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研究儿泻停颗粒联合蜡样芽孢杆菌胶囊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014年8月至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儿泻停联合蜡样芽孢杆菌和蒙脱石散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并予等同基础治疗。记录两组年龄、性别、体重等基线情况,比较两组治疗第3d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纳入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50例。两组基线相当,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第3d试验组有效率97.4%,对照组96.7%,无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5.3%vs 12%),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未见其他不良反应。结论儿泻停颗粒与蒙脱石散分别联合蜡样芽孢杆菌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疗效相当,安全性好,但前者便秘不良反应更少,是更优的临床选择。  相似文献   
2.
小儿嗜酸细胞(EC)性胃肠炎是一种相对少见的胃肠道疾病。目前发病机制仍不明确,医学倾向于全身或局部对外源性或内源性过敏原的变态反应所致。其典型特点主要为以EC浸润从食管到直肠的全胃肠道壁的黏膜层以及下层、肌层,甚至到浆膜层。由于EC浸润的深度和范围表示了EC临床表现的复杂化。在临床诊断中多以内镜活检、腹水找EC、腹腔镜检查、外科手术等作为检测标准。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饮食治、激素及其他药物治疗等。近些年内镜技术不断深入而导致对EC的认识出现了许多新的观点,该文就有关小儿EC性胃肠炎临床研究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以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方法回顾性收集住院的急性腹泻病患儿的临床资料,将患儿分为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与非细菌性腹泻组。以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为参数,通过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诊断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联合评分系统,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其诊断准确性。结果共纳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患儿110例与非细菌性腹泻患儿108例。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组的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水平明显高于非细菌性腹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构建的联合评分系统诊断侵袭性细菌性腹泻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94,大于血降钙素原或C-反应蛋白(P0.05);联合评分的最佳诊断界值为0.52,其灵敏度为80.9%,特异度为88.9%。结论血降钙素原与C-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对儿童侵袭性细菌性腹泻诊断准确性良好,可协助临床早期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降钙素原与 C 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应用于儿童急性腹泻抗菌治疗的合理性。方法 前瞻性收集江西省儿童医院新收治的急性腹泻患儿,无典型细菌性腹泻表现但被上述评分系统判为阳性,随 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 15 例。实验组使用抗生素,对照组不使用抗生素,共观察 5?d,比较两组的治疗 有效率、 典型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 病死率及不良事件率。结果??实验组第 5 天的治疗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93.3% Vs?46.6%) ,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 。两组典型细菌性腹泻的发生率相当,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无死亡及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降钙素原与 C 反应蛋白联合评分系统对儿童急性腹泻的抗菌治疗具有一定的 指导意义, 针对无典型细菌性腹泻表现但被该系统判为阳性的急性腹泻患儿, 抗生素治疗可使其受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治疗儿童消化道出血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消化道大出血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给予输血、静脉输注维生素K1、止血敏等一般止血药物,同时静脉滴注奥美拉唑0.8mg·kg-1·次-1,12h1次;治疗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3.5μg·kg-1在10min内静脉推注,之后用输液泵以3.5μg·kg-1·h-1的速度泵入;2组均治疗3d。比较2组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72h内再出血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93.3%比76.7%,P<0.05),而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及72h内再出血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26.7%比26.7%,0.0%比3.3%,均P>0.05)。结论生长抑素用于儿童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疗可缩短止血时间,提高治疗有效率,且不良反应少。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在儿童炎症性肠病(IBD)中的早期诊断效果及活动性评估作用。方法:将2020年2月—2023年2月江西省儿童医院收治的108例IBD患儿[溃疡性结肠炎(UC)、克罗恩病(CD)]纳入观察组,另将同期于本院体检的84例健康儿童纳入对照组。采集两组静脉血,分析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IL-2、IL-6、IL-8、TNF-α、CRP的差异;依据小儿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指数(PUCAI)、小儿克罗恩病活动指数(PCDAI)将UC、CD患儿分为不活动组与活动组,对比不活动组、活动组与对照组的IL-2、IL-6、IL-8、TNF-α、CRP差异;另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IL-2、IL-6、IL-8、TNF-α、CRP检测诊断IBD的效能。结果:观察组的IL-2、IL-6、IL-8、TNF-α、CRP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UC活动组的IL-2、IL-6、IL-8、TNF-α、CRP均高于UC不活动组与对照组,CD活动组的IL...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彩超)在儿童肠息肉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8月至2022年2月该院收治的80例疑似肠息肉患儿的临床资料,行结肠镜和彩超检查,以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分析彩超对儿童肠息肉的诊断价值及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息肉的检出率。结果:80例疑似肠息肉患儿中,确诊为肠息肉62例,其中乙状结肠21例,直肠16例,降结肠10例,升结肠9例,横结肠6例;幼年性息肉45例,黑斑息肉综合征11例,腺瘤样息肉6例。以结肠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彩超诊断儿童肠息肉的灵敏度为91.94%(57/62),特异度为88.89%(16/18),准确性为91.25%(73/80),漏诊率为8.06%(5/62),误诊率为11.11%(2/18)。彩超对不同部位、不同类型息肉的检出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诊断肠息肉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性较高,且具有无创、操作方便、患儿接受度高等优点,可用于儿童肠息肉的初筛。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30例急性腹泻患儿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治疗组(70例)使用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对照组(60例)采用蒙脱石散加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观察和比较2组治疗3d和治疗7d的有效率和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3d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92.9%比85.0%,P<0.05),且治疗组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儿泻停颗粒联合双歧杆菌乳杆菌三联活菌片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病在迅速缓解小儿腹泻症状有明显疗效,用药安全,无明显不良反应。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