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篇
眼科学   1篇
中国医学   2篇
  2016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患者的微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损伤与微血管并发症之间的关系。方法 :从 3 3 4名 2型糖尿病患者中选择合并微血管并发症但未合并大血管并发症者 3 2人作为微血管并发症组 ,并选择年龄与之匹配的无大血管及微血管并发症 55人作为无并发症组 ,观察二组患者血清vonWillebrand因子 (vWF)水平 ,并与年龄相接近的正常对照组 ( 4 0例 )比较。结果 :血清vWF水平正常对照组 0 .92U± 0 .44U/ml;无并发症组 1.15U± 0 .42U /ml ;微血管并发症组 1.3 7U± 0 .44U/ml;三组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0 .0 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vWF、空腹血糖分别与糖尿病人是否合并微血管病变显著相关 (ExpB分别为 3 .0 2 3 ,1.3 3 7,P <0 .0 5~ 0 .0 1) ,以vWF为应变量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表明年龄、糖尿病病程、甘油三酯分别与vWF呈显著独立正相关 (B =0 .53 ,0 .3 5,0 .2 9,P <0 .0 5~ 0 .0 1)。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微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 ,此变化随着微血管并发症的进展呈进行性加重。以vWF升高所反映的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是一项值得临床推广的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2.
应用扫描电镜观察了22例糖尿病人4400个红细胞形态的异常百分比,并测定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结果表明随着糖尿病病程延长、糖化血红蛋白升高,口形、嵴形红细胞的百分比明显升高(2.64±1.27比4.29±1.03,P<0.001),细胞渗透脆性明显上升(0.17±0.04比0.33±0.17,P<0.05)。提示,糖尿病人异常形态红细胞的出现不仅与红细胞的能量代谢障碍外,还可能与红细胞所处的高血糖、高血脂、高血液粘度的环境有关。而影响红细胞的渗透脆性的因素较为复杂,红细胞的圆形隆起在降低其渗透脆性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CoCl_2造成单纯红细胞增多及常压肺泡缺氧引起红细胞增多,分别研究这两种不同模型,肺动脉高压发生情况与血液流变学改变,并观察不同药物的作用。用CoCl_2腹腔注射(10mg/kg,1次/天,6天/周,持续35天)制作单纯红细胞增多模型。用本室建立的方法,将大鼠置氧浓度为10%±0.5%的常压缺氧舱内缺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肾病与微循环   总被引:62,自引:0,他引:62  
对77例Ⅱ型糖尿病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甲襞微循环刊物了观察,并与76例无DN患者进行比较。结果表明,Ⅱ型糖尿病并发DN组患者微血管流态和袢 周状态均有显著显著异常,与无DN组比较,DN患者血流速度明显减慢,并有明显的血细胞聚集和衬周渗出。  相似文献   
5.
6.
目的:比较格列齐特缓释片与格列齐特的临床降糖效果及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方法:选择服用格列齐特或合用阿卡波糖或二甲双胍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治疗方案至少恒定2个月,共3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15例,1组继续原有治疗;1组将格列齐特改为相应剂量的格列齐特缓释片,观察12周,前后检测基本临床生化指标及糖化血红蛋白,并在观察的第1天和最后1天安排2次住院,每次24小时,检测不同点血糖和胰岛素水平.结果:格列齐特缓释片与格列齐特的临床降糖效果及对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影响无明显差异.结论:格列齐特缓释片与普通片同样具有降糖效果可靠、作用持久、稳定,但1日1次,服药方便,是便于患者应用的口服降糖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 (Hum an leucocyte antigen HL A ) - DQB1 * 0 2 0 1 / 0 30 2基因型与中国人群 2型糖尿病 (T2 DM)β细胞功能的关系。 方法 用多聚酶链式反应 (PCR)对 1 84例T2 DM患者进行 HL A- DQB1 * 0 2 0 1、* 0 30 2基因检测 ,并同时测定 C肽等临床指标。 结果  HL A-DQB1 * 0 2 0 1 / 0 30 2组较 HL A- DQB1 * X/ X组 (X为非 * 0 2 0 1、* 0 30 2等位基因 )餐后 2 h C肽明显减低 (P=0 .0 0 5 ) ,用 L ogistic回归分析 ,校正了影响 C肽的其他因素后 ,HL A- DQB1 * 0 2 0 1 / 0 30 2基因型对胰岛功能的 OR值为 2 .88(P =0 .0 2 4 ,95 % CI为 1 .1 5~ 7.2 1 )。 结论  HL A- DQB1 * 0 2 0 1 /0 30 2基因型可能是中国人群中加速 T2 DM患者β细胞功能破坏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颈围与血脂谱问的关系。方法选择2008年8月至2009年7月北京三甲医院与15个城区社区联合开展糖尿病纵向管理项目基线数据库中2410例2型糖尿病患者。全体参与医师经过专门培训,按统一要求调查并填写调查表,同时对患者进行体格检查及相关的实验室检查,血脂异常的诊断根据2007年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结果(1)2410例中男986例,女1424例。平均颈围为(36±4)cm。总胆固醇为(5.2±1.1)mmol/L;甘油三酯为(1.8±1.2)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为(1.3±0.4)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3.0±0.9)mmol/L;(2)男性、女性的颈围均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男性r=0.093,女性r=0.077,均P〈0.01),与HDL-C呈负相关(男性r=一0.144,女性r=一0.062,均P〈0.05);(3)预测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佳的颈围切点:男性为37em,女性为35em;预测HDL-C降低的颈围切点男性为40em,女性为35em;(4)预测高胆固醇血症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男性组为0.511,女性组为0.480(P〉0.05);预测LDL-C升高ROC曲线下面积男性为0.527;女性为0.519(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的颈围与血脂密切相关,尤其是甘油三酯和HDL-C;颈围可能做为筛查/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9.
本文拟从微循环的角度,探讨已故名中医施今墨的抗老防衰(简称抗老药)药对虚证患者微循环的作用。一、一般资料选择能配合并坚持治疗的门诊病人31例。男性19例、女性12例;年龄50~59岁19人、60~81岁12人;每人同时伴有1~4种慢性病,患高血压病者18人,冠心病15人,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8人,糖尿病3人,慢性肝炎和慢性气管炎各3人,胆石症、陈旧性肺结核及慢性胃  相似文献   
10.
穴位体表血流量昼夜生理变化的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瑞典激光多普勒血流仪PF_2型对21例(男10例、女11例)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糖尿病、自身免疫病及心肺肝肾疾患的正常人(年龄22~37岁)进行24小时动态穴位体表血流量测定。测定部位为:双侧三阴交穴、内关穴、足三里穴、双侧甲襞、指腹、耳心及膻中穴、鼻心穴、舌尖、舌左、舌右、舌中,共18个部位,每隔三小时测定一次即8:00、11:00、14:00、17:00、20:00、23:00、2:00、5:00共八次,每次每个部位测量30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