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综合类   6篇
  2013年   3篇
  2008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乙肝病毒PreS1Ag与HBV血清标志物、HBV DNA检测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乙肝患者前S1抗原(PreS1Ag)与血清学标志物模式(HBVM)及乙肝病毒DNA含量(HBV DNA)的关系,探讨乙肝病毒的复制情况,以及PreS1Ag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微粒子酶免分析法(MEIA)和酶联免疫法(ELISA)分别检测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和PreS1Ag,并对PreS1Ag与HBeAg、抗-HBe检测情况,以及PreS1Ag与HBV DNA检测率情况进行分析。结果PreS1Ag在HBeAg阳性组和阴性组中的检出率分别为85.3%和42.1%。PreS1Ag和HBV DNA检出率分别为51.1%和53.2%,两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05)。结论PreS1Ag可敏感反映乙型肝炎病毒的复制情况。HBV DNA、乙肝病毒免疫标志物和PreS1Ag联合检测,对更好地早期诊断HBV感染,了解病毒的复制情况,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等均有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三系同时减少患者的骨髓象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185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骨髓象检查明确病因者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共133例(71.9%),非造血系统疾病52例(28.1%).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作骨髓象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157例,其中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82例及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45例;不稳定心绞痛(UAP)30例、同期冠状动脉造影(CAG)阴性患者35例作为对照组。所有对象均检测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并进行分析。结果 ACS综合征组血清NT-proBNP、hs-cTnT、hs-CRP及CK-MB水平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分别=5.49、2.65、3.45、3.85,P均<0.05)。NT-proBNP与hs-cTnT和CK-MB呈正相关性(r分别=0.65、0.22,P均<0.05);NT-proBNP诊断AC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57。结论 ACS患者血清生物标志物升高,联合检测对早期防控ACS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三系同时减少患者的骨髓象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对185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行细胞形态学检查.结果 骨髓象检查明确病因者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共133例(71.9%),非造血系统疾病52例(28.1%).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作骨髓象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染色在恶性淋巴瘤患者临床分期及预后判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59例和骨髓侵犯27例的新鲜干燥血片用改良钙-钴法做NAP染色,对染色结果进行分析,并与20例正常人的NAP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随着病情的进展和骨髓侵犯,积分明显减低出现率在正常对照组、恶性淋巴瘤骨髓未侵犯组和骨髓侵犯组分别为0、10.2%和70.4%,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0.01)。结论随着恶性淋巴瘤的病情进展,其NAP积分降低,提示NAP活性的降低,间接反映恶性淋巴瘤病情的进展程度。NAP染色对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判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外周血血红蛋白(Hb)、白细胞(WBC)和血小板(PLT)三系同时减少患者的骨髓象特点及其意义. 方法 对185例全血细胞减少的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涂片,行细胞形态学检查. 结果 骨髓象检查明确病因者主要为造血系统疾病共133例(71.9%),非造血系统疾病52例(28.1%). 结论 全血细胞减少患者作骨髓象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减少漏诊、误诊,提高诊断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