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9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22篇
内科学   19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34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38篇
  2篇
中国医学   32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状灰质异位的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观察带状灰质异位脑白质异常分布情况,探讨异位灰质的神经病理机制以及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磁共振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对1例癫痫症状的带状灰质异位患者进行白质束描绘,观察其不同灰、白质的分布情况,并和1例正常人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很好地描绘了白质束结构。整体观察发现带状灰质异位患者脑白质整体结构紊乱,与正常人相比其联络弓状纤维稀疏、大部缺失,胼胝体纤维稀疏不整;局部分析发现内层灰质为主要的白质纤维发出处,而外层灰质仅发出细碎短小的纤维。结论对于带状灰质异位,异位的内层灰质不仅具有神经生理功能,并且可能起着主要作用,外层"正常"的灰质由于脑结构紊乱而丧失主要功能地位;灰质结构的紊乱导致白质纤维结构的缺失;弥散张量白质束成像技术可以很好地应用于带状灰质异位的神经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2.
例 1:杨某 ,女 ,35岁 ,1998年 3月 10日初诊。婚后于 2 5岁生育 ,因分娩时出血过多 ,自此月经一直未潮近 10年 ,伴有头晕目眩 ,胃中嘈杂 ,神疲肢倦 ,腰膝酸软 ,两颧发赤 ,心悸 ,夜卧多梦 ,善太息 ,舌质淡红 ,苔薄黄 ,脉弦细。此为产后失血过多 ,血虚无以灌注冲任 ,心火亢盛 ,脾阴不足。拟甘润滋补以益心脾之法。处方 :甘草 10 g,小麦 30 g,红枣 15枚。每日 1剂。服 10剂后月经来潮 ,腰腹略有胀感 ,经色正常 ,4天月经干净。诸症向愈 ,前方续服 1个月 ,随访 2年月经按期来潮。例 2 :朱某 ,女 ,30岁 ,1999年 5月 2 0日初诊。婚后生育一胎 ,分娩…  相似文献   
3.
缬沙坦3种制剂的健康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缬沙坦 3种制剂的人体生物利用度和药动学特征。方法 :2 4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采用三制剂三周期随机交叉试验设计 ,分别口服单剂量 80mg缬沙坦片剂 (被试制剂T 1)、胶囊 (被试制剂T 2 )和缬沙坦胶囊 (参比制剂R)。采用HPLC 荧光检测法测定血浆样品中的缬沙坦浓度。结果 :T 1,T 2与R的主要药动学参数分别为 :Tmax(2 .4±s 0 .8)h ,(2 .8± 0 .8)h和 (2 .2± 0 .5 )h ;Cmax(2 .2± 0 .8)mg·L- 1,(1.9± 1.0 )mg·L- 1和 (2 .0± 1.0 )mg·L- 1;AUC0 2 4 (12± 4 )mg·h·L- 1,(11± 4 )mg·h·L- 1和 (11± 5 )mg·h·L- 1;T12 β(6 .0± 1.1)h ,(5 .8± 1.0 )h和 (5 .9± 0 .9)h。相对生物利用度 :(117± 37) % (T 1)和 (10 4± 4 4) % (T 2 )。药动学参数经多因素方差分析显示周期间与制剂间差异均无显著意义 (P >0 .0 5 ) ,双单侧t检验表明接受T 1与R和T 2与R生物等效的假设 ,经计算 90 %置信区间均在规定值内。结论 :T 1,T 2与R 3种制剂生物等效  相似文献   
4.
5.
<正>2017年的《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中国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的患病率和病死率仍处在上升阶段,CVD死亡占居民死亡构成的40%以上,现患人数约2.9亿,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仍面临严峻挑战,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心血管疾病所造成的心肌损伤表现出具有正常收缩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的相对或绝对减少,受损的心肌细胞通过纤维组织瘢痕修复,未受损的心肌细胞出现代偿性肥大,造成心肌收缩功能下降,最终导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原发性肾上腺淋巴瘤(PAL)的CT特征,评估CT对PA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病理证实的PAL的临床特征及增强CT图像,重点观察病灶的大小、形态、边界、平扫密度、强化特点及与毗邻组织的关系等。结果双侧5例,单侧2例,共12个病灶。病灶体积较大,中位最大直径为54.35 mm,7个为圆形、类圆形,2个为类三角形,3个呈浅分叶状,肿块边界均较清晰。10个病灶CT平扫呈均匀的等或稍低密度,增强后基本表现为均匀的渐进性强化,动脉期仅轻度强化,静脉期呈轻中度强化,延迟期持续强化;仅2例体积较大的单侧病灶,内见片状稍低密度坏死区且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肿瘤呈不均匀强化。2例体积较大者可见肾脏、胰腺、脾动脉受压移位及同侧肾动脉包绕,而未见侵蚀破坏。2例可见腹膜后多发肿大淋巴结。所有病灶均未见出血、钙化等表现。本组PAL主要表现为双侧发生、体积较大的肾上腺区软组织肿块,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呈轻中度渐进性强化,强化均匀。6例血清乳酸脱氢酶水平出现不同程度升高。结论 PAL具有典型的CT征象,结合临床检查有助于术前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空腹和高脂餐后顿服胺碘酮的药代动力学变化 ,探讨饮食对胺碘酮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8名健康男性志愿者 ,年龄 (2 1 6± 1 2 )岁 ,体重 (6 5 8± 5 6 )kg。志愿者分别在空腹12h和进食标准脂肪早餐 (含黄油 1 5 g/kg体重 )后顿服胺碘酮 80 0mg ,两次服药间隔 12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胺碘酮及其代谢产物去乙基胺碘酮浓度 ,计算餐后与空腹服药后药代动力学参数及相对生物利用度。结果 结果显示高脂餐后胺碘酮的血浆浓度较空腹服药明显增高。餐后胺碘酮的峰浓度(Cmax)和血药浓度 时间曲线下面积 (AUC0 t)均较空腹服药显著升高 [Cmax(2 330± 12 14)ng/ml对 (90 3± 35 3)ng/ml;AUC0 t(2 72 6 6± 86 6 7)ng·h·ml-1对 (12 82 5± 5 985 )ng·h·ml-1](P <0 0 1) ;消除半衰期 (t1/ 2 )明显延长 [(2 9 6± 9 8)h对 (17 0± 5 3)h](P <0 0 1) ;达到峰值时间 (Tmax)基本不变 [(4 6±1 2 )h对 (4 6± 1 5 )h]。根据各受试者的AUC计算出高脂餐后服药的相对生物利用度为 2 39%±75 %。结论 高脂餐后服药增加胺碘酮的吸收 ,显著增加胺碘酮的血药浓度 ,同时减慢胺碘酮自体内的消除 ,提示进食高脂餐可能影响药物的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脑电功能磁共振同步联合成像(electroencephalogram-functional MRI,EEG-fMRI)方法,观察癫痫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时脑活动情况,探讨小脑在痫样放电中的作用及神经机制.资料与方法 10例复杂部分性发作癫痫患者,行EEG-fMRI,以发作间期痫样放电的相关设计模式对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数据进行分析,对比观察痫样放电引起的大脑皮层及小脑活动情况,采用动态因果模型(dynamic causal modelling,DCM),观察两者之间功能连接和因果关系.结果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时,在大脑皮层广泛激活的基础上,小脑半球的代谢活动也明显增强,其中8例小脑的最大激活点位于小脑半球皮层,2例位于小脑蚓部.皮层与小脑之间存在可靠的双向功能连接.结论 发作间期痫样放电时,大脑皮层中的癫痫灶通过皮层下的神经核团与小脑之间形成往返神经环路;小脑在癫痫的发放和传播中起重要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病例资料 患者,男,66 岁,进行性头痛 4 月余.头颅MR I平扫示右侧顶叶一片状异常信号,病灶周边境界模糊,占位效应不明显,周边水肿较轻.病变T1 WI呈等信号,T2 WI呈等信号,内伴条片状低信号, DWI呈等低信号.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强化,伴囊变.冠状面、矢状面、轴面增强扫描均见软脑膜强化(图 1 a~d).磁...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颞叶内侧癫(癎)患者右侧海马与全脑,尤其是默认网络功能连接的关系,探讨颞叶内侧癫(癎)患者默认网络异常的机制及其形成的颞叶癫(癎)网络.方法 23例颞叶内侧癫(癎)患者,采用静息功能连接的功能磁共振成像,选择右侧海马作为兴趣区,获得正常对照组和颞叶内侧癫(癎)组受试者的脑功能连接激活图,观察其右侧海马与全脑的功能连接.结果 正常对照组受试者默认网络包括海马、后扣带回和(或)楔前叶、前扣带回和(或)前额叶内侧、角回及前颞叶.颞叶内侧癫(癎)组患者右侧海马与默认网络的正向功能连接明显减弱,与右侧额下回、颞上回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下部的正向功能连接增强;与前额叶背侧、顶间沟及第一运动感觉皮质上部的负向功能连接减弱.结论 在颞叶内侧癫(癎)患者功能连接网络中,默认网络及部分正向功能连接网络受损,提示患者存在广泛的、与海马相关的生理功能丧失;与右侧额下回、颞上回及第一感觉运动皮质下部的功能连接增强则可能与颞叶癫(癎)网络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