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基础医学   12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34篇
综合类   6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肢注射高浓度尿激酶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5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探讨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溶栓治疗与疗效。方法 :经患肢注射尿激酶每日 75万单位溶栓治疗 4 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结果 :病程在 2周内溶栓治愈 72 % (18/2 5 ) ,有效率 10 0 % (2 5 /2 5 ) ,病程超过 2周溶栓治愈率 30 % (6 /2 0 ) ,有效率 85 % (17/2 0 ) ,治疗过程无出血倾向。结论 :溶栓时间越早效果越好 ,经患肢注射尿激酶的增加局部的药物浓度而且药物用量可增大  相似文献   
2.
:15只恒河猴随机分为 2组 :实验组 10例 ,其人工血管均经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种植 ;对照组 5例 ,其人工血管均未经任何处理。实验组、对照组手术方法相同。将长 6cm、直径 3mmePTFE(膨体聚四氟乙烯 )人工血管近端与腹主动脉行端 -侧吻合、远端与髂总动脉行端 -端吻合。术后当日、1周及 4周 ,所有恒河猴均行静脉法数字减影造影术 ,术后 4周行彩色B型超声波检查 ,然后取出所有对照组及 9例实验组恒河猴腹腔内之人工血管 ,标本送光镜、扫描电镜及透射电镜检查。结果表明 ,术后 4周 ,对照组人工血管均不通畅 ,而实验组有 8条人工血管通畅良好。B超见全部对照组及 1例实验组人工血管腔内形成血栓 ,实验组 8条通畅之人工血管均保持较高的血流量。扫描电镜见实验组全部人工血管腔内均有一层完整融合的内皮细胞单层 ,而对照组人工血管腔内未见有内皮细胞。  相似文献   
3.
蔡磊  侯外林  程远  潘明新  高毅 《重庆医学》2015,44(12):1592-1595
目的 筛选急性药物性肝衰竭大鼠肝脏组织的差异表达蛋白质.方法 将24只SD大鼠分为两组 ,12只通过腹腔注射10 g/L的D-氨基半乳糖建立大鼠急性肝衰竭模型(实验组) ,12只腹腔注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提取两组大鼠肝脏组织的蛋白质 ,定量后进行IEF和十二烷基磺酸钠-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双向凝胶电泳(2-DE)分离 ,通过软件找到差异蛋白点并使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法(MALDI-TOF-MS)进行鉴定.结果 成功鉴定出27个有效的差异蛋白质点 ,其中实验组较对照组上调15个 ,下调12个.结论 急性药物性肝衰竭模型大鼠肝脏酪蛋白激酶Iα(CKⅠα)、酪氨酸蛋白激酶(PTK)、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等蛋白的表达较正常大鼠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PDX-1转染大鼠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并对其转染条件进行优化以获得较高效率.方法 将已构建好的重组载体转染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改变DNA的量、转染后培养基中的血清浓度,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荧光并计算转染效率;转染后48 h用RT-PCR检测目的 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 质粒2~10 μg获得最佳的转染效率,提高转染后培养基的血清浓度可提高转染后细胞存活率及转染效率.RT-PCR检测转染后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有PDX-1表达.结论 通过优化转染条件提高了pEGFP-C1-PDX-1转染大鼠骨髓来源nestin阳性细胞的效率,为其成为组织工程的种子细胞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5.
毒品注射引起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科近年来共收治12例因注射毒品引起的股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2例,年龄21-35岁,左侧5例,右侧7例,瘤体直径3-10cm,表面皮肤破溃4例。除1例因严重败血症抢救无效死亡外,其余11例患者均成功地进行了假性动脉瘤切除术。术中发现除2例无法进行动脉重建而行股动脉结扎外,其余9例都切除破损的动脉瘤后行动脉重建术,股动脉缺损段2-5.5cm,5例行股动脉端端吻合术,1例行健侧大隐静脉间置移植术。2例股动脉结扎术患者术后1例出现肢体坏死而行膝上截肢术,另1例仅出现轻度下肢缺血改变。其余9例患者术后肢体血供良好。我们的经验是,动脉缺损段的长度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延长,在充分游离上下端血管后,缺损段达4.5cm亦可以直接行端端吻合术。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股动脉端端吻合可作为该病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背景:器官移植后如何监测受者的免疫状态,并预测排斥反应的发生,从而调整免疫抑制剂的用量是当前面临的重要问题.目的:探索新型免疫状态定量监测方法在小鼠皮肤移植模型中是否有抗原特异性.方法:建立 C57→BALB/c皮肤移植排斥模型,分别输注 C57/BALB/c 混合脾细胞悬液及第三者对照DBA/BALB/c混合脾细胞,在细胞输注后检测2种混合细胞悬液比例变化及供体细胞杀伤率,同时设置 BALB/c→BALB/c 同系皮肤移植对照组,免疫低下裸鼠对照组及免疫抑制剂对照组与之对比.结果与结论: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组和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免疫抑制剂组小鼠对供体 C57 脾细胞有强烈的特异性杀伤作用,其中C57/BALB/c悬液-移植排斥模型免疫抑制剂组特异性杀伤作用稍弱,而输注第三者对照DBA/BALB/c混合脾细胞的小鼠细胞注射2~4 h内没有明显特异杀伤作用,但免疫低下的裸鼠始终未表现出特异性杀伤.说明实验建立的抗原特异性免疫状态检测方法能够快速地检测出皮肤移植受体的免疫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肝移植大鼠长期存活的机制.方法 : 24只受体Wistar大鼠随机分为A(正常对照)、B(D-hanks液)、C(间充质干细胞)3组,术后观察各组大鼠的生存时间、肝功能(ALT、Tbil)和病理变化及Sry基因和白蛋白的表达状况.结果 C组中位生存时间较A、B组显著延长(P<0.05);移植术后1周各组血清ALT、Tbil均较正常值增高(P<0.05),C组明显低于A、B组(P<0.05);术后10天A、B组均呈急性中重度排斥反应,术后60天C组无明显的急性排斥反应.结论 经门静脉输注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移植肝脏中逐渐分化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肝细胞,可能是减轻急性排斥反应,导致大鼠长期存活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种植人工血管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人自体静脉内皮细胞移植到人工血管上的可行性。方法 将人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在体外扩增培养13 .08 ±1 .24 天, 将扩增培养的内皮细胞衬里用于纤维蛋白胶预衬的膨体聚四氟乙烯(expanded polytetrafluorethylene patch 〔GoreTex〕R, ePTFE) 人工血管继续培养9 天。结果 所培养的细胞为二倍体细胞,纯度为99 % 。原代及传代细胞培养上清液中6酮前列环素(6ketoPGF1α) 和Von Willebrand 因子(v WF) 含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5) 。细胞种植后第9 天人工血管腔面见一层均匀的基质,其表面有一层连续的内皮细胞单层,内皮细胞排列紧密,呈梭形,形态饱满。结论 人自体大隐静脉内皮细胞可有效地移植到人工血管,为人自体细胞内皮化人工血管应用于临床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处理对小型猪肝移植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分析小型版纳猪供肝经过缺血预处理后产生的保护效应,为缺血预处理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实验用小型版纳猪25只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缺血预处理组.通过速率法检测血清AST、ALT的活性变化,采用HSP70免疫印迹法检测HSP70的表达量,观察光镜和电镜下细胞形态学损害.结果 缺血预处理组HSP70表达量明显增加(P<0.01),由光镜和电镜下的病理可以看到缺血预处理组的急性排斥反应和缺血再灌注损伤明显减轻,术后血清AST、ALT在缺血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增加(P<0.01),但缺血预处理组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减少,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 经过2个循环10 min的缺血预处理,对供肝产生了明显的保护效应.缺血预处理对HSP70的表达起正性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0.
恒河猴血管内皮细胞原位获取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原位获取法从56条恒可猴中的54条血管中获取了内皮细胞。、A组用0.1%Ⅱ胶原酶消化25min,B组用0.1%Ⅱ型胶原酶消化15min。结果表明,A组的内皮细胞获取率明显高于B组。A组及B组中颈外静脉,上肢浅静脉、髂总动脉的内皮细胞获取率明显高于既往的机械获取法,灌注酶解消化法,外翻酶解消化法(P〈0.010,B组中下腔静脉及腹主 在消化过程中出现胶魇酶自血管壁渗出,使得内皮细胞获取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