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小明  乐雄  蔡松晏  陈妍如  李胜春  张洪海 《医学综述》2013,(20):3775-3776,3781
胆囊肠道瘘是非常少见的胆囊结石并发症,术前确诊率较低,术中误诊、漏诊率较高.胆囊肠道瘘无特异性临床表现,术前可通过X线、B超、CT、磁共振胰胆管造影等检查进行诊断,但大多效果不佳.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的优点为可在内镜下直视观察胃、十二指肠腔有无异常开口,并经瘘口或十二指肠乳头插管注入造影剂使胆管系统显影,从而可明确胆肠内瘘的部位和类型,其确诊率可高达88%,是胆囊肠道瘘主要的术前诊断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的原因和选择合理的手术方式。方法对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27例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结合文献进行讨论。结果再次手术后发生喉返神经损伤致声音嘶哑2例,呛咳1例,手足抽搐3例,发生暂时性喉返神经损伤、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引起低钙血症发生率分别为7.4%及11.1%。无术后出血、窒息、甲状腺危象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病例。经术后病理证实,15例局部切除术后甲状腺残叶有癌组织残留,残癌率约为55.6%(15/27)。颈部淋巴结转移率约为74.1%(20/27)。Ⅵ区淋巴结阳性约占临床未触及肿大淋巴结的63.2%(12/19),Ⅵ区淋巴结阳性约占临床触及肿大淋巴结的87.5%(7/8),Ⅵ区淋巴结转移率约为70.4%(19/27)。结论术前误诊和首次手术切除范围不足是造成甲状腺乳头状癌再次手术的主要原因,不规范手术后原发灶区癌残留率高,选择正确的手术方式进行挽救是必要的。再次手术应避免治疗不足和过分治疗,在考虑患者生存率的同时,更加注重患者的生存质量,做到合理的个体化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大鼠辅助性原位肝移植模型的手术技巧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30只SD大鼠作供体。30只SD大鼠为受体。通过“袖套法”施行大鼠辅助性原位肝移植。结果24h存活率76%(19/25);周存活率56%(14/25)。结论熟练的显徽外科技术是模型成功与否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6.
艾小明  肖平  吕国庆  刘颜 《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3767-3770
目的:研究肝细胞刺激因子(HSS)与阿霉素(ADM)联合用药对裸鼠肝癌移植瘤细胞的凋亡作用.方法:建立裸鼠肝癌移植瘤模型;将荷瘤裸鼠分组,分别腹腔内注射不同剂量HSS及ADM;4周后解剖取瘤计算抑瘤率;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Annexin V/PI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肝癌细胞凋亡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三种剂量联合用药组抑瘤作用明显(P<0.01).HSS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不明显(P>0.05),ADM组细胞凋亡作用明显(P<0.01),但裸鼠有明显的不良反应.中小剂量联合用药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P<0.01),与ADM组相比也表现出明显差异(P<0.01).大剂量联合用药组诱导细胞凋亡作用明显(P<0.01),与ADM组相比差异同样有显著性(P<0.01),但裸鼠表现出强烈的毒副反应.结论:中小剂量HSS和ADM联合用药抑瘤作用显著,对诱导裸鼠肝癌细胞的凋亡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正常SD大鼠不同小肠段对血糖控制改变的影响和可能机制.方法 将20只SD大鼠按数字表随机分为A、B、C三组,其中A组6只,B组和C组各7只.测各大鼠体质量及尾部静脉血空腹血糖.手术探查小肠全长度,并将其分为三等分,用7b丝线结扎每段肠管的两端,保留正常的肠系膜血液循环.A组向近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B组向中间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C组向远侧段小肠腔内注射葡萄糖(注射量均为1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 ml).分别测定注射葡萄糖后2 min、15 min、45 min、75 min、120 min尾部静脉血血糖.结果 手术过程中有3只大鼠死亡,A组1只死于失血量过多,B组1只死于麻醉药物中毒(麻醉药物注入血管),C组1只大鼠死于空气栓塞,手术存活率为85%.三组SD大鼠空腹血糖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85±1.26) mmol/L vs (7.76 ± 2.19) mmol/L vs (7.83 ± 1.82) mmol/L, P>0.05].术后2 min B组与A组血糖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90±1.51) mmol/L vs (10.56±1.47) mmol/L, P>0.05];而C组[(7.78±1.56) mmol/L]明显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5 min、45 min、75 min、120 min血糖比较,B组均低于A组,C组均低于A组和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通过向不同段SD大鼠小肠注射葡萄糖的研究结果发现,近段小肠控制血糖效果最差,中间段小肠次之,远段小肠效果最好.从本实验的结果中可以看出,越是靠近末端的小肠,越是有控制血糖水平的能力.不同肠段对血糖控制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胃肠道激素分泌有关,尚有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艾小明 《中国基层医药》2009,16(8):1498-1499
上消化道出血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急症,病死率较高约在10%以上,其预后与能否及时给予救治有直接关系,有效的治疗方法可减少病死率和住院时间。我院应用血凝酶联合奥美拉唑治疗上消化道出血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外科治疗方法、危险因素及预后。方法对我院2002年1月至2007年2月31例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急性无结石性胆囊炎多见于年老体弱患者,病因复杂,病情进展迅速,死亡率高,一经确诊,应及时手术治疗。本组31例患者中,25例行胆囊切除术,2例行胆囊大部分切除术,2例行胆囊造口术,1例胆囊内置PTCD管引流,1例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T管引流术:1例胆囊切除术后死亡,死因为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结论B超和实验室检查是诊断本病的主要依据,早期诊断并采取积极的手术治疗是提高本病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艾小明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0):1358-1359
目的 探讨阿莫西林、替硝唑分别联合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方法 164例患者分为奥美拉唑和雷尼替丁组,观察HP根除率、溃疡的治愈率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率等情况,综合判断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结果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根除HP的有效率达83.1%,溃疡治愈率为93.9%,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13.2%;而雷尼替丁三联疗法相应的分别为48.1%,62.9%,20.9%.结论 奥美拉唑三联疗法与雷尼替丁三联疗法相比更为有效,不良反应较少,安全性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但雷尼替丁三联疗法较为经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