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6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探讨MSCT增强扫描在结直肠癌诊断及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结直肠癌患者102例,与病理活检结果比较,评估诊断及分期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 MSCT增强扫描显示59例癌变部位肠壁明显不规则增厚,肠壁半环形或者环形增厚,43例显示肠壁因增厚和肠腔内肿块引起肠管狭窄,甚至梗阻。MSCT增强扫描结果显示,增厚的肠壁呈现强化,63例肿块密度略高于正常肠壁,39例肿块密度等于正常肠壁。MSCT三期增强扫描T1~T2、T3、T4灵敏度90.00%、特异度93.02%和准确度97.06%。结论 MSCT对结直肠癌术前T分期有较高的准确性,对于结直肠癌术前评估及治疗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腱鞘巨细胞瘤(GCTTS)的MRI征象并与病理对照。方法收集我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3例GCTTS进行回顾性研究。男6例,女7例,年龄28~65岁,平均(42.5±10.1)岁。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结果局灶型GCTTS 9例,病灶与腱鞘关系密切,位于手指5例,均呈≥180°包绕指骨,邻近骨皮质均不同程度侵蚀、吸收破坏,其中左手1例360°包绕拇指骨,邻近骨皮质均不同程度侵蚀、吸收破坏。弥漫型4例,病灶呈散在结节样或团块状分布于膝、踝关节腔及周围存在滑膜组织的间隙内。与邻近骨骼肌相比,T1WI上病灶呈等或稍低信号为主,右髌上囊内病灶大部分囊变且T1WI上囊液呈稍高信号。T2WI/PDWI上病灶信号复杂,内见低信号区。病灶实性部分不均质强化。镜下见较多单核组织细胞、多核巨细胞,并见散在泡沫细胞及含铁血黄素沉积。结论 GCTTS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特征,是其病理改变的反映。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技术在微波消融治疗原发性肝癌(PLC)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8年3月~2019年12月我院诊治的88例PLC患者,其中44例采用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观察组),另44例采用CT/MRI多模态融合成像(对照组)指导微波消融治疗。结果 观察组配准评估时间为(3.8±1.3)min,显著短于对照组【(5.2±1.7)min, 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融合成像成功率分别为63.6%和56.8%,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44例观察组发现52个病灶,单模态融合成功36个病灶(69.2%),在44例对照组发现54个病灶,多模态融合成功32个病灶(59.3%),两组病灶融合成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肿瘤完全消融率分别为97.7%和93.2%,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消融治疗后发热、局部疼痛、胆道出血和胆漏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1%、20.5%、4.5%和0.0%,与对照组的13.6%、27.3%、9.1%和2.3%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20个月,观察组生存32例(72.7%),总体生存(OS)为15.1(5.0,20.0)个月,无进展生存(PFS)为12.8(4.9,20.0)个月,对照组生存32例(72.7%),OS为14.2(4.8,20.0)个月,PFS为13.3(4.7,20.2)个月(Log rank x2=0.592, P=0.442;x2=1.103,P=0.294)。结论 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与CT/MRI多模态融合成像均可用于指导微波消融治疗PLC患者,但超声单模态融合成像更为简便,经济,可提供即时影像学资料,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不同的临床分型与多层螺旋计算机体层摄影术(MSCT)容积扫描图像特点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18日~2月26日期间收治的102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临床资料和胸部MSCT容积扫描资料,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第5版诊疗方案,将所有患者分为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比较临床分型与CT图像中病灶侧别、累及肺段、分布、数目和密度等表现间的相关性。结果 共有普通型77例、重型18例和危重型7例,临床表现以发热、咳嗽、乏力症状为主。重型和危重型患者更常见于老年患者,更容易表现为乏力、呼吸困难和胸闷症状。有2例患者CT首诊未见明显异常,余100例中,89.0%为双肺病灶,16.0%为弥漫性病变,累及肺段(6.56±4.22)个;与普通型相比较,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病变累及的肺段数目更多(P<0.05),更容易表现为弥漫性病变(P<0.05)。各型患者的病变侧别、病变数目和病变密度并未显示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MSCT不仅能够早期诊断COVID-19,并能够评估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从而指导临床进行有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患者经过临床及病理证实的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资料。结果 14例均表现为双肺散在斑片状感染灶,其中11例伴空洞,7例伴结节灶,6例伴实变,空洞内合并曲菌球6例,曲菌球形成"空气新月征"或"气环征"4例;2例表现为单纯肺实变伴少许结节灶。结论肺部真菌感染的CT表现有一定的规律特点,CT能够有助于肺部真菌感染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8.
目的探讨超声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NSD)在诊断重度子痫前期颅内压(ICP)增高的价值。方法选取44例子痫前期的孕妇作为观察组,同时纳入30例无合并症的单胎孕妇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孕妇进行MRI和ONSD检测,根据MRI结果分为ICP正常组和ICP增高组;对照组仅进行ONSD测量。比较3组ONSD值,探究ONSD检测在重度子痫前期病人ICP增高时的最佳阈值。结果3组收缩压、舒张压、孕周和ONSD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其中收缩压和舒张压ICP增高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ICP正常组,且ICP增高组均高于ICP正常组(P < 0.01);对照组孕周显著高于观察组(P < 0.01);ONSD值ICP增高组和正常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ICP增高组显著高于ICP正常组(P < 0.01)。ONSD测量方法的曲线下面积0.759(P < 0.01),最大正确指数为0.497,ONSD临界值是4.0 mm,灵敏度为62.2%。结论超声测量ONSD可以用于辅助诊断重度子痫前期ICP增高,当ONSD为4.0 mm时对ICP增高的重度子痫孕妇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例闭孔疝患者的MS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多平面后处理重建(MPR)技术观察闭孔疝发生的位置、密度、形态及继发征象。结果:MSCT检查发现3例疝囊均位于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疝出物均为肠管,表现为疝出部位囊性密度影,其中2例肠壁可见增厚、水肿,1例肠壁不厚。结论:MS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技术是闭孔疝有效的检测手段,有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后处理重建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证实的3例闭孔疝患者的MSCT影像学表现,并结合多平面后处理重建(MPR)技术观察闭孔疝发生的位置、密度、形态及继发征象。结果:MSCT检查发现3例疝囊均位于闭孔外肌与耻骨肌间,疝出物均为肠管,表现为疝出部位囊性密度影,其中2例肠壁可见增厚、水肿,1例肠壁不厚。结论:MSCT检查及后处理重建技术是闭孔疝有效的检测手段,有助于临床早期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