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7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青海高原正常人群冠状动脉形态学改变及左室功能指标的特点。方法选取50例青海高原健康成人行冠状动脉CTA检查,分别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各段分支、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处的管径,计算左室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值和左室收缩末期心室游离壁中段的增厚率,选取平原大连组50例为对照组。结果右冠状动脉近段平均直径平原大连组(3.57±0.68)mm,青海高原组(2.99±0.68)mm,t=3.510,P=0.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余冠状动脉各测量点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青海高原组和平原大连组心功能指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青海高原正常人群冠状动脉形态及左心室功能基本等同于平原大连组正常人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脑血管异常与 CT 灌注成像(CTP)参数的相关性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临床纳入发病6 h 内颈内动脉系统急性脑梗死患者4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 CT 平扫、CTP 及 CT 血管造影(CTA),分析 CTP 各个参数并评估患侧大血管情况。以血管情况分为血管正常组(17例)、血管狭窄组(10例)和血管闭塞组(18例)。另外,发病时、发病14 d 、发病90 d 分别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Barthel 指数(BI)、改良 Rankin 量表(mRS)评估患者的临床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以及预后功能残疾水平。结果 CTA 检查显示:血管大致正常者17例,大脑中动脉狭窄者6例,大脑中动脉闭塞者8例,颈内动脉狭窄者4 例,颈内动脉闭塞者10例。3组患者在缺血区脑血流(CBF)面积、脑血容量(CBV)面积、梗死区相对 CBF(rCBF)、梗死区相对 CBV(rCBV)、局部灌注达峰时间(TTP)面积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血管闭塞组以上参数均差于血管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仅 CBF 面积高于正常组,血管狭窄组与血管闭塞组比较,CBF 面积、CBV 面积、TTP 面积均较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发病时,各组间患者仅 NIHS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 NIHSS 评分明显低于血管狭窄组及血管闭塞组(P <0.05)。发病后14 d 、90 d ,各组患者 NIHSS 、BI 、mRS 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血管正常组各项评分均明显优于血管闭塞组(P <0.05)。结论急性脑梗死患者病灶侧血管异常与 CTP 显示的缺血范围存在密切的联系,能够作为患者临床预后的一个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使用CT成像评估肝细粒棘球蚴病病灶与下腔静脉、肝静脉关系的准确性。 方法 100例肝细粒棘球蚴病患者行腹部CT三期扫描,得到下腔静脉、肝静脉三维重建图像,观察棘球蚴病病变与下腔静脉、肝静脉的关系,将结果与术中结果对比,分析使用CT成像评估肝细粒棘球蚴病病灶侵犯下腔静脉、肝静脉的可靠性。结果 CT成像评估血管推移、伴抱球征、界限不清楚、血管狭窄等与术中所见一致。有4例患者CT成像判断为病灶与下腔静脉界限清楚,而术中示病灶与血管有一定黏连。对于有血管狭窄判断为受侵犯的结果中,有3例为过度诊断。结论 肝静脉、下腔静脉CT成像能清晰显示肝棘球蚴囊肿与肝静脉、下腔静脉的空间位置关系。  相似文献   
4.
金剑  白峻虎 《现代肿瘤医学》2017,(13):2148-215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肝癌多期扫描的影像特征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临床纳入原发性肝癌患者9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研究组采用多层螺旋CT进行动脉期、全肝静脉期、病灶平衡期扫描,对照组采用119]多层螺旋CT平扫.观察两种扫描方式在病灶显示率及病灶阳性诊断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研究组CT动脉期、静脉期、平衡期病灶显示率分别为95.56%、91.11%、95.56%,对照组CT平扫显示率为75.56%,研究组各期显示率均要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研究组诊断肝癌42例,诊断阳性率为93.33%,对照组诊断肝癌26例,诊断阳性率为57.78%,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不同类型肝癌诊断率方面,研究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93.10%、87.50%,对照组对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的诊断准确率分别为100.00%、50.00%、20.00%,其中结节型、弥漫型诊断准确率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对肝癌进行多期扫描,能够为早期临床诊断肝癌提供更多的影像诊断信息,有助提高肝癌的早期诊断率.特别对于结节型、弥漫型等类型的肝癌早期诊断,能够提供更为可靠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5.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胰腺病变中的扫描技术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在胰腺病变的检查中已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本文对胰腺病变的双期螺旋CT扫描延迟时间及扫描技术进行探讨。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在B超怀疑胰腺占位病变后 ,行CT扫描检查患者共 93例 ,其中男 5 4例 ,女 3 9例 ,最大年龄 69岁 ,最小年龄3 7岁 ,平均为 46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卵巢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表现与病理结果,提高对卵巢非上皮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卵巢非上皮肿瘤患者34例,分析其影像特征,并与病理对照.结果 畸胎瘤13例,卵巢颗粒细胞瘤6例,卵巢纤维瘤6例,卵泡膜细胞瘤5例,无性细胞瘤2例,卵巢内胚窦瘤2例;各种卵巢非上皮性肿瘤各有其影像及临床特征.结论 卵巢非上皮性肿瘤CT及MR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发病年龄、临床症状及生化检查,可作出定性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Revolution CT全肝灌注分析肝多房棘球蚴病病灶边缘区域血供及代谢情况。方法 利用Revolution CT对青海省人民医院就诊的30例肝多房棘球蚴病患者行全肝灌注CT扫描并分析图像,比较病灶内、病灶边缘浸润带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灌注血流量、达峰时间、血容量、平均通过时间、肝动脉分数值的差异。结果 肝多房棘球蚴病病灶内、病灶边缘浸润带及周围正常肝组织灌注血流量、达峰时间、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 = 24.579、8.343、20.535、21.843,P均 < 0.05),但病灶内、病灶周围浸润带及周围正常肝组织肝动脉分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 = 2.621,P > 0.05)。结论 Revolution CT全肝灌注能够对肝多房棘球绦虫,尤其是其浸润带进行更精确的定量分析,对肝多房棘球蚴病诊断及手术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在青藏高原,随着西部大开发和高原旅游业的发展,高原脑水肿(high altitude cerebral edema,HACE)时有发生,患病率为0.5%~2.O%[1].HACE是急性高山病(acute mountain sickness,AMS)最为凶险的终末阶段,发病机制可能与缺氧导致脑充血水肿、颅内压升高和细胞功能障碍有关,确切机制尚不十分明了[2].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高原地区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特点及左心功能变化规律.方法 选取世居高原的冠心病200例,分别测量左冠状动脉主干及各段分支、右冠状动脉主干及分支的管径(非狭窄段)、评估冠状动脉重构,计算心功能指标每搏输出量(SV)、射血分数(EF)值和左室游离壁中段的增厚率,按冠状动脉狭窄部位程度及性别、年龄匹配选取平原冠心病200例做对照分析.结果 高原冠心病组冠状动脉近端(非狭窄段)平均直径较平原组小;高原组较平原组冠状动脉正性重构率高、负性重构率低,并有统计学差异;高原冠心病SV、EF值及左室游离侧壁中段平均室壁增厚率较平原冠心病组大.结论 高原冠心病冠状动脉病变正性重构率高,左心室功能受累较轻.  相似文献   
10.
随着多排螺旋CT(MDCT/VCT)在心脏成像方面的应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已成为最重要的冠心病治疗前筛查,治疗后复查的手段[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