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水肿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40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A、B、C、D、E组,每组8只.大鼠用10%水合氯醛(350mg/kg)腹腔注射麻醉后,经立体定向分别向右侧尾状核区注入生理盐水60μl、无肝素自体血50μl 生理盐水10μl、无肝素自体血50μl Argatroban生理盐水溶液(0.5μl/ml)10μl、含10U凝血酶生理盐水溶液50μl 生理盐水10μl、含IOU凝血酶生理盐水溶液50μl Ar-gatroban生理盐水溶液(0.5μg/ml)10μl.48h后,断头处死,测定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 C、E两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与B、D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B组与D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无明显差别(P>0.05).HE染色观察:B组可见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渗出,脑组织疏松,神经细胞呈气球样变、坏死;D组可见注射部位脑组织水肿,脑组织疏松,炎症细胞渗出;C、E两组上述改变减轻;A组未见血肿及局部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阿加曲班可减轻凝血酶造成的脑水肿;可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脑水肿  相似文献   
2.
脑出血患者继发尿崩症少见。现报告 2例如下。例 1,男 ,6 1岁。因突发意识不清约 1小时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 ,未正规治疗。入院查体 :血压 2 6 / 16 k Pa,浅昏迷状态。双瞳孔直径约 3mm,对光反应尚可。余颅神经检查不合作。心肺腹 (- )。左侧上下肢自发动作存在 ,右侧上下肢自发动作消失 ,四肢肌张力均降低。右侧 Babinski征 ( )。颅脑 CT示左侧壳核出血 (约 40 ml)。入院后 ,经给予脱水降颅压、调整血压、预防并发症等综合处理 10余天 ,病情逐渐好转 ,意识清醒 ,瘫痪肢体肌力恢复至 ~ 级。于发病第 16天始出现口渴、多饮、多尿 ,2 …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奥拉西坦对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评估其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65例脑梗死急性期合并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奥拉西坦组38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奥拉西坦注射液4.0g/d,共21天;吡拉西坦组2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吡拉西坦给予4.0g/d,共21天.观察用药前后简易精神状况检查量表(MMSE)评分、事件相关电位P300的改善程度.结果:奥拉西坦和吡拉西坦均可改善脑梗死急性期MMSE评分、P300潜伏期和波幅,但奥拉西坦改善程度更为显著.结论:奥拉西坦可用于脑梗死急性期认知功能障碍的治疗,且疗效优于吡拉西坦.  相似文献   
4.
<正>良性位置性眩晕又称耳石症,是常见的周围前庭疾病,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性、短暂性旋转感觉,常与头部位置改变相关,可伴严重的恶心、呕吐,甚至影响日常生活,查体伴有典型眼震为特征。多数耳石症是原发性或特发性,少部分是继发于头部创伤、内耳疾病等情况,诊断主要依靠诱发试验激发的特征性眼震,区分受累的半规管。一般情况下耳石症可自愈,未接受治疗可影响患者日常活动,甚至导致老年人跌倒的风险。手法复位治疗可较快地帮助耳石症患者减轻症状,回归正常生活。  相似文献   
5.
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兴奋性氨基酸含量的测定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46例脑梗塞患者和30例正常对照者脑脊液中兴奋性氨基酸递质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水平及抑制性神经递质γ-氨基丁酸(GABA)含量。结果表明脑梗塞发生12小时至4天脑脊液中谷氨酸、天门冬氨酸显著升高,恢复期降至正常水平;γ-氨基丁酸在脑梗塞急性期也升高,恢复期下降;证明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在神经元缺血损伤中起重要作用。急性脑梗塞患者脑脊液兴奋性和抑制性氨基酸递质可作为一个敏感指标,早期诊断脑缺血的发生,推测脑梗塞的严重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65岁以上老年人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6年来收治的72例此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对照分析,其中老年人30例,中青年42例。结果老年人病因以高血压脑动脉硬化为主,临床表现为不典型脑膜刺激征,意识障碍常见且明显,并发症多,误诊率高及病死率高。结论对以头痛、意识障碍为主要表现的老年病例应高度重视,常规进行脑脊液等检查以减少误诊,以便及时治疗。  相似文献   
7.
抗凝血酶治疗自发性脑出血53例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水蛭素是迄今发现最强的凝血酶抑制剂,我科近3年来应用疏血通治疗脑出血患者53例,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迂曲扩张症(VBD)的相关影响因素及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特点. 方法 对滨州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自2008年6月至2009年9月门诊或住院的后循环脑缺血患者行颅脑MRA检查,以符合VBD标准的116例患者为VBD组,剩余的无VBD的130例患者为对照组.应用单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方法研究高血压、吸烟、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LDL)及其他颅内血管变异等与VBD的关系,探究影响VBD的因素.应用经颅多普勒(TCD)超声、全脑血管造影(DSA)观察VBD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动脉硬化程度等. 结果 (1)单因素分析显示:VBD组在有无其他颅内血管变异、高血压、吸烟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530,P=.000;x2=8.539.P=.003;x2=3.959.P=0.047),在与糖尿病、高LDL方面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451,P=0.519;x2=0.220,P=0.881).多因素分析显示:VBD与有无其他颅内血管变异(OR=21.732,95%CI:3.02~5.94)、高血压(OR=5.173,95% CI:1.23~3.05)及吸烟(OR=3.145,95%CI:1.86~4.85)呈明显相关性.(2)TCD检测发现.VBD组患者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平均血流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血管搏动指数及阻力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SA检查提示相同时间内VBD组血液流过的长度较对照组明显减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VBD的发生与血管变异、吸烟及高血压相关,并出现血流速度减慢、血管硬化加重,这可能为其导致卒中高发的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阿加曲班对大鼠脑出血模型脑水肿的作用。方法取雄性SD大鼠32只,体重300~350g,随机分为A、B、C、D,4组,每组8只。大鼠经立体定向分别向右侧尾状核区注入生理盐水60ul、无肝素自体血50ul+生理盐水10ul、生理盐水50ul+阿加曲班生理盐水溶液10ul、无肝素自体血50ul+阿加曲班生理盐水溶液10ul。实验大鼠于术后48小时断头处死,测定脑含水量,HE染色,观察脑组织学变化。结果D组脑组织含水量降低,与B组比较有明显差别(P<0.05);C组脑组织含水量与A组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HE染色观察:B组可见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炎症细胞渗出,脑组织疏松;D组上述改变减轻;A、C两组未见明显病理学改变。结论阿加曲班可减轻大鼠脑出血后血肿周围脑组织脑水肿。  相似文献   
10.
蛛网膜下腔出血猝死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忠功 《医学综述》1998,4(10):540-541
<正>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患者发生猝死是临床工作中较为棘手的难题。由于发病急骤,进展迅速,使抢救工作难以凑效,病死率达10%左右。本文综合了国内外有关文献,分析其猝死原因。旨在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