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篇
  免费   3篇
神经病学   6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病例报告A先生,42岁,国家公务员,已婚,个性外向。2004年下半年因为工作紧张出现失眠,并且有心烦、高兴不起来、做事没有兴趣,自我评价下降,觉得做任何事情效率下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并且有早醒。就医后诊断抑郁症,服用帕罗西汀20 mg/d,1周左右自觉精神状态好转,心情改善显著,思维活动“比平时想得多,想得快”,自我描述为“比平时的状态要好”,唯一不满意的是“勃起不行”,求助医生后,考虑是轻躁狂的出现,建议停用帕罗西汀,改服碳酸锂,但患者要求仅改善“性问题”,为此停用帕罗西汀换用米氮平30 mg/d,同时联合碳酸锂0.75/d。随后患者的性…  相似文献   
2.
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患者急性兴奋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急性精神分裂症兴奋患者71例分为两组,治疗组36例予齐拉西酮肌内注射,对照组35例予氟哌啶醇肌内注射,患者入组后即给予齐拉西酮注射液10mg或氟哌啶醇注射液5-10mg肌内注射,4-6h后可重复使用,齐拉西酮及氟哌啶醇每日总量均不超过40mg/d,观察疗程均为3天。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中兴奋因子(PANSS-EC)的变化评定临床疗效,副反应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于治疗前、治疗第2、6、24、48、72小时分别评定PANSS-EC,副反应量表(TESS),治疗前及治疗结束时分别评定血、尿、生化常规及心电图。结果治疗72小时,齐拉西酮组的PANSS-EC总分明显降低,PANSS-EC减分率为(71±27)%,临床总有效率为52.7%;氟哌啶醇组的PANSS-EC减分率为(67±24)%,临床总有效率为45.7%,两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齐拉西酮组总的不良反应发生率41.7%,氟哌啶醇组为54.3%,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齐拉西酮组的心脏不良反应发生率19.4%,氟哌啶醇组为14.3%,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氟哌啶醇组的锥体外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齐拉西酮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齐拉西酮注射液治疗精神分裂症急性兴奋疗效肯定,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1病例报告 A先生,42岁,国家公务员,已婚,个性外向。2004年下半年因为工作紧张出现失眠,并且有心烦、高兴不起来、做事没有兴趣,自我评价下降,觉得做任何事情效率下降,注意力集中不起来,并且有早醒。就医后诊断抑郁症,服用帕罗西汀20mg/d,1周左右自觉精神状态好转,心情改善显,思维活动“比平时想得多,想得快”,自我描述为“比平时的状态要好”,唯一不满意的是“勃起不行”,求助医生后,考虑是轻躁狂的出现,建议停用帕罗西汀,改服碳酸锂,但患要求仅改善“性问题”,为此停用帕罗西汀换用米氮平30mg/d,同时联合碳酸锂0.75/d。随后患的性问题逐渐好转,同时原来比较兴奋的状态也逐渐消失,如此1年时间,期间基本正常,偶有失眠,能适应工作,工作效率正常。1年后擅自停用碳酸锂,仅服米氮平,约1月后出现入睡困难,但并不感到累,且感觉精力充沛,性情变得急躁,想法多,咨询医生,建立停米氮平,重服碳酸锂,1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究多因素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5年1月衢州市第三医院的急性脑梗死患者352例,按照性别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为男性患者,实验组为女性患者。2组患者得知病情后(1、3个月)的焦虑和抑郁情绪程度心理状态用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评估,并对部分影响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因素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性别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影响参考对患者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的分析结果。 结果 在患者得知病情1个月后和3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患者SDS评分为(81.86±4.45)分;对照组SDS评分为(58.48±4.38)分,数据显示女性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较男性更重,2组患者统计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脑梗死患者抑郁发病状况调查发现,患者年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数据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年龄外,经济来源、文化程度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生抑郁障碍。对脑梗死患者抑郁发病状况调查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业余爱好、睡眠质量、体育锻炼、社会支持为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主要因素(P<0.05)。 结论 急性脑梗死女性患者发生抑郁的几率比男性大,且文化程度、婚姻状况、业余爱好、睡眠质量、体育锻炼、社会支持为患者发生抑郁障碍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认知行为治疗(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CBT)对抑郁症患者疾病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的影响。方法连续选择2016年6月~2017年6月入我院诊断为抑郁症患者共96例,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专科护理,观察组采用CBT;采用生存质量简表(WHOQOL)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疾病认知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比较心理健康水平,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imple coping style questionnaire,SCSQ)比较应对方式。结果观察组治疗后WHOQOL中生理领域、心理领域、社会关系和环境领域4个项目评分和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HAMD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可能抑郁和无抑郁人群比例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CSQ积极应对评分显著升高,消极应对评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BT可显著改善抑郁症患者的疾病认知、心理健康水平及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6.
脑卒中后的焦虑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增加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临床治疗多用安定类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应用稳心颗粒治疗50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脑卒中后的焦虑是脑卒中的一种常见并发症,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并增加了脑血管病的病死率。临床治疗多用安定类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和依赖性。我院自2007年2月至2010年8月应用稳心颗粒治疗50例脑卒中后焦虑患者,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轻性抑郁障碍的临床特征。方法采用自制一般情况调查表、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sion scale,HAMD)24项版本、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及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ocial disability screening schedule,SDSS)分别对符合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Ⅳ)诊断标准的35例轻性抑郁障碍(研究组)和56例重性抑郁障碍(对照组)患者进行评定,比较两组的差异。结果研究组SDSS总分、抑郁自评量表(SDS)总粗分、汉密尔顿抑郁量表24项版本(HAMD24)总分及体重、认识障碍、日夜变化、阻滞、睡眠障碍、绝望感等因子分值低于对照组(P0.01),同时抑郁情绪、有罪感、自杀、早醒、工作和兴趣减退、阻滞、体重减轻、自知力障碍、日夜变化、人格或现实解体、偏执症状、绝望感等症状出现的频率也均低于对照组(P0.01),而躯体性焦虑、全身症状、疑病等症状出现的频率及HAMA躯体性焦虑因子分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研究组有88.57%的患者首次就诊于非精神科,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轻性抑郁障碍患者躯体症状相对较多,而抑郁情绪及社会功能缺陷程度相对较轻,首次多在非精神科就诊。  相似文献   
9.
例1:男性,42岁,国家公务员,已婚。个性外向。于2004年下半年,因工作紧张出现失眠、心烦、高兴不起来、做事没有兴趣、自我评价下降、觉得做任何事情效率下降、并且有早醒。就医后诊断抑郁症,服用帕罗西汀20mg/d,1周左右自觉精神状态好转,心情改善显著,思维活动“比平时想得多,想得快”,自我描述为“比平时的的状态要好”,唯一不满意的是“阴茎勃起不行”。求助医生后,考虑是轻躁狂的出现,建议停用帕罗西汀,改服碳酸锂,但患者要求仅改善“性问题”。为此,停用帕罗西汀换用米氮平30mg/d,同时联合碳酸锂0.75/d。随后性问题逐渐好转,兴奋的状态也逐渐消失,工作效率正常。一年后擅自停用碳酸锂,仅服米氮平,约1个月后出现入睡困难,但并不觉得累,且觉得精力充沛。性情变得急躁,想法多,咨询医生建议停米氮平,换服碳酸锂,1个月后基本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少年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于2017年3月选取某中学635名13~18岁学生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简版流调中心抑郁量表(CES-D)和儿童期创伤问卷(CTQ-SF)进行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实际调查630人,抑郁阳性(CES-D得分≥16)188例,抑郁阳性率为29.84%。调查对象CTQ-SF得分平均为(32.15±2.98)分,存在躯体忽视的比例最高(38.73%),被躯体虐待的比例最低(2.22%)。累积0条CTQ 252人,占40.00%;累积1条CTQ 198人,占31.43%;累积2条CTQ 115人,占18.25%;累积≥3条CTQ 65人,占10.32%。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1.034,95%CI:1.012~1.056)、父母离异(OR=1.124,95%CI:1.087~1.162)、家庭不和睦(OR=1.025,95%CI:1.024~1.158)和CTQ累计数目多(ORCTQ=1=1.528,95%CI:1.214~1.923;ORCTQ=2=3.067,95%CI:1.325~7.102;ORCTQ≥3=10.361,95%CI:3.059~35.093)是青少年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女性、父母离异、家庭不和睦和儿童期创伤经历多是青少年发生抑郁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