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7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24篇
外科学   19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9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读片窗     
患者 男 ,4 1岁。咳嗽、咳痰、胸痛 1年余 ,近来痰中有少量血丝并伴有低热、盗汗。实验室检查 :WBC 4 .5× 10 9/L ,N 0 .70 5 ,L 0 .2 2 9,Hb 16 2g/L。经抗炎治疗效果不佳。胸部X线片示左肺中野一结节状高密度影 (图 1) ,直径约 3cm ,边缘模糊。CT肺窗示左肺上叶舌段一结节影 ,大小约 2cm× 3cm×3cm ,密度均匀 ,边缘可见多条长短不一的毛刺 ,其中有两条伸向胸膜 ,形成兔耳征 (图 2 )。纵隔窗见病灶密度均匀 ,CT值为 4 0HU ,边界尚清 ,边缘不光整 ,有浅分叶 (图 3)。请分析病变性质 ,答案见第 35 2页本病例术前诊断为周围型肺癌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跟骨关节内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在硬膜外麻醉下切开复位,经跟骨的外侧入路显露跟骨的外侧壁及跟骨后关节面,根据骨折的类型及软组织条件选螺钉 克氏针或足内固定结果,治疗后经ll~29个月随访,按美国足踝创伤协会的足部评分标准,均达到优以上。结果和结论:该手术方式治疗跟骨关节内骨折可以使跟骨获得近似于解剖复位及满足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改良后内侧入路结合后踝钢板治疗后Pilon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于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诊治的35例后Pilon骨折病例资料,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结合后踝钢板处理后踝骨折,通过踝关节X线片检查评估骨折复位情况,记录骨折愈合时间,随访评估患者患肢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末次随访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进行临床疗效评价。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6个月,平均16.8个月,31例获得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术后2例出现伤口愈合不良,加强换药后愈合,无医源性神经损伤、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骨折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1~19周,平均13.9周,无内固定移动、松动或断裂。踝关节功能评分按AOFAS评分标准:优26例,良6例,一般3例,差0例,优良率91.43%。结论 应用改良后内侧入路结合后踝钢板治疗后Pilon骨折固定牢固,后踝显露充分,骨折复位固定及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机监控下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自2006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DSA监控下确定责任椎后,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OVCF86例,共104个椎体,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67~94岁,平均83.3岁.骨折累及1个椎体共63例,2个椎体18例,3个椎体5例,观察患者手术前后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的变化及椎体前缘高度的变化和矢状面Cobb角的变化.结果 本组获随访7~38个月,平均16.9个月.86例114个椎体均顺利完成手术,无术中死亡,无发生肺栓塞及神经压迫症状.术后X线及CT扫描显示所有患者均获得脊柱稳定.VAS由术前(7.8±1.5)分降至术后第3天(1.8±1.2)分,末次随访为(1.9±1.3)分,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SF-36评分由(246±103)分降至术后第3天(352±117)分,末次随访为(367±131)分,术前与术后第3天、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体前缘高度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8.4±1.4)mm、(13.8±1.6)mm和(13.8±1.5)mm,术前与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矢状面Cobb角术前、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分别为(29.1±3.1)°、(20.7±2.3)°及(20.8±2.4)°.术前与术后第3天及末次随访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SA监控下行PKP操作相对简便、灵活,增加穿刺的准确率,是一种治疗老年OVCF的微创手术,能够有效缓解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引起的疼痛,维持脊柱稳定性,恢复椎体高度,患者可早期下床活动,避免老年患者卧床的常见并发症,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减少死亡率.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80 kV管电压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TCA)在低体质量指数(BMI)患者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 240例疑有冠状动脉疾病且BMI在18.6~21.5 kg/m2的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成A、B、C组行双源CTCA检查,分别采用120、100和80 kV管电压.对每位患者的对比剂用量、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有效辐射剂量(ED)、图像噪声、冠状动脉CT值、对比度、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和图像优良指数(FOM)进行评估.同时按3分法对冠状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3分为优秀,2分为一般,1分为差).扫描长度、CTDIvol、DLP、ED、对比剂用量、图像噪声、冠状动脉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在3组间比较均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采集时间窗使用情况比较采用x2检验,图像质量评分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结果 3组间扫描长度及采集时间窗使用情况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扫描长度F=2.58,采集时间窗x2=0.77,P均>0.05).A、B和C组对比剂用量(碘海醇350 mg I/ml)平均值分别为(82.0±6.4)、(76.8±6.1)和(59.1±3.5)ml,相应的CTDIvol平均值分别为(27.5±6.2)、(18.7±4.4)和(11.4±2.4) mGy,DLP平均值分别为(427.7±92.4)、(295.4±77.1)和(183.9 ±41.3)mGy·cm,ED平均值分别为(6.1±1.3)、(4.1±1.1)和(2.6±0.6) mSv,3组间对比剂用量、CTDIvol、DLP和E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对比剂用量、CTDIvol、DLP和ED对应的F值分别为383.08、248.13、221.05和234.81,p值均<0.01),与A和B组相比,C组对比剂用量分别下降27.9%和23.0%,ED分别下降57.4%和36.6%.A、B和C组图像噪声平均值分别为(22.6±2.2)、(26.1±3.0)和(29.1 ±3.4)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1.32,P<0.01).A组右冠状动脉(RCA)近段的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分别为(438.3±66.3)HU、(517.3 ±67.8)HU、19.5±2.8、23.0±3.0和92.9±31.0,左冠状动脉主干(LMA)的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分别为(440.2±59.9) HU、(509.5±62.6) HU、19.6±2.6、22.7±2.9和90.1±29.7;B组RCA近段的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534.2±68.8) HU、(628.9±70.0) HU、20.7±3.2、24.3 ±3.6和157.6±59.8,LMA的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528.4 ±61.2) HU、(607.9±71.2) HU、20.4±3.0、23.5 ±3.4和147.6±57.6;C组RCA近段的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602.1±78.8)HU、(696.8±83.3) HU、20.8±2.9、24.1 ±3.2和239.3 ±74.8,LMA的各相应参数值分别为(592.5±72.3) HU、(671.8±82.5) HU、20.5±2.5、23.2±3.0和221.8±65.7.C组冠状动脉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均未见下降.3组RCA近段的CT值、对比度、SNR、CNR及FOM比较,相应的F值分别为106.06、119.90、4.69、3.70和127.50,P值均<0.05;LMA的CY值、对比度、SNR、CNR及FOM比较相应的F值分别为111.79、101.57、2.68、1.39和123.00,P值分别<0.01、<0.01、>0.05、>0.05、<0.01.A组图像质量评分为优秀、一般和差的节段数目分别为631、330和37个,B组分别为640、323和41个,C组分别为615、348和45个,3组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0,P>0.05).结论 对于BMI≤21.5 kg/m2的患者,80 kV管电压行双源CTCA可完成冠状动脉疾病诊断,并能够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和对比剂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低管电压设置对头部减影CT血管成像(CTA)图像质量的影响,以降低头部减影CTA的辐射剂量。资料与方法 52例患者分成两组,分别使用100kV和120kV管电压行头部减影CTA检查。比较两组图像质量和辐射剂量。结果 100kV组脑组织CT值、背景噪声、脑动脉CT值和强化对比度均明显高于120kV组(P<0.01),两组间脑动脉的信噪比(SNR)和强化噪声比(CN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NRt=0.389,P=0.699;CNRt=0.698,P=0.488),同时两组间背景噪声的影响程度及脑动脉显示效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背景噪声的影响程度Z=-0.761,P=0.446;脑动脉显示效果Z=-1.298,P=0.194),而100kV组比120kV组辐射剂量降低约36.3%(P<0.01)。结论运用100kV低管电压设置能明显降低头部减影CTA的辐射剂量,而图像质量保持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因急性脊椎外伤X线检查而发生的争议及采取的对策.资料与方法本组12例,均有不同程度的急性外伤史.X线检查部位:颈椎3例,胸椎2例,腰椎7例.全部病例均摄正、侧位X线片,根据需要加照颈椎张口位片或斜位片.加做CT 6例,MRI 6例.结果张口位环枢椎片诊断半脱位不可靠,CT可准确观察有无脱位;椎体楔形变可以是急性压缩性或陈旧性骨折,MRI可根据信号改变作出鉴别;椎缘骨并非外伤所致,而是椎间盘脱出,MRI可明确诊断;真性和假性滑脱与急性外伤无关联,CT和MRI均可提供帮助.结论急性外伤脊椎X线诊断如发生上述争议,应采取的对策是根据不同情况加做CT或MRI检查.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有限元分析方法探讨钢板固定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的力学效果,并比较解剖型钢板与锁定钢板固定关节内跟骨骨折的效果.[方法]建立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模型分别以解剖型加压钢板和锁定钢板内固定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不同内固定的von Mises应力分布、跟骨的von Mises应力分布、位移并比较跟骨及内固定模型应力峰值,分析骨折固定后生物力学稳定性.[结果]解剖型加压钢板固定的有限元模型骨端应力分布均匀,各部分最大应力值小于锁定钢板;解剖型钢板应力集中部位为钢板中后部,锁定钢板应力集中于钢板螺钉连接处;骨折端各部分位移差异较大,其中载距突位移最大.[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治疗SandersⅣ型跟骨骨折,关节内碎骨快可随足部负重而产生不同程度移位,存在较高创伤性关节炎的风险,建议采用一期外固定二期关节融合治疗;锁定钢板与解剖型加压钢板治疗关节内跟骨骨折各具优势,需要将二者的优势结合起来提高内固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脊柱转移瘤的低场MRI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临床或病理证实的脊柱转移瘤的MRI表现。结果:38例转移瘤共涉及166个椎体,单发转移5例,多发转移33例,其中呈跳跃式分布22例。134个受累椎体呈长T1长T2信号,27个呈长T1短T2信号,5个椎体T1WI为低信号,T2WI上为混杂信号,STIR上139个受累椎体见高信号。合并压缩性骨折椎体数21个,合并椎旁软组织肿块15例,合并附件转移14例,无一例出现椎间盘受累征像。18例行增强扫描时,受累椎体、附件及相邻的软组织肿块均见轻—中度强化。结论:在低场强磁共振上脊柱转移瘤具有特征性表现,能有助于早期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72岁,因车祸胸腹部受伤,自感胸、腹部多处疼痛。体检:胸廓无畸形,双侧呼吸动度一致,心前区无隆起.左胸压痛,心界不大,心率110次/min,心音有力,节律齐,可闻及心包摩擦音,双肺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哕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