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儿童椎间盘钙化病(Intervertebral disc calcification,IDC)的CT表现.方法:分析16例IDC的CT及X线表现,观察椎间盘钙化的形态和分布、椎体和椎间隙变化、椎管有无狭窄、椎旁软组织有无受累等.结果:16例IDC中,颈椎15例,胸椎1例.共26个椎间盘受累,其中77%为颈椎,其余为胸椎.钙化呈分叶或不规则团块状10例、盘状2例、碎裂状4例.16例钙化位于椎间盘前部,8例占据全椎间盘,2例仅位于椎间盘后部.结论:CT可敏感而直观的显示椎间盘钙化及邻近结构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老年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A及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2的表达和幽门螺旋菌(Hp)-L型感染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胃癌患者手术病理组织蜡块标本90例,采取免疫组化法测定VEGF-C、-D、-A、FGF-2、Hp-L型表达水平,计算微淋巴管密度(LVD)。结果 Hp-L型阳性组VEGF-C、-D阳性率显著高于Hp-L型阴性组(P0.01)。VEGF-C、-D阳性表达组和Hp-L感染LVD显著高于阴性组(P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组VEGF-C、-D、FGF-2表达和Hp-L型感染阳性率、LVD显著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组(P0.01)。LVD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具有明显相关性(P0.01)。结论 Hp-L型感染、VEGF-C、-D、FGF-2和胃癌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Hp-L型感染、VEGF-C、-D在胃癌组织淋巴管生成方面具有一定作用,Hp-L型感染、VEGF-C、-D、FGF-2可共同促进胃癌的淋巴结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丹红注射液治疗联合保留灌肠治疗II度放射性结直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II度放射性结直肠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补液、控制饮食、保留灌肠等治疗,对照组在治疗组的基础上加用丹红注射液20ml静脉滴注,每日1次。对照两组观察疗效。结果:治疗组有效率82.4%,对照组有效率65.7%,差异有显著性(P0.05)。对照组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丹红注射液联合保留灌肠治疗II度放射性结直肠炎能提高疗效,减轻患者痛苦、缩短疗程,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低剂量辐射(LDR)对Lewis肺癌小鼠肿瘤微环境(TME)的影响,以及高剂量辐射(HDR)前LDR预处理在TME中发挥的效应机制.方法 接种Lewis肺癌细胞(1×106)于雄性C57BL/6小鼠左侧腋下,待小鼠肿瘤直径1 cm左右(12 d),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1)组、LDR(2)组、HDR(3)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小儿上尿路梗阻的影像学特征及其临床价值。方法:对22例年龄在(1~14)岁的小儿行影像学检查,1例行静脉肾盂造影(IVU),4例经皮肾穿刺造影,2例行逆行肾盂造影,14例行螺旋CT扫描,5例膀胱尿道造影,22例行B超检查。结果:其中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12例,重复肾及双输尿管4例,巨输尿管2例,膀胱输尿管狭窄2例,输尿管结石8例。结论:B超联合静脉肾盂造影(IVU)、CT检查是诊断小儿上尿路梗阻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生儿湿肺的发生机理和临床X线表现,以提高早期正确临床诊断率。方法对新生儿湿肺32例进行临床及X线分析。结果28例生后〈6h发病。胸片以肺泡及肺间质积液为主,X线表现为快速吸收消散。绝大部分患儿2~3d内临床症状消失。结论新生儿湿肺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呼吸加快和发绀,胸片常见的X线征象主要为肺泡及肺间质积液、肺淤血改变、胸膜及胸膜腔积液。X线在生后〈6h胸片对湿肺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密切结合临床,短期内复查胸片常可明确诊断及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直肠癌患者术前放疗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与普通调强放射治疗(IMRT)的剂量学参数和急性不良反应进行比较分析,探讨VMAT在临床应用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在青海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39例Ⅱ、Ⅲ期直肠癌术前放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其分为VMAT组(n=14例)和IMRT组(n=25例),两组均同期卡培他滨化疗(825 mg/m2,bid,5次/周)。比较两组患者的剂量学参数,并对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出现的急性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VMAT组靶区均匀性指数和适形度指数优于IMRT组(P=0.016、0.005),实际治疗时间仅为IMRT组的1/3;危及器官的剂量学中,VMAT组与IMRT组相比小肠V50、小肠Dmean的参数显著降低(P=0.007、0.012),而膀胱V30、股骨头V20的参数较IMRT组升高(P=0.000、0.005);两组患者下消化道反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8)。结论:VMAT可以增加靶区适形度、减少治疗时间,并可以降低小肠的高剂量区体积,且急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等级较低,与IMRT比较有着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黄褐斑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78例女性黄褐斑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9例。治疗组采用针刺配合雷火灸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维生素C及维生素E治疗,12周为1个疗程,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皮损面积、皮损颜色、雌激素(E2)、孕激素(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1%和61.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皮损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2组E2水平降低,P水平提高(P<0.05~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在改善患者皮肤病生活指数上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刺结合雷火灸治疗黄褐斑疗效优于西药组,且能调节E2和P水平,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