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痰瘀互结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血脂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4月—2019年12月河北省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恢复期患者80例,采用分层区组随机化分组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两组均给予常规西医康复治疗,对照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穴位贴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还五胶囊口服,均治疗6周后观察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评分和脑卒中专用生活质量量表(SS-QOL)评分;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参数、血脂指标和氧化应激相关指标。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的显效率为75.00%,高于对照组的52.50%(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NIHSS、FAM和SS-QOL评分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参数(平均血流速度、最大峰值流速、血管阻力指数和搏动指数)、血脂指标(总胆固醇、甘油三脂、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氧化应激指标(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脂质过氧化物酶)的差值大于对照组(P <0.05)。结论 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穴位贴敷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患者痰瘀互结证能够增强疗效,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患者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其机制可能与调节脑血流动力学、调控血脂、改善氧化还原失衡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改善作用。方法将80例出血性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芪参还五胶囊治疗。2组均2周为1个疗程,6个疗程后统计临床疗效,并观察2组治疗前后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以及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变化。疗程结束后3个月随访,观察2组改良Barthel(BI)指数评分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80.0%,对照组总有效率62.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GCS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NIHSS评分降低(P0.05),且治疗组GCS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NIHSS评分降低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血清MMP-9、hs-CR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2组随访时BI指数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联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卒中,能有效改善患者神经缺损症状,提高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3.
苗志凯  夏清岫  王艳 《安徽医药》2022,26(11):2217-2222
目的探讨乌司他丁( UTI)对脑出血( ICH)大鼠局部黏着斑激酶( FA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 ERK)信号通路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 ICH大鼠模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尾静脉注射 0.9%氯化钠溶液)、抑制剂组( FAK抑制剂 PF562271,50 mg/kg灌胃)、 UTI组(尾静脉注射 10万 U/kg UTI)、 UTI+抑制剂组( FAK抑制剂 PF562271,50 mg/kg灌胃同时尾静脉注射 10万 U/kg UTI)每组 20只,另设 20只为假手术组(尾静脉注射 0.9%氯化钠溶液)作为对照,所有处理均每天 1次,连续 7d。干湿比重法测定各,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各组大鼠血清中炎性因子含量;原位末端标记( 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神经元凋亡;免疫组织化学分析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抗凋亡因子 B细胞淋巴瘤 -2(Bcl-2)和促凋亡因子 Bcl相关 X(Bax)、胱天蛋白酶 3(caspase-3)表达;尼氏染色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神经元存活情况;蛋白质印迹法( 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大鼠海马组织中 FAK蛋白表达和 ERK1/2磷酸化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 84.51±7.42)%、炎性因子含量、神经元凋亡指数( 44.51±3.77)%以及促凋亡因子 Bax(3.05±0.41)、 caspase-3(3.27±0.46)表达和 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神经元存活数目、抑凋亡因子 Bcl-2(1.23±0.21)表达以及 FAK(0.29±0.07)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0.05)。与模型组相比, UTI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71.43±6.11)%、炎性因子含量、神经元凋亡指数( 15.34±0.76)%以及促凋亡因子 Bax(2.03±0.15)、 caspcase-3(2.27±0.61)表达和 ERK1/2磷酸化水平降低,神经元存活数目、抑凋亡因子 Bcl-2(2.67±0.27)表达以及 FAK(0.58±0.09)蛋白表达升高( P<0.05);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 92.83±7.56)%、炎性因子含量、神经元凋亡指数( 51.99±5.65)%以及促凋亡因子 Bax(3.73±0.37)、 caspcase-3(3.99±0.26)表达和 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神经元存活数目、抑凋亡因子 Bcl-2(0.73±0.06)表达以及 FAK(0.12±0.02)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0.05)。与 UTI组相比, UTI+抑制剂组大鼠脑组织含水率( 84.16±6.76)%、炎性因子含量、神经元凋亡指数( 43.22±4.07)%以及促凋亡因子 Bax(2.98±0.35)、 caspcase-3(3.26±0.31)表达和 ERK1/2磷酸化水平升高,神经元存活数目、抑凋亡因子 Bcl-2(1.27±0.12)表达以 及 FAK(0.28±0.0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P<0.05)。结论 UTI可通过促进 FAK蛋白表达,抑制 ERK磷酸化,进而抑制 ICH大鼠神经元凋亡。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出血性中风的疗效及对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的影响。方法将91例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6例)和对照组(45例),对照组给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芪参还五胶囊治疗,疗程均为8周。观察2组中医症状积分、神经功能、影像学和血清学指标改善情况;检测脑血流动力学、氧化-抗氧化失衡恢复情况,并比较2组临床预后。结果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显著降低(P均0. 05),观察组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头颅CT检查指标(颅内血肿量、血肿周围水肿体积、脑中线移位)均有显著改善(P均0. 05),观察组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和大脑前动脉收缩期峰值速度(Vs)、舒张期峰值速度(Vd)、平均血流速度(Vm)、血管阻力指数(RI)均显著改善(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 2组治疗后血清髓过氧化物酶(MOP)、脂质过氧化物(L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AD)均显著改善(P均0. 05),观察组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术后6个月随访时的GOS评分、BI评分分级和分值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配合立体定向引流术能够减轻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临床预后和日常活动能力,机制可能与其调节脑血流动力学,促进氧化-抗氧化平衡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究芪参还五胶囊结合立体定向引流术对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8年5月沧州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出血性中风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芪参还五胶囊结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Bartiel量表评分、改良Rankin量表评分、NIHSS评分、PRO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炎性因子水平;治疗后比较2组总有效率,治疗期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1)治疗后2组Bartiel量表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改良Rankin量表评分、NIHSS评分、PRO评分指标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均较对照组改善效果更优(P<0.05);2)治疗后2组患者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血浆黏度、血细胞比容、纤维蛋白原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3)治疗后2组患者IL-4、TNF-a、CRP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4)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芪参还五胶囊结合立体定向引流术有助于恢复出血性中风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抑制炎性反应,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芪参还五胶囊配合针灸对脑出血患者脑血管功能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脑出血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予以常规治疗+芪参还五胶囊配合针灸治疗,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认知功能[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评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吞咽功能[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脑血管功能(血管外周阻力、脑血管流速、脑血管流量)、炎性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及血肿体积。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5.00%vs.76.67%,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血管外周阻力、MMP-9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血肿周围低密度区体积、血肿体积小于对照组(P<0.05);MMSE评分、GUS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流速快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流量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