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并发晕厥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变异性心绞痛患者伴发晕厥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03年1月至2011年03月期间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中诊断变异性心绞痛74例,根据病程中晕厥发作的有无,分为晕厥组(n=16)和非晕厥组(n=58)。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临床特征和冠状动脉造影结果。结果 (1)与非晕厥组比较,晕厥组患者发作时恶性心律失常发生率较高(10.3%对100%,P〈0.0001),空腹血浆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较低(2.15±0.73mmol/L对1.68±0.45mmol/L,P=0.003),两组患者的心血管危险因素、胸痛特点和入院前使用药物、其他实验室检查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发作时心电图的心脏缺血部位和ST段抬高导联数目并无统计学差异。(2)冠脉造影显示,两组患者的血管病变严重程度无统计学差异;与非晕厥组比较,晕厥组患者中前降支固定性狭窄较少(34.48%对6.25%,P=0.03),而右冠狭窄较多,但未达统计学差异(8.62%对25%,P=0.095)。(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恶性心律失常(P〈0.0001)和右冠状动脉狭窄(P=0.028)是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发生晕厥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变异性心绞痛患者并发晕厥并非少见,恶性心律失常是晕厥的直接原因。右冠状动脉固定性狭窄的患者容易发生晕厥,需要引起重视并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严重左心室收缩功能减退患者行冠状动脉(冠脉)旋磨手术的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行冠脉旋磨手术的冠心病患者14例,观察手术的成功率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68.5±8.6)岁,左心室射血分数为(31.4±2.6)%。平均需(4.9±2.4)次旋磨通过病变,平均最高旋磨速度为(18.2±1.8)×104 r/min。所有患者成功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平均植入(2.9±1.2)枚。旋磨术后发生慢血流1例(7.1%),冠脉夹层2例(14.3%),冠脉痉挛2例(14.3%),均为弥漫钙化病变且经多次旋磨处理,经药物治疗或植入支架解决,无冠脉穿孔、心包填塞、紧急外科手术、死亡发生。住院期间无严重心脏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在左心室收缩功能显著减退患者中行冠脉旋磨手术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3.
对我科2003年1月至2011年3月住院的71例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最重狭窄程度分为两组:非狭窄组(狭窄程度〈50%,43例)和狭窄组(狭窄程度≥50%,28例),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实验室检查等的差异。结果显示,狭窄组患者平均年龄(58±8)岁,高于非狭窄组的(52±9)岁,t=2.43,P=0.02。两组间冠脉粥样硬化的传统危险因素如男性、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中除狭窄组患者症状持续〈5min比例高外(X2=5.98,P=0.02),劳力性心绞痛、发病≤6个月就诊和出现血流动力学障碍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辅助检查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独右冠状动脉狭窄者无前壁缺血出现,单独左前降支狭窄、两支血管病变者均可出现前壁、下壁或混合室壁缺血。提示,从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无法判断变异型心绞痛患者是否合并冠状动脉固定狭窄,需要冠状动脉造影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4.
探讨冠状动脉血流缓慢(Slow coronary flow,SCF)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冠状动脉造影等特点,寻找SCF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通过TIMI血流帧计数法(Thrombolysis in myocardial infarction frame count,TFC)判断血流速度,人选2003年1月至2011年12月因胸痛等心肌缺血症状于我院心导管室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rtery angiography,CAG)的SCF患者376例,对照组为同期行CAG证实无冠脉显著狭窄且血流正常的患者共300例。记录临床资料,实验室指标及血流速度。结果:慢血流组年龄低于对照组[(57.9±10.1)岁比(61.0±9.4)岁,p=0.006],男性比例和吸烟史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76.9%比42.0%,p〈0.001和43.6%比24.0%,p〈0.001)。慢血流组患者尿酸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周醇(HDL—C)和载脂蛋白A1(Apo—A1)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尿酸:(364±90)μmol/L vs.(327±92)μmol/L,p〈0.001;甘油三酯:(1.86±1.14)mmol/L VS.(1.64±0.91)mmol/L,p=0.007;HDL—c:(1.10±0.25)mmol/l,VS.(1.22±0.36)mmol/L,p〈0.00);和Apo—A1:(1.12±0.21)g/L VS.(1.29±0.26)g/L,p〈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1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adi值依次为2.966(95%CI:1.891—4.654,p〈O.001),1.395(95%CI:1.139-1.707,p=0.001),11.178(95%CI:3.896—32.070,p〈0.001)和0.010(95%cI:0.003—0.037,p〈O.001)。结论:性别、甘油三酯、HDL—C和Apo—Al是预测慢血流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基于单中心的临床资料探讨中国人群自发性冠状动脉夹层(spontaneous coronary artery dissection,SCAD)的临床特点、治疗选择和临床转归。方法:对2015年3月至2016年12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单中心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的16 526例连续性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筛选出17例SCAD患者。分析其危险因素、临床表现、病变特点、治疗方案和临床转归。结果:17例SCAD患者年龄26~67岁,平均(49.06±10.73)岁;男性4例、女性13例。所有患者均以急性冠脉综合征起病,其中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0例、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3例、不稳定型心绞痛4例。17例患者共发现20处夹层,夹层主要发生于左前降支(10例,50%)和右冠状动脉(7例,35%),少数累及对角支(2例,10%)和回旋支(1例,5%)。20处夹层Ⅰ型5处、ⅡA型7处、ⅡB型6处、Ⅲ型2处。夹层远段的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0级4处、1级2处、3级14处。7例患者保守治疗,1例患者行单纯球囊扩张治疗,临床随访均无心绞痛发作。9例患者接受支架植入,每例平均(2.44±1.13)枚。介入过程中共5例患者出现血肿扩展,其中1例出现新发急性心肌梗死,另1例死亡。结论:缺乏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中青年女性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要考虑SCAD可能;临床应熟悉SCAD的造影表现,必要时行血管内超声确诊;确诊后一般采用药物保守治疗,高危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要慎防夹层扩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时球囊辅助通过(balloon-assisted tracking,BAT)技术辅助指引导管通过桡动脉径路痉挛血管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6月至2016年9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经桡动脉径路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资料,筛选出桡动脉和(或)肱动脉痉挛患者69例。其中,应用BAT技术处理痉挛24例(BAT组),常规方法处理痉挛45例(常规组)。比较两种方法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段血管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BAT组24例指引导管均顺利通过痉挛或夹层段血管,成功率达100%;而常规组仅14例(31.1%)顺利通过(P=0.000)。BAT组指引导管在5min、5~15min、15min通过者分别为20例(83.3%)、3例(12.5%)、1例(4.2%);常规组指引导管在5min、5~15min、15min通过者分别为2例(14.3%)、6例(42.9%)、6例(42.9%)。BAT组和常规组患者前臂血肿发生率分别为8.3%、2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桡动脉径路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遇到血管痉挛时,采用BAT技术可高效、安全地引导指引导管通过痉挛或夹层段血管,优于常规处理技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性别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内科2003年1月至2013年12月住院的114例血管痉挛性心绞痛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性别分为两组:男性组(n=99)和女性组(n=15),比较两组的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和冠脉造影等的差异。结果:男性患者的吸烟比例高于女性(75.8%vs 6.7%,P0.001),尿酸水平升高[(350.6±96.2)μmol/L vs(249.1±63.1)μmol/L,P0.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1.09±0.29)mmol/Lvs(1.30±0.35)mmol/L,P=0.02]。两组患者间其他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和冠状动脉造影表现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女性相比,男性冠状动脉痉挛患者具有吸烟、高尿酸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较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对20例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术前行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试验及99mTc-甲氧基异丙基丁腈(MIBI)灌注扫描、18F-葡萄糖代谢显像.根据MIBI左心室灌注缺损面积分为2组:高缺损组(缺损面积比例>10%),低缺损组(缺损面积比例≤10%),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灌注/代谢显像及多巴酚丁胺负荷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高缺损组患者平均灌注缺损面积占左心室面积比例为25.0%,低缺损组平均灌注缺损面积占左心室面积比例为2.6%,高缺损组的平均左心室代谢缺损比例更高(P=0.02).高缺损组患者心超检查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明显低于低缺损组(均P<0.05);但高缺损组患者负荷状态下LVEF上升百分比更高.提示,CTO患者心脏超声LVEF受左心室灌注缺损影响,多巴酚丁胺负荷时CTO患者具有良好的代偿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慢性闭塞病变(CTO)患者SPECTG—MPI相位图,探讨其在CTO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中国CTO俱乐部的21例CTO患者[均为男性,年龄37~77(平均56.6)岁]。患者术前完成^99Tc^m-MIBIG—MPI和^18F—FDG心肌代谢显像。应用G—MPI所测LVEF评价左心室功能,并将患者分为2组:正常组(11例,LVEF〉60%)和非正常组(10例,LVEF≤60%)。采用两样本t检验或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2组患者的LVEF、灌注/代谢缺损、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参数,分析CTO患者中同步性参数[峰相位,相位标准差(SD),相位图带宽、偏斜及陡度]与LVEF的线性相关性。结果21例CTO患者闭塞时间为3—60个月,相位SD和相位图带宽均高于健康参考值,分别为(30.8±28.3)°与(14.2±5.1)°,t=3.09;(58.1±39.4)°与(38.7±11.8)°,t=2.61,均P〈0.05。这2个参数与LVEF均呈负相关(r=-0.785、-0.883,均P〈0.01),而相位图偏斜和陡度与LVEF均呈正相关(r=0.755、0.666,均P〈0.01)。正常组患者LVEF高于非正常组患者:(69.3±4.7)%与(44.7±13.0)%,t=-5.65,P〈0.01;灌注缺损比例低于非正常组:4.0%与16.0%;Z=-2.23,P〈0.05;代谢缺损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82,P〉0.05)。正常组相位SD及相位图带宽显著低于非正常组,分别为(18.7±19.0)°与(44.2±31.6)°,t=2.21;(36.4±12.7)°与(82.1±45.4)°,t=3.08,均P〈0.05。相位图偏斜、陡度正常组高于非正常组-5.11±0.75与3.55±1.05,t=-3.89;30.77±10.49与15.66±10.12.t=-3.35,均P〈0.01。结论CTO患者左心室收缩同步性较健康人差,核素显像相位图同步性参数可有效预测左心室泵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T2DM)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CI)后炎症反应及远期心肌重构的影响,分析此类患者不良预后的可能机制。方法:纳入STEMI患者60例,其中合并T2DM者30例,测定在直接PCI术前、术后12 h、36 h、60 h各时间点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T(cTnT)、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水平。所有患者在直接PCI术后1周及术后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主要终点指标为直接PCI术后1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率,包括心源性死亡、非致命性再次心肌梗死和再次靶血管血运重建;次要终点指标为心肌梗死溶栓治疗(TIMI)血流分级、血清学指标、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和左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结果:DM组患者CK-MB和cTnT峰值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M组患者(P0.05);术后60 h,DM组患者MCP-1和MMP-9/TIMP-1比值水平均明显高于非DM组患者(P0.05)。两组患者在直接PCI术后1周的LVEF、LVEDV和LVESV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与非DM组患者相比,DM组患者在术后1年的LVEF明显降低(P0.001),LVEDV和LVESV则明显增大(P0.05)。结论:DM组患者在直接PCI术后心肌酶峰值、MCP-1表达及MMP-9/TIMP-1比值更高,术后1年LVEF更低、LVEDV和LVESV更大,提示STEMI合并T2DM患者更易发生远期心肌重构,其机制可能与更活跃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