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1.
余时沧  段江洁  卞修武  郭乔楠 《重庆医学》2012,41(36):3909-3910
医学研究生教育是医学高等教育的最高阶段[1]。近年来研究生招生规模的迅速扩大和社会对高层次人才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的质量与水平备受社会关注,其中凸显的问题当属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2]。影响该问题的因素众多,诸如培养体制、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导师指导方式等。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胎儿肠壁结缔组织能否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方法制备含胎儿肠黏膜和黏膜下层的组织块,酶消化去肠上皮。将DAPI标记的第3代BMSCs种植于组织块黏膜下层面,设加和不加EGF的A、B组;另设BMSCs细胞爬片的C、D对照组。体外培养至第12天,做光镜、CLSM的形态、组化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①荧光显微镜下组织块表面有DAPI荧光标记细胞,同一切片HE染色显示这些细胞呈上皮样形态。②免疫组化染色显示A、B组组织块表面的细胞和C组的细胞都能表达CK及CK20,D组为阴性;肠组织块有EGF表达。CLSM下组织块表面可见蓝色DAPI和红色CK或者绿色EMA双荧光标记阳性细胞。③PAS反应显示在细胞与结缔组织之间有基膜样结构出现。结论肠壁结缔组织能诱导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内源性EGF可能是其诱导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乙醛脱氢酶1(ALDH1)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西南医院2006-2010年送检的结直肠癌组织及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各75例,取结直肠癌与正常结直肠组织标本各70份,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ALDH1的表达,采用Real time RT-PCR、Western blotting检测其余各5例结直肠癌及正常结直肠组织中ALDH1的表达情况。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表明,ALDH1主要表达于结直肠癌肿瘤细胞和正常结直肠黏膜上皮细胞的胞质内,且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的阳性表达率(83%)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织(37%,P=0.000)。ALDH1 mRNA在正常结直肠组织的表达水平是结直肠癌组织的1.4~17倍。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果显示,ALDH1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是结直肠癌组织的1.02~3.99倍。统计分析显示,ALDH1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肿瘤部位、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Dukes’分期等无相关性(P>0.05)。结论 ALDH1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结直肠癌组织,其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一定的科研能力和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专业人才[1].临床医学专业的硕士生主要通过加强实习环节,进行临床诊疗技能培训,在毕业考试中重点测试临床技能;而基础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则侧重于实验研究和科研能力的训练,其临床实践能力并不作为重点[2].尽管培养病理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临床病理诊断水平的高低是检验该专业研究生培养效果的一项重要指标.因此,如何在注重基础研究的同时,加强病理专业研究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现将教学中取得的一些经验和体会进行交流. 1 灌输临床病理实践支撑科研创新的理念 在研究生教育中,创新能力是培养的核心之一,而对于病理专业的研究生来讲,临床病理实践则是其科研创新的基础.  相似文献   
5.
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在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用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阴道分娩者娩出胎儿后静脉注射缩宫素20 U;剖宫产者娩出胎儿后宫体注射缩宫素20 U。实验组加用垂体后叶素12 U静脉快速滴注。结果:实验组产后失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缩宫素用于预防和治疗产后出血值得在基层医院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6.
结缔组织对人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上皮分化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诱导人胎儿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分化为上皮细胞的机制。 方法 取20例孕16~20周因故引产胎儿,10例选择性剖宫产妇羊膜,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去上皮羊膜和胎儿肠壁结缔组织中表皮生长因子(EGF)的含量;分离、培养、扩增胎儿BMSCs;将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标记的第3代BMSCs(P3-BMSCs)种植于羊膜上,分别加入肠壁结缔组织上清液、羊膜上清液(均含EGF 30μg/L)、外源性EGF 30ug/L、30ng/L、完全培养基(1~5组)中。培养7d后,免疫组织化学和激光扫描共焦显微镜检测BMSCs表达的细胞角蛋白(CK)及CK20。 结果 每100mg肠壁结缔组织及羊膜中EGF含量分别为(320.22±0.257)pg、(299.20±0.994)pg。羊膜与肠壁结缔组织上清液或羊膜上清液联合诱导BMSCs后,其CK和 CK20阳性细胞率均明显强于羊膜与外源性EGF诱导组以及单纯羊膜诱导组,P<0.01。羊膜与肠壁结缔组织上清液诱导后BMSCs表达CK20高于羊膜与羊膜上清液组,P<0.05。羊膜诱导组与外源性EGF联合诱导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直接接触可能是羊膜结缔组织诱导B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的机制之一。肠壁结缔组织上清液和羊膜上清液均能联合羊膜诱导BMSCs向上皮细胞及具有肠上皮细胞表型的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7.
8.
天然生物材料支架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然生物材料支架具有与细胞外基质结构相似,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在组织工程中作为细胞培养的支架材料具有明显的优势。羊膜取材容易,易于加工处理,无毒无刺激性,具有抗微生物的特性和促进组织修复的生物学作用;小肠粘膜下层无免疫性,含有多种生长因子,具有促进细胞黏附、增殖和分化等作用。血管、膀胱、软骨等脱细胞基质分别用于相应的组织缺损修补,易达到结构再生和功能的恢复。本文就上述支架材料在组织工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急性髓系白血病干细胞(acute myeloid leukemia stem cells,AML LSCs)分化成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的生物学现象、生物学特点及潜在的病理学意义.方法 分选AML细胞系Kasumi-3中AML LSCs,在巨噬细胞条件培养基中培养14 d,从形态学、免疫表型、分泌细胞因子、吞噬功能等角度鉴定获得的贴壁细胞,明确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的基本生物学特点.检测与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共培养的Kasumi-3细胞表面耐药蛋白水平、胞内化疗药物浓度和对柔红霉素(DNR)的摄药量,初步评价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促进白血病耐药的作用及可能机制.结果 培养获得的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呈多形性,以多角形和椭圆形贴壁细胞为主,透射电镜观察发现细胞呈椭圆形,胞浆丰富,有较多空泡;近胞核处高尔基体富集;包膜绒毛丰富且较长.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特异性表达CD11b、CD163、CD206,分泌一定水平IL-10和IL-13.细菌吞噬实验证明其可吞噬大量呈绿色杆状荧光的E.coli菌,随着孵育时间的延长,吞噬数量逐渐增多.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与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共培养的Kasumi-3细胞表面ABC转运蛋白表达明显强于对照组,DNR摄药量低于悬浮培养Kasumi-3细胞(54.75±4.28vs93.84±3.93,P<0.01),对DNR、阿霉素(ADM)、阿糖胞苷(Ara-C)和足叶乙甙(VP-16)均有一定的耐药性.结论 AML LSCs在特定条件下可以分化成为AML LSCs源性巨噬样细胞,后者有类似巨噬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参与白血病耐药的形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表达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receptors,EGF-R)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 受体(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receptors,IGF-1-R)与其向上皮细胞分化分化的关系。方法:取第3代(P3)-BMSCs分别用或不用含EGF、IGF-1的介质诱导培养;另取P5-BMSCs用EGF-R抗体或IGF-1-R抗体孵育4 h后,加入含或不含EGF、IGF-1的培养基培养。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各组细胞表达EGF-R、IGF-1-R和细胞角蛋白(Cytokeratin,CK)的时间。结果:P3-BMSCs分别于无诱导培养的8 ~11 d、10~14 d和16~18 d首次表达EGF-R,IGF-1-R和CK;经EGF或IGF-1诱导后,EGF-R、IGF-1-R的表达较无诱导组提前2~4 d。P5-BMSCs经抗EGF-R或IGF-1-R抗体阻滞后,细胞表达CK的时间较对照晚2 d。结论:EGF-R和IGF-1-R的表达与培养的BMSCs向上皮细胞分化密切相关;体外培养的P4-BMSCs~P5-BMSCs为加入外源性EGF、IGF-1诱导其向上皮细胞分化的最佳时间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