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60例纤支镜肺活检临床病理分析谭虹,王仁裕(第二附属医院病理科)为提高临床和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对260例经纤支镜肺活检病例进行临床和组织病理学观察分析,现报道如下。一、材料材料均经连续切片,5~10张,HE染色。凡组织过小或可疑及与临床所见不符的均...  相似文献   
2.
卒中患者细菌感染及分离正确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风患者细菌感染情况及分离正确性。方法 对 1999~ 2 0 0 1年 332例住院卒中患者的尿液、痰液、褥疮、血液及其他标本 885份的送检情况、感染病原菌的分布以及超广谱β 内酰胺酶 (ESBLs)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 除痰液标本外 ,同一种标本 3次检测的一致率均在 94 %以上 ;3年内卒中患者尿路感染人次最多 ,占所有感染的 6 1.0 % ,大肠埃希菌是尿路感染的主要病原菌 ,占 71.7% ,ESBLs的感染情况日趋严重。结论 注意标本的采集、送检等因素 ,对标本的分离正确性至关重要 ,加强对卒中患者的细菌培养和耐药性监测是临床控制感染的必要手段  相似文献   
3.
1临床资料 患者女,46岁,因右下后牙龈处肿物迅速增大伴疼痛于1989年3月 22日入院,查体见876残根,该牙槽处见一约2.5cm×1.5 cm肿物,基底宽,无蒂,表面有齿痕,局部切除瘤体,刮除牙槽内瘤组织及被破坏的骨组织。术后14个月又发现同侧76牙龈处有1cm×1cm结节状物,再次手术切除,4个月后原病变区面颊、右下牙龈处又肿大、疼痛、溃烂,可听到骨擦声。第3次行右下颌骨次全切除加舌骨上清扫术。4个月后右面颊再度因肿物生长,第4次行下颌骨升支及肿瘤切除术。距第1次手术后28个月,肿物再次迅速…  相似文献   
4.
病历摘要患者,男性,22岁,江苏籍,建筑工人。因右面部肿胀、张口困难进行性加重2月,以“嚼肌间隙感染”入院。现病史:入院前2月,不明原因出现右面肿,无痛,张口困难且进行性加重,终至牙关紧闭,在单位医院用“青霉素”肌注半月无效而转入我院。过去史:平素体健,幼时在家务农,  相似文献   
5.
患者女性,47岁。因月经过多,腰痛就医,妇检发现宫体前位,前壁略突起如妊娠50天大小,无压痛,可们及双侧卵巢,宫颈肥大,下唇有数个储留囊肿。临床诊断子宫肌瘤,宫颈肥大,行子宫切除术。病理检查子宫大小15cmxSCmxscm,前壁明显隆起,表面灰红色,...  相似文献   
6.
纤维蛋白原是引起血栓形成的重要因子,被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我们测定了高脂血症和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纤维蛋白原浓度,并且分析了其与各种脂质的关系,探讨其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25岁。于2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腹痛、腹泻,排糊状便,每天3~4次,无脓血便,持续3d后症状自行缓解。此后经常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之间,无寒战、盗汗、咳嗽,曾在某医院诊断为“胰腺结核”、缺铁性贫血,经对症治疗,效果时好时坏,后转我院。体检:体温38.5℃,贫血貌,皮肤无黄染,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肝脾未触及。于右中上腹可扪及2cm×3cm之肿块,质软,边缘清楚,可移动,无触痛。余无异常。化验:血红蛋白102g/L,白细胞8.6×10~9/L,中性0.56,淋巴0.44,血小板250×10~9/L,血沉120mm/h,癌胚抗原7.3ng/ml。出凝血  相似文献   
8.
为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下肢慢性溃疡的最佳方案,对67例患者先根据溃疡面渗出液细菌培养加药敏试验的提示,选择敏感抗生素局部外敷;待复查创面无菌生长后,改用红油膏外敷,纱布、绷带包扎;创面周围皮肤瘙痒或有湿疹者,选用复方咪康唑软膏等外涂、乌蛇止痒丸内服;下肢肿胀者内服中药萆Xie渗湿汤,肿消后用八珍汤治疗。结果:经数周至三月的治疗后,痊愈58例,好转6例,未愈3例,有效率为95.52%。显示本方法能提高下肢慢性溃疡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本文重点讨论了横纹肌肉瘤的病理鉴别诊断问题。在33例误诊病例中,包括脂肪肉瘤及纤维肉瘤各5例,未分化癌及未分化腺癌4例,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及神经母细胞瘤各3例,恶性神经鞘瘤各2例,滑膜肉瘤、间皮肉瘤、腺泡状软组织肉瘤、恶性血管内皮瘤、恶性组织细胞瘤、皮肤非典型性纤维黄色瘤、腹壁外韧带状瘤、淋巴肉瘤、网织细胞肉瘤、何杰金氏病、多形性肉瘤等各1例。探讨了容易发生误诊的各种原因。(1)在瘤细胞形态多变,多形性明显,单核及多核瘤巨细胞多见时,易误诊为脂肪肉瘤、纤维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恶性神经鞘瘤、皮  相似文献   
10.
毛霉菌进入机体途径最常见的是通过孢子经由鼻腔、副鼻窦至脑。或由呼吸道至肺,或由口腔至消化道。近几年关于脑、肺型毛霉菌病均有报道,而肾毛霉菌病报道甚少,我院遇到1例,现报告如下。患者,女,27岁。因纳差、乏力、肝功能异常4年,腹水4个月,住阿克苏人民医院,诊断“肝炎后肝硬化”,治疗1月余,因疗效欠佳。于1990年6月转入我科。体检:体温、脉博、血压正常。皮肤、巩膜中度黄染。肝病容及蜘蛛痣(+)。心肺(-),肝脾触及不清,腹水征(+),腹部压痛及反跳痛(+),双下肢浮肿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