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临床医学   5篇
神经病学   1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芒果苷对小鼠免疫功能影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芒果苷对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应用氢化可的松复制免疫低下模型;测定胸腺、脾脏重量并计算脏器系数;碳粒廓清法测定单核巨噬细胞吞噬功能;比色法测定血清溶血素IgG、IgM含量;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结果:在50、100mg/kg剂量下,芒果苷能对抗氢化可的松引起的小鼠脾、胸腺萎缩;显著增加氢化可的松免疫抑制小鼠的碳粒廓清率;增加小鼠血清溶血素IgG、IgM的生成;芒果苷还能显著增强小鼠脾细胞和腹腔巨噬细胞的增殖。结论:芒果苷能增强小鼠非特异性免疫功能和体液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重型颅脑损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应激性溃疡出血的预防。方法 将16 9例重型颅脑外伤随机分为4组:无药物预防组、抑酸剂预防组、生长抑素预防组、联合预防组。比较各组对出血预防的效果,然后将各组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利用胃肠张力管检测不同时间pHi值,同时测定不同时段胃液pH值,研究其变化规律及与出血的关系。结果 联合用药对预防重型颅脑外伤应激性溃疡出血效果更加显著(P <0 .0 1)。联合用药处理未显示更强的抑酸效果。发生出血的患者入院时的pHi均值与未发生溃疡出血者无显著差异;入院后第12、2 4小时、第3、5、7天2组间均有显著差异。结论 监测pHi值对于重型颅脑外伤后应激性溃疡出血的发生具有预警作用,可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超声导航下岛叶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9例岛叶胶质瘤的手术切除效果,对手术入路,手术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肿瘤均在术中超声导航下经显微外科切除,17例完整切除,12例次全切除是,术后效果良好,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掌握好岛叶胶质瘤的解剖基础,在超声导航下遵循微创切除的原则,岛叶胶质瘤往往有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胶质瘤的疗效及不良事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接受过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的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生存随访。依据RANO标准评价客观疗效,应用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不良事件评价依据CTCAE 4.0版标准。结果:20例复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获益率和客观反映率可达到85%和60%,中位PFS和中位OS分别为3个月(1.5~11个月)和6.5个月(3~15个月)。主要不良事件为高血压。结论:贝伐珠单抗联合替莫唑胺剂量密度方案治疗复发胶质瘤安全有效,且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5.
脊髓内海绵状血管瘤的诊断与显微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脊髓海绵状血管瘤(CA)的临床特点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18例脊髓内CA患者均行MRI检查及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8例病灶全切17例,次全切1例。术后脊髓功能改善15例,无变化2例,加重1例,无手术死亡。结论 增强MRI可准确地显示脊髓内CA的大小位置,显微外科手术是其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胶质瘤是成年人中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以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GBM)恶性程度最高。目前针对胶质瘤患者的治疗方式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而GBM的治疗策略,特别是老年GBM患者的治疗策略,尤其是手术方式,常因其自身特点而产生差异。术前系统而全面的评估有助于总结老年GBM的临床特点及相应诊疗方案,为临床医生提供更全面的患者信息,以更加准确判断老年患者对手术的耐受程度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本专家共识在对最新研究证据进行系统回顾的基础上,将目前已广泛应用的胶质瘤术前评估项目及评估工具进行总结,初步建立中国老年胶质瘤患者术前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开放型犬颅脑爆震伤动物模型。方法以颅中线向左(或右)1cm,眶上缘向上1cm交界处为爆震中心,将球形点爆震源放置于距头部皮肤(3mm,3.5mm,4mm)引爆,观察动物的伤情及发展。结果由于致伤的距离不同,所致伤情严重程度不一。经观察发现在3.5mm处安放点爆震源可以成功制作开放型犬颅脑爆震伤模型。结论对于模拟开放型犬颅脑爆震伤研究,本模型是一种较理想的动物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
短暂性脑缺血的电阻抗断层成像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阻抗断层成像技术(electrical impedance tomography,EIT)是一门新兴的功能性成像技术[1-2],它利用不同组织之间或同一组织不同生理、病理状态下电阻率的差异,通过在生物体表施加安全的交流激励电流,同时测量体表电压的分布情况,再经图像重构算法得到体内某一截面内电阻率分布或其变化程度的图像.  相似文献   
9.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7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分析和探讨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病因及微血管减压术的近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0年8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97例的临床资料。结果96例术中发现有一支或多支血管压迫:小脑上动脉压迫63例,小脑前下动脉20例,小脑上动脉与小脑前下动脉同存6例,基底动脉2例,岩静脉1例,4例为动脉和静脉混合压迫。术后90例疼痛立刻消失,6例疼痛术后3d消失,1例无变化。术后出现头晕呕吐2例,一侧面部麻木1例,轻度面瘫1例,头昏呕吐和一侧面部麻木者出院时痊愈,轻度面瘫者在出院后2个月时恢复。经平均1.2年的随访,复发1例,本组无死亡。结论微血管压迫的存在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主要原因,微血管减压术不良反应少,治愈率高,复发率低,临床治疗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影像学特点与显微外科治疗效果. 方法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微创神经外科中心自2006年5月至2011年9月共行显微外科手术切除术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患者15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影像学资料和治疗效果. 结果 脑干海绵状血管瘤在MRI上有特征性的表现,可见“桑椹状”或“网格状”结构,肿瘤周边可见低信号环,以T2WI像更为明显,提示有含铁血黄素沉积的陈旧性出血.本组肿瘤全切14例,1例次全切.术后1周,12例较术前症状有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变化,1例延髓病变者出现饮水呛咳加重.术后3月,随访13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2例无明显改善.术后12月,随访12例,11例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无明显改善. 结论 MRI及其增强显影可准确地显示海绵状血管瘤的大小位置,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是有效的治疗脑干海绵状血管瘤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