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2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64篇
儿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11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3篇
外科学   116篇
综合类   13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2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9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漏斗胸(peetus excavatum)是比较常见的先天性胸廓畸形,多需手术治疗。1998年10月至2005年2月,我们应用自行设计的改良Ravitch术矫治先天性漏斗胸,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的外科治疗经验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1987年1月至1992年3月,我们为65例心脏瓣膜病巨大左室(EDD>70mm)病人施行了瓣膜替换术。术前平均EDD78.8mm,ESD57.3mm,FS0.26。心功能III级16例,IV级49例。手术方式:MVR16例,MVR+TVP10例,AVR11例,MVR+AVR21例,MVR+AVR+TVP7例。术后早期发生心、肺、肾、肝等重要器官并发症27例,死亡9例(13.8%)。AVR组(18  相似文献   
3.
应用自体心包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们自 1996年至今采用自体心包片行三尖瓣瓣叶加宽或修补方法 ,行器质性三尖瓣病变瓣膜成形术 15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报道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男 9例 ,女 6例。年龄 14~ 5 6岁 ,平均(37 1± 12 5 )岁。风湿性三尖瓣病变 11例 ,均有三尖瓣狭窄和重度关闭不全 ,其中 9例以关闭不全为主 ,合并二尖瓣病变 5例 ,合并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病变 6例 ;感染性三尖瓣病变 3例 ,均为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 (静止期 ) ,其中 2例合并膜周型室间隔缺损 ,1例合并佛氏窦瘤破裂 ,2例为隔瓣叶病变 ,1例为前瓣叶病变 ,2例有三尖瓣关闭不全 ;瓣膜粘液瘤变 1…  相似文献   
4.
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的切除方法.方法1994年6月~2003年5月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4例,其中神经纤维瘤3例,神经鞘瘤1例.全部病人均选择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切除肿瘤.结果4例肿瘤均全部切除,症状均有不同程度改善,术后病人均能正常生活,未见肿瘤复发.结论经胸联合后正中径路一期切除后纵隔哑铃状神经源性肿瘤是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正肺癌是世界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肿瘤相关死亡率中居首位,其中80%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尽管近年来以外科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NSCLC的5年生存率仍然只有10%~15%[1]。自上个世纪90年代,肺癌分子分型及靶向治疗研究不断发展,尤其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18号、19号以及21号外显子敏感突变)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应用新型矫形钢板治疗成人漏斗胸的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矫形钢板治疗190例成人漏斗胸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1例、女39例,年龄18~45(21.80±3.96)岁,并对治疗效果进行随访,对术前术后的Haller指数及肺功能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90例患者矫形效果满意,均痊愈出院,其中12例因凹陷范围大,置入2根钢板。术后气胸7例,其中2例经胸腔穿刺抽气一次后痊愈,5例为少量气胸,无需特殊处理。5例术后出现切口愈合不良,予清创后痊愈。术后2例因局部应力过大出现钢板移位,再次手术后效果良好。手术时间36~65 min,术中失血量5~20 ml。术后住院时间4~7 d。Haller指数及肺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01)。结论应用新型矫形钢板治疗成人漏斗胸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分析骨骼化或带蒂游离乳内动脉在冠脉旁路移植术中的应用效果,总结相关经验。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9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心胸外科采用骨骼化(n=77)或带蒂(n=85)游离技术获取左乳内动脉(left internal mammary artery,LIMA)行冠脉旁路移植术的1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中LIMA均端侧吻合到左前降支(left anterior descending,LAD)。分析两组患者的LIMA获取时间、术中LIMA桥血流量、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PI、术后前3天每日胸腔引流量及术后随访1年时的LIMA桥通畅率。 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LIMA至LAD 的冠脉旁路移植手术。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于带蒂组(33.8±4.7 min vs 26.6±4.1 min,P<0.05);但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明显优于带蒂组(36.9±20.1 ml/min vs 28.6±17.2 ml/min,P<0.05)而两组术中LIMA桥搏动指数无明显差异(3.1±1.2 vs 2.9±0.8,P>0.05)。骨骼化组术后前三天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带蒂组(P<0.05)。术后随访到1年时的LIMA桥血管通畅率为100%。 结论:骨骼化游离乳内动脉可安全、有效地应用于冠脉旁路移植术中,近中期效果满意。与带蒂游离乳内动脉相比,骨骼化组术中LIMA桥血流量更好,术后早期胸腔引流量也更少,但骨骼化组获取LIMA的时间略长。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的诊断与治疗结果进行总结,以提高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7月至2013年1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3例冠状动脉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5例,女8例;年龄(35.4±8.7)岁。瘘口起始于左前降支7例,右冠状动脉13例,双侧冠状动脉1例,左主干1例,钝缘支1例;瘘入肺动脉16例,右心室5例,右心房2例。12例患者在非体外循环心脏不停跳下施行手术,11例在体外循环下施行手术。手术方法包括:心外带垫片缝扎、心内褥式缝扎、心内垫片修补瘘口、心内缝扎+心外修补等。结果全组患者无手术死亡,无严重并发症发生。11例体外循环手术患者CPB时间(78.6±7.4)min,主动脉阻断时间(39.0±5.9)min。术后心功能恢复良好,自觉症状消失,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发生。术后门诊及电话随访12例,随访时间3个月至6年,所有患者心功能均恢复良好,复查超声心动图均无异常。无远期死亡,无心肌缺血及残余瘘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先天I生冠状动脉瘘一旦明确诊断均应尽早手术治疗。根据病变的病理特点、有无心内畸形决定手术方式。手术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矫正性大动脉转位是一种少见的先天性心血管畸形,由于右侧心室为形态左室结构和心室排列的变化,使心内膜起搏电极置放难度大且易脱位.本文报道4例儿童矫正性大动脉转位合并Ⅲ度房室阻滞的心内膜永久起搏器安置术及随访,探讨儿童心脏畸形的起搏器安置临床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人食管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适用于组织工程食管研究的食管上皮细胞培养方法.方法对比食管上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及含血清培养基DMEM中的生长情况.结果食管上皮细胞在无血清培养基K-SFM中生长快,细胞形态好,不易被成纤维细胞污染.结论应用无血清培养基K-SFM培养食管上皮细胞,方法简便,适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