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改良分步消化法培养原代软骨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的方法步骤繁琐、过程复杂,容易污染,但更好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至今少有报道。目的: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2组,酶消化法组运用酶消化法分两步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对照组用传统法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观察两组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进行细胞鉴定、计数,评估改良后的方法对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酶消化法组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将6h以上的消化时间缩短至3h。两组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h均多呈圆形,悬浮状态,48h后贴壁,培养1周后,两组软骨细胞可铺满培养瓶底。结果证实,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在缩短了消化时间的同时其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均无改变,可以顺利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2.
背景:阿仑膦酸钠的抗骨吸收作用是通过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完成的,近年亦有报道证实红霉素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抑制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14h后分为红霉素组及阿仑膦酸钠组,每组分为6个亚组。红霉素组:A组:仅为巨噬细胞;B组:巨噬细胞+钛颗粒;C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μg/L;D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μg/L;E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0μg/L;F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00μg/L。阿仑膦酸钠组分组及剂量同红霉素组。培养24h后,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B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F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钛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红霉素、阿仑膦酸钠能够呈剂量依赖型地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3.
背景:阿仑膦酸钠的抗骨吸收作用是通过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完成的,近年亦有报道证实红霉素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抑制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作用。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14h后分为红霉素组及阿仑膦酸钠组,每组分为6个亚组。红霉素组:A组:仅为巨噬细胞;B组:巨噬细胞+钛颗粒;C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μg/L;D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μg/L;E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0μg/L;F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00μg/L。阿仑膦酸钠组分组及剂量同红霉素组。培养24h后,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结果与结论:B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0.05),F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C组(P<0.05)。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钛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红霉素、阿仑膦酸钠能够呈剂量依赖型地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白细...  相似文献   
4.
背景:阿仑膦酸钠的抗骨吸收作用是通过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完成的,近年亦有报道证实红霉素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抑制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14 h后分为红霉素组及阿仑膦酸钠组,每组分为6个亚组。红霉素组:A组:仅为巨噬细胞;B组:巨噬细胞+钛颗粒;C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 μg/L;D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 μg/L;E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0 μg/L;F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 000 μg/L。阿仑膦酸钠组分组及剂量同红霉素组。培养24 h后,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B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5),F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C组(P < 0.05)。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钛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红霉素、阿仑膦酸钠能够呈剂量依赖型地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5.
背景:阿仑膦酸钠的抗骨吸收作用是通过其对破骨细胞的抑制作用完成的,近年亦有报道证实红霉素有直接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 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抑制钛颗粒刺激巨噬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6的作用。 方法:分离、培养小鼠腹腔巨噬细胞,14 h后分为红霉素组及阿仑膦酸钠组,每组分为6个亚组。红霉素组:A组:仅为巨噬细胞;B组:巨噬细胞+钛颗粒;C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 μg/L;D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 μg/L;E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00 μg/L;F组:巨噬细胞+钛颗粒+红霉素1 000 μg/L。阿仑膦酸钠组分组及剂量同红霉素组。培养24 h后,用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液中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 结果与结论:B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高于其他组(P < 0.05),F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质量浓度明显低于C组(P < 0.05)。同剂量阿仑膦酸钠和红霉素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提示钛颗粒可以刺激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红霉素、阿仑膦酸钠能够呈剂量依赖型地有效抑制钛颗粒诱导的巨噬细胞分泌白细胞介素1,6及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6.
背景: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的方法步骤繁琐、过程复杂,容易污染,但更好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至今少有报道.目的: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2组,酶消化法组运用酶消化法分两步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对照组用传统法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观察两组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进行细胞鉴定、计数,评估改良后的方法对细胞的影响.结果与结论:酶消化法组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将6 h以上的消化时间缩短至3 h.两组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均多呈圆形,悬浮状态,48 h后贴壁,培养1周后,两组软骨细胞可铺满培养瓶底.结果证实,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在缩短了消化时间的同时其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均无改变,可以顺利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7.
8.
目的为了探讨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自体骨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患者植骨处的骨密度变化及骨愈合情况,对自体骨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患者的随访探讨。方法收集2008年6月至2010年3月,在15例(16膝)初次全膝关节置换术中,采用自体骨移植的方法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患者。对照组收集同期的14例(16膝)无骨缺损患者。应用X线拍片及双能X线骨密度仪(DEXA)观察术后6个月、12个月时胫骨假体下骨密度。分为3个兴趣区(ROI),对各个区内平均骨密度变化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术后6个月时胫骨平台骨缺损处ROI的骨密度:(0.967±0.320)g/cm2,对照组ROI的骨密度:(0.946±0.263)g/cm2;术后12个月时胫骨平台骨缺损处ROI的骨密度:(0.808±0.258)g/cm2,对照组ROI的骨密度:(0.806±0.262)g/cm2。术后12个月时胫骨平台骨缺损植骨处平均骨密度较6个月时均数略有下降,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6个月与12个月时胫骨平台骨缺损自体骨植骨处平均骨密度较无骨缺损患者ROI的骨密度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修复胫骨平台骨缺损的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植骨处骨密度较无骨缺损患者的骨密度无明显变化,骨愈合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9.
背景: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的方法步骤繁琐、过程复杂,容易污染,但更好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2组,酶消化法组运用酶消化法分两步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对照组用传统法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观察两组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进行细胞鉴定、计数,评估改良后的方法对细胞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酶消化法组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将6 h以上的消化时间缩短至3 h。两组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均多呈圆形,悬浮状态,48 h后贴壁,培养1周后,两组软骨细胞可铺满培养瓶底。结果证实,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在缩短了消化时间的同时其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均无改变,可以顺利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10.
背景:胰蛋白酶和细菌胶原酶结合使用消化关节软骨基质获得大量纯度高的软骨细胞的方法步骤繁琐、过程复杂,容易污染,但更好的简单易行、安全可靠的方法至今少有报道。 目的: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以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方法:将新西兰白兔6只随机分2组,酶消化法组运用酶消化法分两步获取原代软骨细胞,对照组用传统法进行原代软骨细胞培养。培养1周后观察两组培养的软骨细胞的生长状态,并进行细胞鉴定、计数,评估改良后的方法对细胞的影响。 结果与结论:酶消化法组采用0.2%Ⅱ型胶原酶消化软骨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可将6 h以上的消化时间缩短至3 h。两组原代软骨细胞培养24 h均多呈圆形,悬浮状态,48 h后贴壁,培养1周后,两组软骨细胞可铺满培养瓶底。结果证实,采用改良分步消化法进行软骨细胞培养,在缩短了消化时间的同时其细胞生长及形态变化均无改变,可以顺利获取大量纯净的软骨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