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前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表现与关节镜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的临床表现和关节镜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12例症状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的资料.男8例,女4例;年龄19~53岁,平均(33.7±9.5)岁;左膝5例,右膝7例;病程3~48个月,平均(15.8±13.2)个月.术中关节镜下完整切除前交叉韧带囊肿.记录术前术后膝关节的活动度,膝关节功能采用Lysholm评分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无相关并发症发生.12例均获随访,时间24~48个月,平均(32.3±6.6)个月.患膝关节疼痛、肿胀、交锁症状均消失,随访期间无复发.术后关节活动度及Lysholm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改善.结论:关节镜诊治症状性前交叉韧带囊肿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是治疗症状性膝关节前交叉韧带囊肿的有效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髌前皮下滑囊炎的治疗方法,寻求一种有效、微创的方法.方法 对确诊为非感染性髌前皮下滑囊炎的11例患者,行关节镜下滑囊切除术,术后加压包扎、制动.结果 11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3~12个月,切口均获得一期愈合,症状均没有复发,无遗留关节伸屈功能障碍.结论 关节镜作为一种逐渐成熟的微创技术,治疗髌前皮下滑囊炎能获得较好的效果,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3.
关节镜技术引进我国已有20余年历史,自1981年翟桂华首先报道了膝关节镜技术以来,国内的关节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1984年在长沙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关节镜学术会议对我国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近十年来关节镜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国内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地方对交叉韧带损伤认识不足,而仅有少数几个地方的某些方向走在国内领先之列,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交叉韧带对膝关节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损伤后应当给予及时合理的处理,否则必会引起关节不稳,导致功能障碍,故本文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行针灸治疗对膝关节功能康复的作用。方法:将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的患者分为2组,第1组术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镇痛,第2组术后用非甾体类消炎药加针刺内麻点穴位镇痛。评价术后膝关节疼痛程度和屈曲锻炼的进度。结果:术后第24、48、72 h,两组患者卧床时疼痛程度相似。术后首次屈曲到30°时两组患者疼痛程度相似。术后首次屈曲到60°、90°时第2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第1组。术后屈曲达到90°所需要的时间,第2组明显短于第1组。结论:针刺内麻点穴位在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具有较理想的镇痛作用,能够促进膝关节功能康复。  相似文献   
5.
关节镜技术引进我国已有20余年历史,自1981年翟桂华首先报道了膝关节镜技术以来,国内的关节镜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1984年在长沙举行的第一届全国关节镜学术会议对我国关节镜技术的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尤其是近十年来关节镜技术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并且对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治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国内发展极不平衡,有些地方对交叉韧带损伤认识不足,而仅有少数几个地方的某些方向走在国内领先之列,甚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交叉韧带对膝关节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损伤后应当给予及时合理的处理,否则必会引起关节不稳,导致功能障碍,故本文对国内交叉韧带损伤的诊治做一简介。  相似文献   
6.
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回顾性分析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的临床效果。方法2004年7月至2006年6月,采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男24例,女8例;行关节置换时的年龄为57~81,平均71岁;从骨折到行关节置换的时间为5~70个月,平均40个月。骨折内固定方式包括:滑动髋螺钉15例,髓内钉10例,钢板5例,多枚螺钉2例。失败原因:拉力螺钉切出股骨头8例,骨折不愈合9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7例,创伤性关节炎8例。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全部为生物型髋臼),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4例。骨水泥型股骨柄12例,非骨水泥型股骨柄20例。标准股骨假体25例,长柄股骨假体7例。结果术后28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6年,平均5年。28例患者术前H arris评分平均37分(32~45分),末次随访时平均88分(84~95分);优6例,良14例,可7例,差1例。末次随访时X线片显示假体位置正常,髋臼平均外展角为44°(42°~48°),髋臼假体无松动。根据Harris标准评价骨水泥型股骨假体固定,1例为A级,9例为C级。根据Engh等标准评价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的固定,18例均评价为骨长入。3例髋关节术后6个月复查时发现异位骨化,BrookerⅡ级2例,Ⅲ级1例。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是老年患者股骨转子间骨折内固定治疗失败后的一种有效挽救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带线锚钉固定治疗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的手术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9月我科收治的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患儿23例,其中男16例,女7例,年龄8~17岁(平均14.5岁),受伤至手术时间为1~12 d(平均6.0 d).所有患儿均在关节镜下复位骨折块后使用带线锚钉进行固定.术后随访复查X线片、MR、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IKDC)评分.结果 术后随访25~33个月(平均29.1个月).术后,MRI示锚钉固定位置稳定,未及骨骺线.X线示所有患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愈合时间为6~12周(平均8.7周).末次随访时,19例患儿X线片示骨骺线可见,未见骨骺损伤.4例患儿X线片示骨骺线模糊,提示骨骺已闭,但是未见骨端形态明显异常.所有患儿膝关节活动度恢复满意,未见内外翻畸形,未见双下肢不等长畸形,前抽屉试验、Lachman试验及轴移试验均呈阴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53.5±11.4)分,末次随访时为(92.4±6.7)分(P<0.05);术前ⅡKDC评分为(54.1±8.8)分,末次随访时为(93.1±6.4)分(P<0.05).结论 关节镜下使用带线锚钉固定儿童胫骨髁间嵴撕脱骨折,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固定可靠,且不易损伤骨骺,是治疗该类型骨折的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假体磨损颗粒是否通过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途径上调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肿瘤坏死因子仪(TNF-α)表达。方法培养小鼠巨噬细胞,用不同浓度钛颗粒刺激以及刺激不同时间,通过Elisa和RT-PcR方法检测细胞MIF、TNFα的表达量以及与DNA结合的NF-κB(p65)的蛋白量。结果不同浓度钛颗粒刺激24h后,随着钛浓度增加,MIF、TNF仪蛋白量和TNFα mRNA表达逐步增加。0.1%钛颗粒刺激后,MIF、TNFα蛋白在12h开始显著性升高,24h达到高峰,36h开始下降;与DNA结合的NF-κB蛋白量在1h开始升高,3h达到高峰,6h开始下降。用PDTC阻断后,MIF、TNFα蛋白的表达明显被抑制。结论钛颗粒刺激后,先是NF-κB活化,然后上调MIF和TNF仪表达。通过这些炎症因子,假体磨损颗粒促进假体周围炎症反应,导致假体无菌性松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正常国人股骨近端参数的特点,为设计出更好的符合国人解剖特点的假体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随机挑选40~60岁及61~90岁的男性及女性成人共80名,按年龄及性别分成4组,每组各20名,拍摄标准髋关节前后位CR片,由PACS医学图像处理系统测量出股骨头直径、颈长、颈干角、偏心距、股骨头垂直高度、干骺端宽度T+20、T、T-20、峡部直径、髓腔扩张指数、干骺端扩张指数等参数,总体数据与Noble等所测量的西方人相关数据进行比较,再在各组之间相互进行比较。结果正常成人股骨近端解剖数据与欧美人数据有多处存在差别,特别是偏心距、髓腔宽度、股骨头直径、CFI等方面。按性别及年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对解剖数据影响较大,另外年龄对女性的影响更加明显。结论建立股骨近端参数数据库,并依此设计出符合中国成人,特别是符合不同年龄及性别的国人的假体对提高假体使用寿命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肩关节镜手术中使用增温灌洗液对患者核心体温与炎性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纳入自2012-11—2014-05完成66例肩关节镜手术,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2组(每组33例),观察组灌洗液温度为恒温36℃,对照组灌洗液温度为手术室室温23℃。比较2组低体温、寒颤发生比例,术后6、12、24 h血清中IL-1、IL-6、IL-10含量,以及术后3、6 h引流液中TNF-α、IL-1、IL-6、IL-10含量。结果观察组出现低体温及寒颤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6、12、24 h血清中IL-6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2组术后6、12、24 h血清中IL-1、IL-10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 h引流液中TNF-α、IL-1、IL-6、IL-10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肩关节镜手术中使用增温灌洗液可降低患者低体温、寒颤的发生率,有效减轻了局部炎症反应,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