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研究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方法】 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度,对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分级评价,并采用直接接触培养法,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与散布? 【结果】 材料的细胞毒性分级在0~1之间,骨髓基质细胞可紧密附着于材料表面,黏附生长,并有突起向材料的连通微孔内伸展?【结论】 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无毒性作用,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的生物相容性。【方法】采用骨髓基质细胞体外培养技术,通过MTT法检测细胞相对增殖度,对材料的细胞毒性进行分级评价,并采用直接接触培养法,观察细胞在材料上的黏附与散布。【结果】材料的细胞毒性分级在0~1之间,骨髓基质细胞可紧密附着于材料表面,黏附生长,并有突起向材料的连通微孔内伸展。【结论】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对骨髓基质细胞无毒性作用,符合医用生物材料的安全要求。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PHBV)膜与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HBV/SGBG)多孔复合材料促进骨再生的能力。【方法】实验共采用8只健康杂种犬,每只犬分别于左、右胫骨各制作2个直径为5mm的穿通骨髓腔的圆洞形骨缺损区,间隔2cm。双侧胫骨共建立4个骨缺损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A组,骨缺损内填充柱状PHBV/SGBG材料,并在其上方覆盖PHBV膜;B组,骨缺损上方覆盖PHBV膜;C组,骨缺损内填充柱状PHBV/SGBG材料;D组,不放置任何东西。分别于术后2、4、8、12周各处死2只动物,组织学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骨缺损区新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植入材料组(A组、B组、C组)均未出现植入物排异反应。其中A组术后2周时,已有明显的新生骨岛形成:术后12周骨缺损区新生成熟骨组织再生。与其它实验组相比.A组的骨缺损修复最早.新生骨的质量最好.骨结构与周围正常骨基本一致。而空白对照组中,骨痂修复中可见纤维组织形成,骨缺损区修复不全。【结论】PHBV膜覆盖技术和PHBV/SGBG复合材料植入技术结合,具有促进骨缺损区的骨组织修复的协同作用:PHBV膜和PHBV/SGBG复合材料有望成为应用于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新一代材料。  相似文献   
4.
PHBV膜与PHBV/SGBG复合材料联合促进骨再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聚羟基丁酸/羟基戊酸共聚酯 (PHBV) 膜与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 (PHBV/SGBG) 多孔复合材料促进骨再生的能力。【方法】实验共采用8只健康杂种犬,每只犬分别于左、右胫骨各制作2个直径为5 mm的穿通骨髓腔的圆洞形骨缺损区,间隔2 cm。双侧胫骨共建立4个骨缺损模型,将其随机分为四组: A组,骨缺损内填充柱状PHBV/SGBG材料,并在其上方覆盖PHBV膜; B组,骨缺损上方覆盖PHBV膜;C组,骨缺损内填充柱状PHBV/SGBG材料;D组,不放置任何东西。分别于术后2 、4 、8 、12周各处死2只动物,组织学观察不同实验条件下骨缺损区新骨组织生长情况。【结果】所有植入材料组(A组、B组、C组)均未出现植入物排异反应。其中A组术后2周时,已有明显的新生骨岛形成;术后12周骨缺损区新生成熟骨组织再生。与其它实验组相比,A组的骨缺损修复最早,新生骨的质量最好,骨结构与周围正常骨基本一致。而空白对照组中,骨痂修复中可见纤维组织形成,骨缺损区修复不全。【结论】PHBV膜覆盖技术和PHBV/SGBG复合材料植入技术结合,具有促进骨缺损区的骨组织修复的协同作用;PHBV膜和PHBV/SGBG复合材料有望成为应用于引导骨组织再生的新一代材料。  相似文献   
5.
背景:新型生物材料的孔径形状、大小以及孔隙率对引导细胞的附着、浸润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初步评价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 [poly(3-hydroxybutyrate- co-3-hydroxyvalerate)/sol gel bioactive glass,PHBV/SGBG] 的生物相容性。 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材料学实验,于2006-03/09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 材料:PHBV/SGBG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研究所提供,骨髓基质细胞为课题组前期制备。 方法:确定PHBV/SGBG浸提液的标准浓度为培养液与材料表面积之比10 mL/cm2,将PHBV/SGBG浸入完全培养液中,于37 ℃、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浸提两三天,吸出浸提液,无菌封存备用。同法制备8倍、4倍、2倍、1倍、0.5倍、0.25倍、0.125倍标准浓度的PHBV/SGBG浸提液。 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PHBV/SGBG超微结构,采用常规称量法计算PHBV/SGBG孔隙率,MTT法评价材料的毒性分级,通过直接接触培养法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与PHBV/SGBG材料的生物相容性。 结果:电镜下PHBV/SGBG材料为疏松多孔结构,孔隙相互联通,其中可见纳米级的SGBG颗粒镶嵌或包裹在PHBV基体孔壁上,孔隙率> 90%。培养第1,3,5天各浓度PHBV/SGBG浸提液组毒性分级均在0~1级。骨髓基质细胞可紧密附着于PHBV/ SGBG材料表面,黏附生长,并有突起向PHBV/SGBG材料的连通微孔内伸展。 结论: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PHBV/ SGBG对骨髓基质细胞无毒性作用,具有优良的细胞亲和性,可能与材料的泡沫多孔状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儿童口腔医学临床实习效果,引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本文介绍了PBL法在儿童口腔临床实习中的实施方法及流程。在学习中发现PBL法对学生自学能力,科研能力,临床技能的提高等方面有很大帮助,是传统教学法的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7.
背景:新型生物材料的孔径形状、大小以及孔隙率对引导细胞的附着、浸润和生长具有重要作用.目的:初步评价新型纳米仿生骨植入材料3-羟基丁酸-co-3-羟基戊酸共聚物/溶胶-凝胶生物活性玻璃[poly(3-hydroxybutyrateco-3-hydroxyvalerate)/sol gel bioactive glass,PHBV/SGBG]的生物相容性.设计、时间及地点:细胞-材料学实验,于2006-03/09 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PHBV/SGBG由华南理工大学材料学研究所提供,骨髓基质细胞为课题组前期制备.方法:确定PHBV/SGBG浸提液的标准浓度为培养液与材料表面积之比10 mL/cm2,将PHBV/SGBG浸入完全培养液中,于37℃、体积分数为5%的CO2饱和湿度培养箱中浸提两三天,吸出浸提液,无菌封存备用.同法制备8倍、4倍、2倍、1倍、0.5倍、0.25倍、0.125倍标准浓度的PHBV/SGBG浸提液.主要观察指标:扫描电镜观察PHBV/SGBG超微结构,采用常规称量法计算PHBV/SGBG孔隙率,MTT法评价材料的毒性分级,通过直接接触培养法观察骨髓基质细胞与PHBV/SGBG材料的生物相容性.结果:电镜下 PHBV/SGBG材料为疏松多孔结构,孔隙相互联通,其中可见纳米级的SGBG颗粒镶嵌或包裹在PHBV基体孔壁上,孔隙率>90%.培养第1,3,5天各浓度PHBV/SGBG浸提液组毒性分级均在0~1级.骨髓基质细胞可紧密附着于PHBV/SGBG材料表面,黏附生长,并有突起向PHBV/SGBG材料的连通微孔内伸展.结论:新型纳米仿牛骨植入材料PHBV/SGBG对骨髓基质细胞无毒性作用,具有优良的细胞亲和性,可能与材料的泡沫多孔状结构有关.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