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9篇
外科学   30篇
综合类   44篇
预防医学   9篇
药学   1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P16、Cyclin D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生物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P16、CyclinD1蛋白表达水平与胰腺癌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微波抗原修复法对53例原发性胰腺癌和42例胰腺良性病变及正常组织中P16蛋白及CyclinD1蛋白进行检测。结果 胰腺癌组织、胰腺良性病变和正常组织中P16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66.04%和87.71%(P<0.05);CyclinD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52.83%和23.81%(P<0.05),P16及CyclinD1蛋白表达与胰腺癌的组织分化、病理分期及术后生存期密切相关。结论 P16及CyclinD1蛋白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可判断胰腺癌的预后。  相似文献   
2.
经纤维结肠镜取30例大肠癌的癌灶粘膜行定性、定量厌氧菌培养。菌群分析显示类杆菌属和梭菌属检出率分别达73.3%和83.3%,其中脆弱类杆菌在类杆菌属中占51.4%;产气荚膜梭菌在梭菌属中占38.6%。较高的检出率表明这两种厌氧菌与大肠粘膜的关系较为密切,对大肠癌的致癌过程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乙肝病毒X基因对肝癌细胞表达RhoC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X基因对肝癌细胞表达RhoC基因的影响。方法:用定向克隆的方法构建X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脂质体转染HEPG2细胞;潮霉素选择培养稳定表达X基因的HEPG2-X细胞;免疫组化鉴定HEPG2-X细胞RhoC蛋白表达。结果: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X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HEPG2-X细胞表达RhoC蛋白增强。结论:体外条件下,X基因可促进肝癌HEPG2细胞RhoC表达增强。这可能与肝癌的侵袭、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4.
喉返神经解剖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解剖喉返神经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分析因甲状腺疾病行手术治疗的2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共施行甲状腺手术335侧次;甲组101例行甲状腺手术158侧次,术中均未解剖喉返神经,其中57例行双侧甲状腺手术。乙组135例行甲状腺手术同时解剖喉返神经177侧次,其中42例因双侧甲状腺手术而行双侧喉返神经解剖。结果喉返神经损伤均发生在切除甲状腺范围包含背侧腺体时。甲组暂时性损伤2例,永久性损伤1例,损伤率为1.9%;乙组暂时性损伤1例,无永久性损伤病例,损伤率为0.5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0.382,P<0.01)。结论甲状腺手术中解剖喉返神经能减少喉返神经的损伤,切除背侧腺体时应常规解剖喉返神经。  相似文献   
5.
BCL-2、p53蛋白在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BCL-2蛋白、P53蛋白表达与胆管癌预后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研究40例胆管癌组织中BCL-2蛋白、p53蛋白表达及其与胆管癌组织类型及术后生存期的关系。结果 胆管癌组织中BC 白和P53蛋白表达旨也生率分别为55%和47.5%;BCL-2蛋白与P53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低分化癌P53蛋白阳性率高于高分化癌,高分化癌BCL-2蛋白阳性率高于低分化癌;BCL-2蛋白表达高或P53蛋白  相似文献   
6.
肝纤维化是多种原因引起的慢性肝损伤的共同病理改变,其特征是细胞外基质(ECM)过度沉积和构成改变。肝星状细胞(HSC)在肝纤维化中发挥关键作用。HSC位于肝细胞与内皮细胞之间的Disse间隙,正常时呈静止状态,不合成或仅合成少量的ECM,肝脏损伤后HSC活化并持续增殖,合成和分泌大量的ECM,是肝纤维化时ECM的主要来源细胞。活化的HSC主要通过凋亡机制减少,是促进肝纤维化逆转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探讨RhoC基因的功能以及其对肝癌的侵袭转移的影响提供实验模型。方法 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RhoC基因,定向克隆到pcDNA3.1上,利用脂质体将重组载体(pcDNA3.1-RhoC)空载体(pcDNA3.1)转染入HEPG2细胞,潮霉素选择培养,RT-PCR及免疫组化鉴定其稳定表达。结果 构建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RhoC在HEPG2细胞中有稳定表达。结论 本实验为深入研究RhoC基因的功能以及其对肝癌的侵袭转移的影响提供了理想的体外实验模型。  相似文献   
8.
672例肝内胆管结石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探讨外科手术及配合纤维胆道镜治疗肝内胆管结石并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1989年1月至2000年1月期间经手术治疗并配合术中、术后胆道镜诊断并取石处理的672例肝内胆管结石病例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672例中左肝管结石201例(29.9%),右肝管结石79例(11.8%),左右肝内胆管均有结石392例(58.3%)。其中137例(20.4%)合并胆管狭窄。结论 在肝内胆管结石的手术治疗中,以肝叶切除和肝叶切除加胆肠吻合疗效较好,同时配合术中、术后胆道镜检查对处理肝内胆管结石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急性肺动脉栓塞的双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介入技术在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中的价值。方法:25例下肢深静脉血栓致性肺动脉栓塞患,实施经皮穿刺下腔静脉滤过器置入术和经皮肺动脉置管溶栓治疗。结果:滤器和导管均成功安全置入,未发生相应并发症;经治疗临床症状明显改善,23例随访3-36月,无血管介入治疗的近远期并发症,无再发肺动脉栓塞,结论: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是预防下肢深静血栓致急性肺动脉栓塞的有效措施,双介入技术用于防治急性肺动脉栓塞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国内实验外科工作进展较快。麻醉关系到外科手术的成败,因而麻醉也成为实验外科的重要环节。以往犬的腹部大型手术麻醉多用乙醚、硫贲妥钠或戊巴比妥钠等药物。如手术操作涉及胸腹二腔或手术时间较长,麻醉深度不易掌握。麻醉略浅不能满足手术的要求,麻醉用药量较大,常使动物死亡或术后护理的不便。我们对28只犬的食管一胃吻合术先后试用硫贲妥钠、乙酰马嗪和氯胺酮或硫贲妥钠、氯胺酮和琥珀酰胆硷。效果满意,亦较安全,一些体会简介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