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0篇
儿科学   2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多疣壁虎断尾后脊髓再生过程中相关mRNA和微小RNA(miRNA)的表达变化,探讨差异表达的mRNA和miRNA在脊髓损伤再生过程中的生物学作用。方法 构建多疣壁虎断尾模型,50只多疣壁虎分为正常组、断尾15 d组和断尾25 d组,每组5只实验重复3次,余5只备用。收集各组标本,提取各组RNA并进行高通量测序。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组间差异表达的mRNA、miRNA,基因本体论(GO)富集分析差异表达的mRNA功能注释,构建脊髓再生相关的miRNA和mRNA基因调控网络。结果 经测序分析多疣壁虎正常和新生脊髓中mRNA、miRNA的差异表达,断尾15 d组和断尾25 d组分别鉴定到538、510个差异mRNA表达和446、127个差异miRNA表达。GO分析发现,差异表达的mRNA聚集于与细胞增殖、神经发育相关的生物学过程。在脊髓再生相关miRNA及其靶基因调控网络中,断尾15 d组有21个mRNA表达下调,被41个上调的miRNA负向调控;12个mRNA表达上调,受到29个下调的miRNA调控。在断尾25 d组中,8个mRNA表达下调,被10个上调的miRNA负向调控;20个m...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专业人员-父母-住院早产儿三元整合教育方案(三元整合教育方案)在超低出生体重早产儿(ELBW)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2个年度ELBW的连续样本,对照组常规护理教育方案,实验组三元整合教育方案,采用贝克焦虑量表 (BAI)和贝克抑郁量表第2版(BDI-Ⅱ)作为评价焦虑和抑郁的工具,比较不同教育方案父母的焦虑、抑郁程度的差别和父母入院时和出院前焦虑、抑郁水平。结果 实验组79对父母、对照组64对父母进入本文分析。实验组ELBW平均孕周小于对照组,试管婴儿比例高于对照组,机械通气时间长于对照组,但住院时间并不长于对照组,母乳喂养率也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实验组和对照组BAI粗分[(18.9±9.8)vs (17.1±10.2)]和BDI-Ⅱ评分[(17.2±8.8)vs (16.0±9.0)],中重度焦虑[(37/128) vs (36/158)]和中重度抑郁的例数[(38/128) vs (51/158)],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出院时较入院时BAI粗分下降了(11.0±6.5)分和(8.5±2.3)分,BDI-Ⅱ评分下降了(11.3±8.1)分和(9.1±7.9)分,中重度焦虑和中重度抑郁的例数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焦虑和抑郁评分改善值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入院时父亲焦虑和抑郁评分均较高于母亲,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三元整合教育方案明显降低了ELBW父母焦虑、抑郁的水平,在单中心的历史对照研究中得到较好的验证。  相似文献   
3.
基于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法和本实验室前期构建的CHO-GLP-1R-CRE-Luc+检测模型细胞株,建立并优化了长效降糖多肽——聚乙二醇化Exendin-4类似物PE与GLP-1受体的亲和力测定方法,并对其进行了方法学验证。结果表明,当药物作用4 h,化学发光底物作用15 min,检测药物在5.7×10-3~1.5×103 nmol/L浓度区间内时,该检测方法的专属性和耐用性良好、准确度和精密度较高,符合《生物制品质量控制分析方法验证技术一般原则》的相关要求。本研究为该类GLP-1受体激动剂药物的快速评价与筛选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儿童鼻窦炎是儿科及耳鼻喉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尽管治疗方法很多,如抗感染治疗、血管收缩剂减轻鼻腔充血、局部应用皮质激素、鼻腔手术或上颌窦穿刺冲洗等,但是患者及其家属对治疗副作用及效果的担忧加上患者依从性较差,常导致效果不理想,并且已有学者认为存在治疗过度的趋势,因此非常需要一种简便易行,效果良好,副作用小且儿童容易接受的治疗方法。作者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对诊断为鼻窦炎的患儿采用鼻腔冲洗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院前感染现状,通过主动性监测早期发现新生儿院前感染的病原体,同时分析新生儿院前感染的危险因素,避免多重耐药菌(MDRO)的定植和感染。[方法]对上海市某三级甲等儿科医院2018年3月—2019年6月1778例新生儿进行院前感染主动监控,掌握NICU院前感染发生率,及时发现NICU住院患儿定植菌分布,并做感染病原学统计。[结果]1778例新生儿中348例发生院前细菌定植,发生率为19.1%;290例发生院前感染,发生率为16.3%。新生儿发生院前感染的危险因素包括胎龄≤32周、出生体重≤1500 g、入院日龄、分娩方式顺产、患儿母亲产前感染、患儿母亲患妊娠高血压综合征(P<0.05)。入院后有细菌定植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于无细菌定植者(P<0.05)。[结论]对NICU患儿院前感染进行主动监测、明确NICU患儿个体细菌的定植情况将有助于控制医院感染并对临床合理用药降低耐药菌株发生率提供参考,预防和控制碳青霉烯耐药革兰阴性杆菌(CRO)感染的发生与传播。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减少因手术产生的患儿预后偏移,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整体随机抽样法选取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收治的不同分型脊髓栓系综合征且接受脊髓栓系松解术的95例患儿,所有患儿及陪伴监护人均给予术前和术后健康宣教,观察健康宣教效果,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逐步回归模型分析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健康宣教满意率为84.21%(80/95),不满意率为15.79%(15/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6.529,P=0.02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患儿年龄、陪伴监护人文化程度、陪伴监护类型、希望水平、心理弹性、家庭功能及健康宣教途径是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健康宣教在不同分型脊髓栓系综合征患儿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满意,健康宣教效果的影响因素较多,根据影响因素,针对重点群体采取相应对策有利于提高宣教效果,减少因手术等原因产生的患儿预后偏移,提高治疗预期,促进患儿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脱氢表雄酮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分泌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影响。方法用脱氢表雄酮(5μmol/L)作用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50 mg/L)诱导的体外培养的SD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采用免疫细胞化学、免疫蛋白印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当细胞培养基中加入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后,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分泌明显升高(P<0.05),而同时加入脱氢表雄酮可使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分泌降低(P<0.05)。结论脱氢表雄酮能够抑制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的分泌,而且可能是脱氢表雄酮抗动脉粥样硬化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正流感病毒检测最常见的是采集呼吸道标本,可采用拭子、刷子、吸出物和灌洗液获取呼吸道标本,可以采集鼻咽、口咽、鼻孔等。曾使用培养法或直接法荧光抗体法进行检测[1,2],现以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可以通过样本中少量的病毒核酸扩增而提高检测率[3]。急性严重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ARS-CoV-2)感染流行期间,RT-PCR是SARS-CoV-2感染确诊的首选方法[4,5]。检测准确性最高的标本是下呼吸道标本,但属于有创性操作。由于核酸扩增检测可以检测更低浓度的病毒,并且不需要细胞的存在,因此喉部拭子或唾液样本可能是进行分析的合适样本[6],但其检出率低于83%[7]。相对无创而准确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检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患者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突变。方法提取42例MDS患者骨髓以及口腔上皮组织的线粒体DNA,对线粒体DNA D-loop区两个高变区(HV1和HV2)进行PCR扩增,通过直接测序的方法对PCR产物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在42例MDS患者中有6例患者出现突变,突变率为14.29%。突变位点19个,10个位于HV1区,9个在HV2区,其中包括5个微卫星不稳定,其余为A、G或者C、T之间的碱基置换。结论MDS存在线粒体DNA D-loop区的突变,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正>袋鼠式护理(KC)最早始于波哥大,当时早产儿的死亡率高达70%~([1])。缺乏暖箱是其中的原因之一,同一台暖箱里面放置2名甚至更多的婴儿,增加了感染机会;同时母婴分离状态也使得很多早产儿被放弃治疗。研究者发现将婴儿放到母亲裸露的皮肤上进行大面积的皮肤接触,不仅可以提高早产儿的生存率,还可以促进其生长发育~([2]),20世纪80~90年代该研究结果得以广泛传播,很多NICU都纷纷开展了KC。KC在中国NICU也陆续开展,尽管医护人员知道KC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