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9篇
综合类   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将收集的(虫非)蠊卵荚和啮小蜂,于实验室内饲养和感染后进行观察。在室内、外收集的卵荚中,啮小蜂的自然寄生率平均为50.4%。从14枚卵荚中孵出的啮小蜂,除1枚仅羽化出雌蜂外,其余则雌、雄蜂兼  相似文献   
2.
本文应用圆盘电泳对我国湖北谷城和浙江安吉两个地理株的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的蛋白和七种酶进行了区带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两个株的蛋白、GPI、PGM 和 PO 同工酶电泳型没有差异;而 MDH 的同工酶电泳型则不相同,出现了两种类型;G_6PD、EST 和 LDH 则没有区带出现。  相似文献   
3.
人体阴虱是一种较少见的寄生虫。它多寄生人体耻阴部,其它会阴部以及胸毛,胡须,眉毛与眼睫毛着生处亦有寄生。学名称耻阴虱(Pthirus pubis)。阴虱主要通过性接触在人群中相互传播,此外还可通过其它直接或间接接触等方式传  相似文献   
4.
对四川乐山、贵州独山和福建建阳地区的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各200条,采用乙酸一地衣红染色压片法进行头隙至神经环间体核数的比较。结果三地区微丝蚴的体核数彼此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三地区微丝蚴的体核均数与 Tada 等以同法用朝鲜的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的实验结果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相似文献   
5.
体外培养丝虫感染期幼虫(L_3)对丝虫的寄生虫学、生物化学、免疫学及抗丝虫药物的筛选等实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早在六十年代初,就开始了丝虫L_3体外培养,但以后的几年内,进展并不大。直到最近几年,此项研究才有所突破,现已发展到能把马来丝虫L_3和魏氏棘唇线虫L_3培养至早期成虫。下面就丝虫感染期幼虫体外培养研究的进展及其影响因素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低温冻存丝虫可为研究丝虫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等提供丰富的虫源。近年来国内外对低温保存丝虫幼虫已有不少报道,但对低温保存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的实验报道尚少见。我们从1989年开始采用不同的保护剂与方法,进行了低温保存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的实验观察。  相似文献   
7.
本实验观察了采用不同种的保护剂(乙二醇、甘油溶液、DMSO)与不同的冷冻方法(孵育冷冻法、二步冷冻法)低温保存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以及复苏后接种长爪沙鼠腹腔内戍虫继续存活的能力。实验表明以6%DMSO作保护剂和二步冷冻法获得的结果较满意。可以认为,所用的冷冻保护剂与冷冻方法是否适当是低温保存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的关键。本方法简便易行,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本文应用圆盘电泳对五个地理株——福建建阳株、安徽泾县株、四川乐山株、贵州独山株和贵州荔波株周期型马来丝虫成虫的蛋白和七种酶进行了区带分析和比较。结果显示五个虫株的蛋白、PGM和PO同工酶电泳型没有差异;而MDH和GPI的同工酶电泳型出现了两种类型,即贵州省内的两个株与另外三个株不同;G6PD、EsT和LDH没有区带出现。  相似文献   
9.
本实验观察了腹腔接种周期型马来丝虫后的长爪沙鼠血液和腹腔液中各型白细胞的变化,并初步分析了其与免疫反应的关系。 沙鼠接种丝虫后,血液中淋巴细胞增多,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与嗜酸粒细胞均减少;腹腔液中由于细胞显著增多而呈乳白色,其中巨噬细胞、嗜酸粒细胞及单核细胞增多,淋巴细胞减少。血液中淋巴细胞的  相似文献   
10.
三个不同地区周期型马来丝虫微丝蚴组织化学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用组织化学的方法,探讨不同地区周期型马来丝虫是否存在种下分型的问题。这对马来丝虫病防治措施的进一步完善,对该病最适诊断方法的选择等将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材料与方法 1 微丝蚴来源 分别从实验感染乐山(L)、独山(D)和建阳(J)三株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前者虫株引种于四川省寄生虫病防治研究所,后两者虫株自建)各6~8只的腹腔,抽取含微丝蚴的腹腔液涂片。 2 碱性磷酸酶(AKP)和酸性磷酸酶(ACP)染色 AKP染色按照Gomori的钙钴法。ACP染色参照Chalifoux等的方法;4℃纯丙酮固定涂片1min→萘酚AS—TR磷酸酯作底物,pH5.0,37℃孵育1h→复染→脱水→透明→封片。对照组分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