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玄府首见于《黄帝内经》,经后世补充完善,至金元时期河间学派代表人物刘完素将其提炼为"升降出入"指导临床实践,河间学派门人后学亦秉承该理论,并各有侧重,如刘完素倡导出以宣通、张从正遵循下以通降、李东垣重视升以提清、朱震亨强调入以滋阴,共同发展和完善了玄府理论;现代学者围绕玄府的特性,提出与之相应的现代医学微观结构假说,促进了玄府理论在形质研究上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河间流派对玄府及其升降出入理论的认识,加以严谨的探讨和总结,以期对玄府理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3.
血管性认知损害是指所有与血管性疾病有关的认知损害综合征,包括从轻度认知损害到血管性痴呆在内的重度认知损害.胞磷胆碱是神经元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酰胆碱生物合成的必需中间体.实验研究显示,胞磷胆碱在脑缺血中具有神经保护和神经修复作用.临床研究显示,胞磷胆碱有可能改善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浊毒理论探讨胃癌前病变的发病特点、病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笔者认为胃癌前病变的病机责之于脾胃虚弱,浊毒蕴胃,脾胃虚弱为其发病基础,病机关键在于浊毒蕴胃。脾胃虚弱,酿生浊毒,浊毒蕴于胃腑致脾胃失司,最终导致胃癌前病变的发生。浊毒具有粘滞性、迁延性、难治性、正损性等致病特性,这与胃癌前病变的疾病特点相契合,并且浊毒使胃腑细胞、组织、器官发生浊毒化,引发胃菌群失调、破坏免疫功能、损伤胃黏膜屏障,进而发展为本病。在治疗方面,化浊解毒法贯穿治疗的始终,施以健脾除湿、疏肝理气、散瘀解毒等方法,疗效确切,为临床防治胃癌前病变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艾灵颗粒治疗气虚血瘀、邪毒壅滞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患者(HIV/AID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HIV/AIDS 21例予艾灵颗粒冲剂,每日2次,每次2袋开水冲服。如治疗期间出现并发症,进行对症治疗。4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症状与体征积分、免疫指标(CD3、CD4、CD8、CD4/CD8)、病毒载量、肝肾功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血肌酐(Cr)]及体质量等变化情况。结果症状与体征、免疫功能和病毒载量总有效率分别为52.6%、57.9%、84.21% 治疗后乏力、脱发及总积分下降明显,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CD4、CD8、CD3和CD4/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病毒载量为(2.799±2.166)log/mL,治疗后为(2.828±2.297)log/mL,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ALT为(35.25±8.13)U/L,治疗后为(42.95±26.86)U/L,治疗前Cr为(55.21±11.51)μmol/L,治疗后为(53.42±10.28)μmol/L,治疗前后ALT、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艾灵颗粒能显著改善HIV/AIDS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在一定程度保护患者的免疫功能,控制病毒载量的升高,阻止病毒的快速复制,值得进一步观察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复肝春6号(FGC-6)的抗肝癌作用及对荷瘤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接种H22肝癌细胞的小鼠分为模型组、5-氟尿嘧啶组(5-Fu组)、FGC-6 高、中、低剂量组(含生药量70,35,15 g·kg-1),另设正常对照组,连续给药10 d。观察小鼠瘤重、体重、NK细胞杀靶活性、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脾细胞白细胞介素2(IL-2)分泌量的变化。制备FGC-6含药血清,以MTT法和生长曲线法观察该含药血清对体外培养H22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结果:FGC-6高剂量可明显抑制荷瘤小鼠移植瘤的生长,且FGC-6含药血清对H22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模型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和脾细胞IL-2分泌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而FGC-6高剂量组荷瘤小鼠的NK细胞杀靶活性、脾细胞IL-2分泌量和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均得到明显改善,FGC-6中剂量治疗使荷瘤小鼠的脾细胞IL-2分泌能力增强,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 结论: FGC-6可明显抑制H22细胞的生长,改善荷瘤小鼠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的艾滋病(AIDS)病人入组时的特征,为进一步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工作提供依据。方法收集19个省2004-2013年中医药治疗的AIDS病人入组治疗时的基本情况,建立Excel数据库,用SPSS 11.5软件分析其特征的变化趋势。结果 19个省2004-2013年累计治疗人数16 156例,男女性别比1.5∶1;平均年龄(39.3±11.2)岁,21~40岁年龄组病人逐年增多;已婚占70.8%;性传播、有偿供血和吸毒感染的占82.8%。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2013年达到64.0%。病人治疗时CD+4T淋巴细胞平均为332.9个/mm3;纯虚证在艾滋病病毒(HIV)感染者中所占比例为54.3%,在AIDS病人中占41.8%。总体随访率达到80%以上,5年生存率为59.2%。结论 19个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累计治疗人数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进一步加强相应的干预措施,可提高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诊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9.
张晓云  毛宇湘 《河北中医》2000,22(12):914-915
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原因和致病机理迄今尚未完全阐明,缺乏针对性的有效治疗措施.1995-06~1996-C6,我们以愈肠液保留灌肠加健脾丸口服治疗UC,并与口服强地松加氟哌酸治疗UC对照,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共33例,治疗前后均经大便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符合1978年全国消化系统疾病会议制定的UC诊断标准.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7例,男13例,女4例;年龄26~55岁,平均42.8岁;病程10个月~10年,平均5.8年;腹泻6例,便秘1例,黏液和(或)脓血便12例,腹痛16例,左下腹压痛13例,里急后重10例.对照组16例,男13例,女3例;年龄28~54岁,平均42.2岁;病程8个月~9年,平均5.4年;腹泻15例,便秘1例,黏液和(或)脓血便12例,腹痛16例,左下腹压痛12例,里急后重8例.2组均有食欲减退、全身乏力、体重不同程度减轻等症状.治疗前均经过其它治疗,疗效欠佳.全部病例纤维结肠镜检查可见结肠黏膜粗糙或呈细颗粒状,不同程度地充血水肿,脆而易出血.22例可见肠黏膜糜烂,黏稠分泌物附着,8例可见黏膜溃疡形成,5例可见点状出血.  相似文献   
10.
结肠黑变病(MC)是指结肠黏膜色素沉着所引起的非炎症性疾病,其发生与长期服用"蒽醌类"泻药关系密切.中医学无明确对应的病名,常据其临床表现,归为"便秘""腹胀""腹痛"等.西医学治疗MC常以对症治疗为主;近年来中医对MC愈加重视.毛宇湘主任医师认为MC多与肺、脾、肾功能失调,致气血津液运行不畅,邪滞肠腑,致大肠传导失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