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7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21篇
预防医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2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各种原因导致的腹腔严重感染病人术后易出现腹腔残余感染、腹腔积液乃至腹腔脓肿、腹部切口感染裂开 ,给治疗带来困难。为解决这一问题 ,我们 1994年 10月至 1999年 10月对 48例严重腹腔感染的病人 ,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 ,采用腹部切口全层间断外翻缝合 ,收到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我院普外科 48例因各种原因导致腹腔严重感染的病人 ,男 33例 ,女 15例 ,年龄 16~ 85岁。肠系膜血管栓塞致肠坏死 8例 ,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 4例 ,腹部多脏器损伤 5例 ,胃癌穿孔 3例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10例 ,急性坏疽性阑尾炎 9例 ,结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乳腺癌E-钙粘附素、连环素-α,-β的表达改变与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病理组织学,对105例乳腺癌患者术后定期随访,统计学分析。结果:105例乳腺癌三种粘附分子组化染色减弱和消失频率为E-钙粘附素56%,连环素-α64%,连环素-β43%,与正常及非典型增生组差别明显,P值均小于0.001。单因素分析未能找到E-钙粘附素与转移及预后的联系,但证明连环素-α和-β表达下降分别与癌分化程度及与转移、预后相关,P<0.05和P<0.01。三种粘附分子中E-钙粘附素与连环素-α的表达有平行关系,双阳性组的转移率明显低于一种蛋白表达下降组,P<0.05。COX多因素分析三种粘附蛋白表达均未能成为独立影响乳腺癌预后的因素。结论:E-钙粘附素、连环素-α,-β表达的免疫组化反应在乳腺癌呈下降的总趋势,E-钙粘附素与连环素-α的表达有平行关系,双阳性者转移率明显低。在三者之中连环素-β表达下降与癌转移及病程进展有明显相关性,预后相对差。在考虑用细胞间粘附体系为判断乳腺癌预后指标时必须对该三种分子作综合检测。  相似文献   
3.
门静脉高压症是常见病、多发病。该病的病因、病理生理都很复杂,处理尤为困难。为此;本部邀请省内有关专家、医师笔谈,介绍自己的诊治经验和体会,提供给大家学习、参考。  相似文献   
4.
目前治疗肝肿瘤最有效的手段仍然是外科手术切除。但常因肝脏切除术中出血较多(特别是巨大肝肿瘤,或虽然肿瘤不大,但其位于第一或第二肝门区者)而无法手术。1970年美国Fortner等首创血管隔离低温灌注技术作肝广泛切除术,虽解决了出血问  相似文献   
5.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现结合3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例,对其并发症的预防及治疗简要讨论如下。临床资料我院1958~1979年共做胰、十二指肠切除术30例。年龄26~62岁,40岁以上26例。病理证实壶腹癌15例,胰头癌9例,十二指肠癌4例,十二指肠神经纤维肉瘤1例,十二指肠溃疡1例(十二指肠第二段溃疡穿透  相似文献   
6.
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建立细胞系是肿瘤实验研究的重要方法。但由于肿瘤的异质性和复杂性,不同种族和地域肿瘤的细胞特性不尽相同。为此本实验室新建肝癌细胞系,与国内外已建细胞系进行比较研究,探讨其特殊性。取山东地区31例肝癌手术切除标本进行体外培养,3例能长期生长,其中1例(HCC-9810)已连续传代80次,生长稳定,现将初步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原代培养和建株经过 1998年10月27日手术获取肝癌标本。(患者女,50岁,术前检查AFP10.4μg/L,HBsAg阴性,术后病理诊断肝细胞性肝癌…  相似文献   
7.
关于胆囊切除对奥狄氏括约肌生理影响的研究甚少 ,本实验对大白兔施行胆囊切除 ,并对胆囊切除前后奥狄氏括约肌的肌电活动进行短时间的检测分析 ,以间接了解实验条件下胆囊切除是否会引起奥狄氏括约肌功能紊乱 ,现报告如下。1 材料和方法实验动物大白兔 2 0只 (由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 ,雌雄不限 ,体重 2 .5~ 3kg ,禁食 12小时后 ,用乌拉坦静脉麻醉 ,气管插管 ,建立静脉通道 ,滴注生理盐水。腹部正中切口入腹 ,显露胆囊与十二指肠连接部的奥狄氏括约肌 ,将特制的双极电极插入奥狄氏括约肌浆膜下 ,固定后 ,用浸有石蜡油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双自杀基因(胞嘧啶脱氨酶基因CD和胸苷激酶基因HSV-tk)的应用对 SW1990细胞的杀伤作用和旁观者效应.方法:脂质体法将CD和HSV-tk双自杀基因转染入PA317细胞,用其病毒上清转染胰腺癌细胞SW1990,G418筛选出阳性细胞SW1990/CD tk,然后加入不同浓度的5-Fc或/和GCV,MTT法观察其杀伤作用;将不同比例的SW1990/CD tk和SW1990细胞混合,联合应用5-Fc和GCV杀伤,观察其旁观者的效应.结果:单独应用5-Fc或GCV均能对转染阳性的胰腺癌细胞产生明显的杀伤效应,联合应用可以在较小的剂量下产生更大的杀伤作用;当阳性细胞比例达到20%时即可对半数细胞产生杀伤作用.结论:双自杀基因的应用对胰腺癌细胞具有明显的杀伤作用,其旁观者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干扰素 -γ(IFN γ)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可能的意义。方法 :应用分子克隆方法 ,克隆IFN γ基因片断 ,并通过体外转录方法制备寡核苷酸探针。在石蜡包埋的 5 8例胃癌组织和 5 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 ,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FN γmRNA的表达。结果 :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IFN γ阳性率为 4 9 1% ,而胃癌组织中未发现 1例阳性 ,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 ,χ2 =37 15 6 ,P =0 0 0 0。结论 :胃癌细胞不表达IFN γ ,可能与胃上皮细胞癌变及免疫逃逸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胰腺癌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 2种多药耐药基因产物的表达与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胰腺癌中上述 2种蛋白的表达。结果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在胰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 81%和 5 9% ,并且多药耐药相关蛋白与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的表达具有相关性 ,二者的表达与临床分期、病理分型、病理分级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 ,同时有 2种蛋白阳性者的生存期短于相应阴性者。结论 :多药耐药相关蛋白及谷胱甘肽 S 转移酶π在胰腺癌的多药耐药现象中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