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9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16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伤寒指掌》(上海科技出版社,1980年8月版(以下简称《指掌》)为清代名医吴坤安所著,书中专列有“察舌辨症法”章节,至今仍可作治病诊断之指南。现评述于下,以求正于同道。1 内容丰富颇具特色《指掌》共记载80种舌苔:舌质部分37种(舌色15种、舌神1种、舌形20种、舌态1种),舌苔部分11种(单色苔3种、复色苔4种、部分苔色4种),舌苔合论28种(舌色、苔色合论6种,舌形、苔色合论22种),不治证舌苔4种(舌苔按中医学院试用教材重订本《中医诊断学讲义》分类)。其特色有三:  相似文献   
2.
王好古,字进之,号海藏,赵州(今河北赵县)人,约生于公元1200~1264年,为元代著名的医学家。王氏著作的多少,至今尚未统一。《阴证略例》(以下简称《略例》),为王氏代表作之一,本文仅从《略例》试论王氏对阴证学说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相使药对5种     
相使药对是中药配伍方法之一,其含义是用二种药物组成,一种药物为主药,另一种药物为佐使,以提高疗效。掌握这些配伍规律,是提高临床疗效的有效途径。现介绍笔者常用的相使药对5种,以就正于同道。1 附子、磁石专治阳虚浮火之证附子大辛大热有毒,前人曾言,走而不守,能上助心阳以通脉,中温脾阳以健运,下补肾阳以益火。附子得磁石之使,功擅温  相似文献   
4.
沈敏南 《光明中医》1998,13(6):15-16
笔者临证35年,刻意研究老年病10多年,对老年眩晕的辨治积累了一些经验。现整理如下,仅供同道参考。1辨明症、证、病为前提眩晕为老年所常见,眩是目眩,晕是头晕,即视物昏花了乱,头部运转不定的自我感觉。正如成无己《伤寒明理论》谓眩晕“非毛而见其毛,眩非...  相似文献   
5.
舒诏,字驰远,江西进贤人,系清代乾隆年间之名医。著有《辨脉篇》、《女科要诀》,《再重订伤寒集拄》、(一名《舒氏伤寒集注》以下简称《集注》)。舒氏为喻嘉言的再传弟子,对喻氏的《尚论篇》有精深研究。他认为《尚论篇》虽对伤寒学有所创获,但“其间遗义尚多”。于是立足辨证,补喻氏之不足,著成《集注》一书。  相似文献   
6.
姜春华研究《伤寒论》之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敏南 《中医杂志》1994,35(1):8-10
姜春华为著名的中医专家,著作颇多,学验俱丰,对当代的中医学、中西医结合的发展贡献很大。近年重温了姜著的《伤寒论识义》、《姜春华论医集》等书,深感姜氏对伤寒学的研究颇具特色,现撰成此文,望同道斧正。1 多种层次,多种角度,析六经学说六经学说是伤寒学的重要理论之一和主要精华所在。历代多数伤寒学者进行研讨,虽见仁见智,各执其理,但细析姜氏论六经学说与众不  相似文献   
7.
无症状疾病的辨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敏南 《中医杂志》1996,37(1):12-13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无症状疾病的求诊者日益增加,对这类疾病的辨治已成了临床医家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笔者近年来积累以下经验,以就正于同道。1 参照病程情况在病程演变中出现无症状阶段,应取无症状之前有证可辨所得的病机,进行适当加减治疗。因为一些有证可辨的病证,经过治疗或自行进入无症状的时候,其内在的病变尚未解决,参  相似文献   
8.
沈敏南 《山西中医》1990,6(2):12-14
“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虽是中医临床治疗中的基本法则之一,但只适用于部分病证,特别是有些久病、重病、复杂病用此法难以奏效,笔者运用寒热药并用法治之,疗效尚佳。现对寒热药并用法归其类,质其因,举其例,以就正于同道。一、寒热互结证:阴阳二邪互结于同一病位,形成了寒热互结证。其成因有三:(一)阴阳二邪同时侵入一病位,如湿温病气分证,其病位在中焦,既有湿邪,又有热邪。(二)阴邪侵入人体后,因为“六气皆  相似文献   
9.
庞安时,字安常,宋代庆历、元符年间名医,湖北蕲水人。精于伤寒之学,深得仲景精微,为人治病,十愈八九。故宋·张来谓:“淮南人谓庞安常能与伤寒说话。”他的著作有《难经辨》、《主对集》、《本草拾遗》三部书,多已亡佚,现仅存《伤寒总病论》(以下简称《总论》)。  相似文献   
10.
升能举陷,降能平逆,虽是中医临床治疗的常用法则之一,但只适用于简单病证,特别对复杂病证难以奏效。笔者运用升降药并用法治之,疗效尚佳。现对此归其类、循其因、举其例,以就正于同道。 (一)风水(湿)证其成因是风邪与水湿之邪侵入人体,风为阳邪,易于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