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索部分性癫痫和全身性癫痫全面强直 -阵挛性发作 (GTCS)的症状学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将 9例全身性癫痫和 10例颞叶癫痫 2 4h录像脑电图监测结果作分析。包括发作的各个时期 ,重点放在各时期发作症状的对称性上。采用医用统计软件包SPSS软件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 χ2 检验。结果 :全身性癫痫组的GTCS多为对称、同步的 ,而颞叶癫痫组则多为非对称非同步性的。结论 :颞叶癫痫 (继发性全面发作 )GTCS发作过程中双侧症状明显不对称、不同步 ,这种症状的不对称、不同步性可能成为鉴别部分性癫痫和全身性癫痫的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大鼠马桑内酯癫痫点燃模型脑部星形胶质细胞及毛细血管内皮细胞P-170的表达。方法:用发作级数评分观察马桑内酯点燃大鼠,免疫组化法测定P-170蛋白的表达。结果:点燃大鼠脑部广泛区域的P-170表达较未点燃大鼠和正常大鼠显著增强,P-170的表达与马桑内酯(CL)的剂量无相关性(P〉0.05)。结论:SD大鼠马桑内酯癫痫点燃模型可用于建立一种耐药性癫痫模型。  相似文献   
3.
动脉粥样硬化与清道夫受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它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表明,清道夫受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受体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利用腺病毒载体介导的短发夹RNA(shRNA)抑制大鼠多药耐药基因mdr1b及其编码的P-糖蛋白(Pgp)的表达,探讨其改善癫疴耐药现象的可行性.方法 通过同源重组方法构建腺病毒,表达针对mdr1b的shRNA,感染马桑内酯诱导的耐药星形胶质细胞模型.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感染5 d内细胞mdr1b和Pgp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罗丹明泵出率.结果 得到6×1010pfu/ml滴度的重组腺病毒,转染星形胶质细胞后,细胞mdr1b和Pgp表达明显被抑制,干扰率达94%(P<0.01).Ads-EGFP-shRNA1-U6感染组细胞罗丹明泵出率15.8%,明显低于对照组(56.2%,F=127.5,P<0.05).结论 成功构建针对大鼠mdr1b的RNAi腺病毒载体,并在体外证实其对大鼠mdr1b表达的高效抑制作用,为进一步探索难治性癫癎的基因治疗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我国重症患者镇痛、镇静治疗经过近十余年的探索与实践,已形成了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规范。2001-2010年是镇痛、镇静治疗进入逐步建立理论与实践体系的过程,国内镇静指南的颁布及各种相关规范的建立,使镇痛、镇静治疗进入到“系统镇静”的时代,医师的镇静观念、临床镇静实践与理论的建立均获得巨大进步;进入21世纪20年代,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RNA干扰对培养的大鼠星形胶质细胞逆转P-糖蛋白介导的多药耐药现象的影响。方法用短发夹RNA表达载体p-SIREN shuttle质粒转染马桑内酯诱导表达P-糖蛋白的星形胶质细胞,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测定Mdr1 mRNA的表达量,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P-糖蛋白表达的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细胞罗丹明蓄积外排的变化。结果建立表达P-糖蛋白的星形胶质细胞模型,有效地将p-SIREN shuttle质粒转染该细胞模型。转染后实验组细胞Mdr1 mRNA水平被抑制达67.70%,P-糖蛋白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实验组P-糖蛋白作用底物罗丹明的细胞外泵出率(23.08%)明显低于对照组(78.35%,P〈0.01)。结论RNA干扰对马桑内酯诱导的星形胶质细胞Mdr1表达有明显抑制作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逆转多药耐药蛋白的耐药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巴曲酶和尿激酶联合使用能否减少颅内出血并发症。方法 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线栓法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独或联合使用巴曲酶和尿激酶组,共9组,每组15只。观察颅内出血、脑梗塞体积和神经功能缺损情况。结果 尿激酶5000U/kg组有5只颅内出血。巴曲酶5BU/kg(2h) 尿激酶5000U/kg(2h)组有4只颅内出血,巴曲酶5BU/kg(1h) 尿激酶5000U/kg(2h)组有1只颅内出血。巴曲酶5BU/kg(2h)组、巴曲酶10BU/kg(2h) 尿激酶2500U/kg(2h)组可缩小梗塞体积比。各组神经功能缺损无明显差异。结论 5000U/kg尿激酶造成颅内出血增加。单独使用巴曲酶颅内出血不增加,巴曲酶和尿激酶联合应用不增加颅内出血。  相似文献   
8.
巴曲酶对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巴曲酶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及机理。方法:将日本大耳白兔分成对照组和高脂组,待高脂组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模型后分为3组(安慰剂组、治疗1组和治疗2组)。治疗组以巴曲酶干预4周,同时安慰剂组和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进行病理观察并对血脂及纤维蛋白原进行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治疗组兔动脉粥样硬化斑块趋于稳定,血脂及纤维蛋白原降低(P<0.05)。结论:巴曲酶具有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其机理可能是巴曲酶能降低血纤维蛋白原、平衡脂质分布。  相似文献   
9.
多发性硬化 ( MS)是一种 T细胞介导的慢性炎症性脱髓鞘性疾病 ,而且已证实氮类 ,特别是过氧化亚硝酸盐阴离子 ( ONOO- )在炎症、脱髓鞘损伤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 ,尿酸水平和 MS、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 ( EAE)的发生呈负相关 ,对疾病既有预防也有治疗作用 ,此文就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疾病 ,它可以引起严重的心脑血管病。近年来对动脉粥样硬化的研究表明 ,清道夫受体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文章综述了近年来研究较多的受体及其在动脉粥样硬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