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2篇
  2023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刘东育  沈万贵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17):2672-2673
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简称甲亢心)是甲亢常见并发症之一,现收集我科2000年以来12例甲亢心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左侧房室旁道患者,射频消融术前于左、右心室心尖部在相同刺激条件下行S1S2早搏刺激至旁道不应期,测量旁道室房传导时间及旁道不应期的相关数据,探讨旁道的逆传特性有何异同。方法选取2011年10月至2012年09月于贵州省人民医院心导管室接受射频消融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入选患者经心内电生理检查为左侧房室旁道,射频消融术后心内电生理检查房室结无室房逆传功能者共44例为研究对象。结果不同性别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及p0.4);不同性别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及p0.2)。合并显性房室旁道与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及p0.3);合并显性房室旁道与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及p0.2)。所有患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所有患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右心室起搏旁道室房传导时间较左心室起搏明显延长。结论左侧房室旁道患者,男女性别之间,旁道不应期及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合并显性房室旁道与单纯隐匿性房室旁道之间,旁道不应期及旁道室房传导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左、右心室起搏下旁道不应期比较无明显差异,旁道室房传导时间右心起搏较左心起搏明显延长。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 AMI)的治疗进入了再灌注时代,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因其能够快速地开通梗死相关动脉而被普遍认为是AMI 患者血运重建的首选方法。然而不是所有患者都能从早期开通血管的治疗中获益[1‐2],评价血管开通后心肌组织的实际灌注情况对于早期识别高危患者及时采取补救治疗至关重要,而再灌注治疗后心电图相关导联ST 段的回落对判断再灌注效果的意义日益受到关注。本文旨在探讨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急诊介入治疗后早期ST 段的演变与血栓抽吸导管的关系,以证实ST 段的早期回落对判断再灌注效果、评估早期预后的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和总结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1ar u1trasound,IVUS)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7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70例,根据介入指导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组(n=35),对照组采用常规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观察组采用IVUS指导下的PCI.治疗后采用IVUS评价球囊支架直径、超声心动图评价两组患者心功能指标,如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1areiection fractions,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1ar end systo1ic diameter,LVESD)、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eu1ar end dia8to1ic dieter,LVEDD,通过短信、回院复查等方式,对患者进行6 m随访,记录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球囊支架直径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LVEF、LVESD、LVEDD指标均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LVEF、LVESD、LVEDD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MACE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IVUS指导PCI治疗有利于提高手术成功率,改善患者心功能指标,降低术后MACE事件的发生率,值得临床实践推广及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H型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来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浆同型半胱氨酸原发性高血压患者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随机进行分组,对比组予以单药制剂依那普利治疗,研究组予以复方制剂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对2组治疗后血压及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治疗前2组血压、血浆半胱氨酸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血压、血浆半胱氨酸水平皆有所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水平较对比组更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26.7%,明显比研究组的8.9%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复方制剂依那普利叶酸片有着良好的降血压、降血浆同型半胱氨酸作用,对控制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危险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沈万贵 《河北医学》2013,19(3):368-370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效果。方法:将56例符合条件的AMI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24例,给予常规溶栓治疗;治疗组32例,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后动脉再通率、住院病死率、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关动脉再通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住院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心脏事件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有效,能够有效增加血管再通,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