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篇
  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17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清代医家汪昂字訒庵,著有《医方集解》一书,选录了临床常用方剂六七百首,金锁固精丸便是其中一首流传久远、沿用不衰的名方。该方由沙苑蒺藜、芡实、莲须各12克,煅龙骨、牡蛎各15克组成。作丸剂应用时,将上药共碾为细末,以莲子肉煮糊为丸,每服9克,空腹时淡盐水送服。若作汤剂应用,则在原方中加莲肉9克煎服。  相似文献   
3.
4.
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著名医学家王清任所著《医林改错》一书。王清任曾创立以化瘀为主的方剂33首之多,血府逐瘀汤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首,主要治疗“胸中血府血瘀之症”。  相似文献   
5.
漫谈定喘汤     
定喘汤是一首治疗哮喘的效方,出自明代医家张时彻所集《摄生众妙方》一书。由白果21枚(12克),麻黄、款冬花、半夏、桑白皮各9克,苏子6克,杏仁、黄芩各5克,甘草3克,诸药组成。应用时以水煎煮,分2次,徐徐服下。 哮喘是哮症与喘症的合称。二者均表现为呼吸急促,但哮症喉中有痰鸣声,喘症则主要是呼吸  相似文献   
6.
肖娴 《开卷有益》2006,(4):14-15
痰饮、瘀血、结石都是疾病过程中的病理产物。同时又能作用于人体,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某些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从而加重原有疾病的病情,或引起新的疾病,故也属于致病因素之一。由于这些病理产物形成于其他疾病的过程中,而且是有形的物质,故称“继发性病因”或“内生有形实邪”。  相似文献   
7.
肖娴 《开卷有益》2006,(5):14-15
二、瘀血 瘀血与“血瘀(郁)”的概念不同.瘀血是病理产物,血瘀(郁)则是一种病理变化,是指血液运行不畅、郁滞不通的病理状态.血瘀的结果,即可形成瘀血.中医所说的瘀血,又不同于西医所说的“淤血”.后者多指由于静脉血循环的障碍,从而导致局部或全身的某些病理改变.而中医所说的瘀血,包括了体内瘀积的离经(即从血脉中流出)之血,以及因血液运行不畅,停滞在经脉或脏腑组织内的血液.因此,瘀血又有“恶血”、“蓄血”、“败血”、“衃血”等名称.“衃”(音胚),指的是凝积的死血.  相似文献   
8.
肖娴 《开卷有益》2006,(6):12-13
按照中医学对病因的分类方法,包括内因、外因、不内外因三大类,称之为“三因说”.外因主要指六淫、疫疠之气;内因包括情志过极、饮食劳逸失当、病理产物等因素.此外,如虫兽所伤、金刃所伤、跌打损伤、医药之过、先天因素等,都可以归纳为不内外因,或称“其他病因”.以下予以综合介绍.  相似文献   
9.
目的介绍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观察和护理体会。方法对31例住院患者给予巴曲酶针治疗,首次10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第3、5天以5 BU加入生理盐水100 mL中静滴。密切观察药物疗效,严密监测生命体征、各项化验指标及有无出血现象,加强心理护理。结果基本治愈7例,显效13例,进步9例,无变化2例,总有效率93.5%,显效率64.5%。结论在积极降纤治疗的基础上加强临床观察和护理,有助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0.
肖娴 《开卷有益》2005,(4):16-17
十二经的分布规律十二经分布在人体的内表,在体内的分布虽然迂回交错,但基本上是纵行的;体表的分布则是在身体的不同部位,其特点各有不同。以下分三个方面介绍。头面部的分布头面部是手三阳经与足三阳经交会之处,手三阳经止于头面,足三阳经起于头面,所以《难经》说:“头者,诸阳之会也。”诸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特点是:阳明经分布于面部,其中足阳明经还行于额部;手太阳经主要分布在颊部,足太阳经分布在头顶、枕部和项部;手、足少阳经主要分布于耳颞部及头的两侧。总的来说,诸阳经在头面部的分布规律是:阳明在前,太阳在后,少阳在侧。在阴经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