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16篇
综合类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微小RNA-210(miR-210)、白细胞介素-17(IL-17)水平与急性脑梗死(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方法前瞻性选择95例ACI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测患者血清miR-210、IL-17水平,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并据此分为重度狭窄、中度狭窄、轻度狭窄,分析血清miR-210、IL-17水平与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的相关性。结果不同颈动脉狭窄程度患者的miRNA、炎症因子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Kendall's tau-b相关性分析显示,微小RNA-15b(miR-15b)、miR-210与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呈负相关(r=-0.594、-0.910,P 0.001),而IL-17、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与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呈正相关(r=0.801、0.599、0.440,P 0.001); Spearman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ACI患者血清miR-210水平与血清IL-17水平呈负相关(rs=-0.697,P 0.001)。结论血清miR-210、IL-17水平均与ACI患者颈动脉狭窄程度有关,随着血清miR-210水平降低、IL-17水平升高,颈动脉狭窄程度加重。  相似文献   
2.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3.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亚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浆D-二聚体含量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1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TOAST标准进行病因学分型,大动脉粥样硬化性脑卒中(large-artery athero-sclerosis,LAA),小动脉闭塞性脑卒中或腔隙性脑卒中(small artery occlusion,SAO),心源性脑栓塞(cardio-embolism,CE),其他确定原因引起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other demonstrated etiology,SOE)和不明原因的缺血性脑卒中(stroke of undemomtrated etiology,SUE)。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1、7和14d时血浆D-二聚体含量,并与65例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亚型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急性期(第1d)增高,在高峰期(第7d)较急性期明显增高,在恢复期(第14d)下降至急性期水平,仍明显高于正常值;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组中CE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其他各亚型组(P0.05);LAA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也显著高于SAO组、SUE组和SOE组(P0.05).结论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浆D-二聚体含量升高明显,不同亚型的升高程度不同,这对于临床早期分型诊断并及时给予相应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1 资料 患者,女,52岁,因头痛20 d,双眼上睑下垂,复视15 d入院.患者于20 d前开始出现剧烈头痛,呈持续性胀痛,以前额部与眼眶明显,伴恶心、频繁非喷射状呕吐,均为胃内容物.  相似文献   
6.
急性脑梗死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分型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对14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OCSP分型,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病变情况,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急性脑梗死OCSP各亚型的相关性.结果 急性脑梗死患者OCSP各亚型构成比为:部分前循环梗死为43.1%,腔隙性梗死为39.0%,后循环梗死为11.6%,完全前循环梗死为6.3%;急性脑梗死患者颈动脉有斑块者占70.5%,完全前循环梗死+部分前循环梗死组患者中占斑块检出率的55.3%;不稳定性斑块患者的检出率为46.9%、斑块≥4个的患者为33.3%、斑块平均个数为3.26±1.87个,明显高于其它两型(P0.05).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斑块稳定性、个数与完全前循环梗死和部分前循环梗死的形成密切相关,对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斑块检出者应尽早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7.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8.
突触损伤在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VCT)发病的早期即存在,与认知功能障碍关系密切,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研究突触形态结构的可塑性、突触传递效能的可塑性以及突触蛋白在VCI发病中的作用和机制,有助于进一步阐明VCI的发病机制,从而更有效地防治VCI.  相似文献   
9.
<正>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s,CMBs)是脑内微小血管病变所致的一种脑实质亚临床损害,以微量血液外漏为特征。CMBs多无明确相关症状和神经系统体征,且常规头颅CT和MRI检测对其不敏感,故较少引起临床医师重视。近年来,随着医学影像学的快速发展,如磁共振梯度回波T2加权(gradient-echo T2WI)和三维快速场回波磁敏感加权成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强化阿托伐他汀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06例老年ACI患者,按照数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3)和对照组(n=53),两组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加用常规剂量的阿托伐他汀(20 mg/d),观察组加用强化剂量的阿托伐他汀(40 mg/d),于治疗前、治疗7 d、14 d后比较两组血清ox-LDL、CRP、神经功能及血脂水平,比较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治疗7 d、14 d后CRP、血清ox-L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水平及神经功能缺损脑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治疗14 d后较治疗7 d后进一步降低,且观察组比对照组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治疗前后比较、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两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治疗老年ACI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炎症状态,有效调节血脂水平、明显改善神经功能,但存在量效关系,强化剂量的效果更佳,且不显著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