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4篇
基础医学   6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1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7篇
综合类   88篇
预防医学   28篇
药学   19篇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估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中,两种注射部位的疼痛评分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采用自身、交叉对照研究,将在本中心接受屋尘螨变应原制剂(Alutard)皮下免疫治疗的60例患者分为2组,A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 B组30例患者先在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然后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接受7次过敏原皮下注射。运用疼痛视觉模拟评估(VAS)量表评估每次注射时的疼痛情况,并记录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60例患者在上臂三角肌下缘注射时的VAS评分(1. 79±0. 93)低于上臂远端1/3外侧(2. 76±1. 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患者在上臂三角肌下缘和上臂远端1/3外侧接受治疗的局部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 47%和6. 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两种注射部位患者的疼痛程度均为轻度,选择上臂三角肌下缘患者的疼痛感觉较上臂远端1/3外侧注射时轻,但不良反应发生率无差异,故推荐上臂三角肌下缘作为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首选注射部位。  相似文献   
2.
笔者针对教师在撰写医学教育论文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加强的4种意识──热点 意识,创新意识,信息意识和规范意识。  相似文献   
3.
目的:本文联合应用纳诺酮,尿激酶及低分子肝素治疗35例急性脑梗塞(ACI)患者(治疗组),观察其治疗前后的β-内啡肽(β-EP)改变及临床疗效。方法:并与30例常规药物治疗组(对照组)比较。结果: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组,治疗组治疗后,其β-EP浓度显著下降,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纳络酮能明显降低(ACI)患者的血浆β-EP浓度。结论三药联合应用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  相似文献   
4.
睾丸是男人最重要的性器官,它制造精子,分泌雄激素,它是男人之所以为男人的根本。可是如果发生了“根本”的问题,你知道该怎么帮助他吗?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观察功能性便秘患者治疗前后的Bristole粪便性状评分量表( BSFS )、便秘患者临床评分量表( CCS)以及便秘患者生活质量量表评分( PAC-QOL)的变化以及有效率来客观的评价电针对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将51例确诊患者分为电针治疗组26例和普通针刺对照组25例。电针组以双侧天枢、腹结、上巨虚、支沟及照海为主穴进行电针治疗,针刺组取穴相同,进行普通针刺治疗,治疗前后分别记录BSFS、CCS及PAC-QOL评分量表。结果:电针组、针刺组治疗前后BSFS、CCS及PAC-QOL评分均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电针组CCS、PAC-QOL评分变化要明显大于针刺组(P<0.05),而两者在BSFS评分上无明显差异(P>0.05);电针组总有效率大于针刺组( P<0.05)。结论:电针和普通针刺对功能性便秘均有疗效,电针在治疗效果、改善便秘临床评分及生活质量上要优于普通针刺。  相似文献   
6.
王晓龙  陈曦 《河北医药》2013,(23):3639-3640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抗菌药物在市面上出现,细菌耐药性的问题也成为热门话题,其中围手术期使用抗菌药物的不合理情况最为严重。为了统一规范抗菌药物使用,许多机构和研究人员对临床围手术期抗菌药物的使用进行了调查、评价和干预,但有的干预效果并不明显,所以选用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对围手术期患者抗菌药物的使用有重要意义。为了进一步分析合理选用抗菌药物的评价指标对围手术期患者的意义,我院分析了近年收治的164例患者的资料,对其分析疗效情况,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腰酸背痛,也曾使你苦恼不已吗?它可能只是隐隐酸麻,也可能是痛到直不起腰杆,即使在治疗后,也可能有复发之虞,其实通过日常生活作息与姿势调整,才是真正挥别下背痛的方法。“下背痛”即是大家常说的腰酸背痛,通常指的是背部肋骨以下至臀部横纹之间的疼痛,有时候会延伸至下肢或其他部位。而且,门诊中下背痛是仅次于感冒的最常见的一种疾病,所以少有人会幸免。既然要时时和下背痛处于对峙阶段,那么我们就要对它知根知底,做一个快乐的赢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氯胺酮导致下尿路症状的临床症状案例报告相关研究的病因以及治疗方案,并对动物模型可靠性进行系统评价。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Elsevier,CNKI和Google Scholar,查找所有研究氯胺酮导致下尿路症状的文献,包括动物实验,检索时限为2007-01-01/2013-10-30。同时手检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RCT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后,进行定性分析。并采用STAIR清单和CAMARADES清单进行质量评价。结果 12篇个案均报道氯胺酮导致下尿路症状,主要临床表现为尿频、尿急、耻骨上疼痛。共纳入3个动物实验,且动物试验的方法学质量均不高,由于纳入研究的数量少和研究方法间的差异,本系统评价不适合采用Meta分析,有限的证据表明氯胺酮会导致小鼠膀胱壁增厚。结论本系统评价显示并没有可信服的证据证明动物试验在研究氯胺酮导致下尿路症状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9.
樊伟  衡立松  宋哲  王晓龙  张堃 《骨科》2021,12(6):559-562
目的 探讨钢板合并埋头钉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19年12月我院应用钢板合并埋头钉治疗的34例Mason Ⅲ、Ⅳ型桡骨头骨折病人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3例,女11例,左侧18例,右侧16例,Ⅲ型骨折22例,Ⅳ型骨折12例。手术采用Kocher入路,桡骨头关节面应用2.0埋头钉进行固定,再应用钢板将桡骨头与桡骨颈进行固定。12例IV型桡骨头骨折病人应用锚钉进行肘关节外侧副韧带修复。采用Broberg-Morrey肘关节评分标准对患肢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病人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24个月,平均16个月。病人未发生术后感染、内固定失效及肘关节不稳定,均获得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8~20周,平均为11.8周。术后1年肘关节屈伸活动度为80°~140°,旋转为70°~160°。3例病人术后出现桡神经症状,于术后1~3个月复查时恢复正常。7例病人术后肘关节前侧和外侧出现异位骨化,5例功能良,2例功能可,分别于术后1~2年内行内固定取出(只取出钢板,埋头钉不取),同时进行异位骨化清除及肘关节松解,2次手术后3个月评分均为优。术后3个月肘关节疼痛者6例,中度疼痛2例,轻度疼痛4例。术后1年Broberg-Morrey评分为72~100分,平均为88.9分,优11例,良20例,可3例,优良率为91.2%。结论 采用钢板合并埋头钉治疗Mason Ⅲ、Ⅳ型桡骨头可获得良好疗效。良好的内固定有助于病人术后获得较好的肘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经验。方法采用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173例,术中留置双J管。结果输尿管结石完全击碎123例(71.1%),输尿管镜未到达结石部位19例(11%),整块结石或大块残石冲入肾脏31例(17.9%)。全部手术无输尿管穿孔、断裂、撕脱及膀胱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碎石术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因其操作简单、损伤小、并发症少、可重复性强,仍可作为治疗输尿管上段结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