患者共15例.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各组中紧密连接蛋白(zonular occludens-1,ZO-1)、黏附连接蛋白(E-cadherin)和桥粒连接蛋白(desmoglein-1,dsg-1)的表达情况.结果 ZO-1的表达中,嗜酸性粒细胞性鼻息肉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明显下降(P〈0.05).E-cadherin的表达中,鼻息肉组和慢性鼻窦炎不伴息肉组与对照组相比呈明显上调表达(P〈0.05),而dsg-1呈明显下调表达(P〈0.05),并且鼻息肉组dsg-1的表达与慢性鼻-鼻窦炎不伴息肉组相比也呈明显下调表达(P〈0.05).结论 3种不同类型的细胞连接蛋白在慢性鼻-鼻窦炎中的表达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变,说明连接蛋白表达的改变与上皮屏障功能的破坏可能在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s 1,AQP1)和水通道蛋白5(AQP5)在过敏性鼻炎鼻黏膜的表达。方法  采集15例鼻内镜手术患者的鼻黏膜组织,其中9例过敏性鼻炎和6例正常对照。小鼠的鼻黏膜组织来源于过敏性鼻炎模型小鼠(10例)和正常对照小鼠(10例),所有鼻黏膜组织一部分经石蜡固定后用于HE、PAS染色及免疫组化分析,一部分患者鼻黏膜组织提取RNA后用于RT-PCR半定量分析。结果 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QP1主要表达在鼻黏膜的血管内皮细胞和结缔组织;AQP5主要表达在鼻黏膜的上皮细胞、基底细胞和腺细胞;且AQP5在过敏性鼻炎(患者42.7±13.2,小鼠14.1±5.3)鼻黏膜的浆液腺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9.3±3.6,3.6±2.5,P <0.01)。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0.098±0.03)相比,AQP5的mRNA水平在过敏性鼻炎患者(0.236±0.08)的鼻黏膜表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 =3.203,P <0.01);而AQP1的mRNA水平在过敏性鼻炎组(0.048±0.032)和正常对照组(0.051±0.024)未见显著差异(t =1.584,P >0.05)。结论 AQP1和AQP 5表达在鼻黏膜不同位置;AQP5在过敏性鼻炎表达增加,与过敏性鼻炎鼻黏膜的浆液腺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