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9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0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55篇
内科学   15篇
神经病学   81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91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2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亢恋男傅 2灰蛭沃笆奔涔?,年龄快要到杠 ,家庭困难多 ,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二要有一流的务实作风。在工作中要戒骄、戒满、戒浮、戒虚 ,树立一种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工作作风。始终把眼睛盯在基层 ,把精力花在基层 ,把重心放在基层。真正树立三种境界 :“心肠要热”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填塞法用于大型或感染性颌骨囊腔的保守治疗的可行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大型、感染性颌骨囊肿采用填塞法进行保守治疗,手术后定期换药、随访,观察颌骨囊肿愈合情况和疗效。结果本组43例患者全部愈合,常规全景X光检查,骨腔变小、密度增加,囊腔初步愈合,效果满意。结论填塞法用于大型或感染性颌骨囊腔的保守治疗,适用范围广,创伤小,效果肯定。  相似文献   
3.
详细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对医院信息系统的发展以及建设未来数字化医院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维生素A(VitA)对胎兔动脉导管发育的影响,为防治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DA)寻找新的途径。方法孕兔8只随机分为4组,VitA 5000 IU/d,受孕d25服用1次(A组),孕d25、d26连续服用2次(B组),孕2周后隔天服用(C组)和对照组服用生理盐水(D组)。取胎兔动脉导管固定,切片、HE染色,观察导管内膜增殖情况,测定导管内钙浓度。结果A、B、C组导管内膜增殖程度较D组明显增加,A、B、C组导管内钙浓度明显增加。结论VitA能增加导管内钙浓度,促进胎兔动脉导管发育。  相似文献   
5.
ErbB2/Grb2/mTOR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ErbB2/neu、Grb2和mTOR胃癌中的表达并探讨ErbB2/Grb2/mTOR通路在胃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构建含有1072例胃癌的组织芯片,利用免疫组化检测ErbB2/neu、Grb2和mTOR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ErbB2/neu、Grb2和mTOR在胃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30.2%、47.5%和50.8%。ErbB2/neu和Grb2的过度表达与年龄(〉60岁)、肿瘤部位、肿瘤类型和高分化相关(P〈0.01);mTOR的过度表达与肿瘤部位、肿瘤类型、高分化、T分期和TNM分期相关(P〈0.05)。Spearman相关性检验显示,3个蛋白两两之间存在显著相关(P〈0.001)。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Grb2和mTOR与预后有关(P=0.0067,P=0.0001);而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中,roTOR与预后有关(P=0.046)。结论:ErbB2/Grb2/mTOR通路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mTOR还可能作为胃癌患者预后的独立指标。3个蛋白可以作为胃癌治疗的靶点,继而为胃癌的治疗开拓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寻组织芯片在胃癌研究中的意义,并初步研究影响预后的临床病理因素。方法:收集1072例胃癌手术切除标本,利用组织芯片仪构建组织芯片,结合免疫组化,检测P53和PCNA的表达。并用Kaplan-Meier分析和多因素Cox回归等统计方法分析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因素。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1072例胃癌信息的组织芯片,P53和PCNA在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别为55.1%和89.3%,进展期胃癌中的表达率显著高于早期胃癌中的表达。P53的过度表达与年龄、男性、贫血、腺癌、分化、浆膜侵犯和淋巴结转移高度相关;而PCNA则与年龄、肿瘤部位、腺癌、分化、浆膜侵犯、淋巴结转移以及TNM高度相关。单因素分析当中,年龄、贫血、肿瘤大小、分化、肿瘤分期、侵犯深度、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切缘、术中输血以及PCNA均与患者恶性预后相关。而在Cox回归多因素分析当中,年龄、分化、肿瘤分期、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术中输血以及PCNA与患者恶性预后相关。结论:1072例胃癌的大规模组织芯片为胃癌的深入研究构建了一个很好的平台;P53和PCNA在胃癌的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患者、肿瘤、手术情况和生物学因素在内的综合因素影响了胃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2002-2018年浙江省病毒性脑膜炎病原学及分子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从设立的监测点医院采集疑似病毒性脑膜炎患者样本2 173份,其中脑脊液1 718份、粪便455份,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脑脊液中人类肠道病毒(HEV)、腮腺炎病毒(MuV)、单纯疱疹病毒(HSV)、巨细胞病毒(CMV)和乙型脑炎病毒(JEV)核酸,粪便样本只检测HEV;用ELISA方法检测脑脊液中上述5种病毒IgM抗体;对HEV核酸阳性样本扩增病毒VP1基因和测序,确定病毒型别并进行进化分析。结果 在2002-2018年2 173份样本中检出HEV核酸阳性871份(40.1%),其中脑脊液1 718份、阳性654份(38.1%),粪便455份、阳性217份(47.7%);871份HEV核酸阳性样本,VP1扩增测序阳性670份,其中HEV-A 5份、HEV-B 665份,涉及23个病毒血清型,分别为柯萨奇病毒(CV)A组CVA4、CVA6、CVA9、CVA10,CVB组1~5, 埃可病毒(EchoV;E)E3、E4、E6、E7、E9、E11、E14、E16、E18、E21、E25、E30、E33和肠道病毒(EV)-71,位于前3位的分别为E30、E6和CVB5,该3个血清型间隔若干年呈现病毒活动性增强的趋势。从2012-2015和2018年795份脑脊液中检出HEV核酸阳性374份、MuV 6份、HSV和CMV均为5份,对其中的368份脑脊液同时检测5种病毒IgM抗体,HEV抗体阳性2份、JEV 6份、MuV 1份。670份HEV中除1份EV-71外,EchoV 517份、CV 152份,两者之比为3.4:1,两类病毒间隔3~5年存在优势株交替变化的趋势。VP1进化树显示,浙江省HEV位于HEV-A和HEV-B分支上,E30存在h和i基因亚型。结论 浙江省病毒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为HEV-B;EchoV检出率明显高于CV,两类病毒存在交替变化的趋势;优势血清型E30、CVB5和E6间隔若干年呈现病毒活动性增强的趋势;监测点HEV活动强度与病毒性脑膜炎暴发疫情的发生两者之间在时间上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9.
目的观察总结应用壮督膏治疗脑血管后遗症之半身不遂对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影响。方法观察我院的脑血管后遗症之半身不遂患者共252例作为本次研究的治疗对象,按照临床症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126例,对照组采用康复运动治疗,观察组在康复运动治疗基础上结合壮督膏(黄芪、桂枝、北柴胡、葛根、山药、生薏苡仁、生白术、知母、土鳖虫、桑寄生、三七、炙没药、鹿角胶)治疗。两组疗程均为2个月,从脑血管后遗症半身不遂患者恢复的日常生活能力来观察。结果观察组患者显效3例,有效100例,无效23例,总有效率81.75%。对照组患者显效2例,有效85例,无效39例,总有效率69.05%。通过对比和观察,观察组患者在常规康复运动治疗基础上增加壮督膏治疗的总有效率高达81.75%远远大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69.05%。两组之间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壮督膏治疗脑血管后遗症之半身不遂疗效确切,能有效帮助脑血管后遗症之半身不遂患者的功能恢复,值得在临床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blaCTX-M-14基因环境和菌株同源性。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4年8月我院临床与环境标本分离的大肠埃希菌共255株,PhoenixTM-100鉴定细菌种类并测定最小抑菌浓度,纸片扩散法测定超广谱β-内酰胺酶表型,PCR扩增blaCTX-M-14基因;接合实验、质粒复制子分型分析质粒特征;脉冲场凝胶电泳和多位点序列分型对菌株分型。结果 blaCTX-M-14基因的阳性共26株。多数菌株(42.3%,11/26)含有F型质粒,且多具有可转移性。多位点序列分型多为ST131(30.8%,8/26)。仅有4株菌能在环境或大便标本中找到同源株。多数菌株(61.5%,16/26)blaCTX-M-14基因环境均具有相同的模式:上游有ISEcp1,同时下游有IS903。结论 blaCTX-M-14基因可通过医院环境或体内移位获得,但其广泛传播的原因可能与其编码在F型质粒上及其基因环境中存在ISEcp1和IS903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