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甲状腺表皮囊肿二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例1:男,27岁。颈部包块2月入院。查:左甲状腺处扪及5×5cm~2囊性无痛性包块,随吞咽活动。A超示1.5cm不均质回声。甲状腺扫描示左叶甲状腺上极“凉结节”。疑左甲状腺瘤在颈丛麻醉下行左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中见包块位左叶甲状腺上极,5×6cm~2,包膜完整。左叶甲状腺薄如纸状。完整摘除包块。剖开标本,内含黄色清液3ml及大量灰白色泥膏样物。病理报告:表皮囊肿。例2:男,38岁。发现颈部包块月余入院。查:右甲状腺处扪及3×3cm~2实质性无痛性包块,随吞咽活动。A超示实质性包块。吸~(131)I率、T_3和T_4均正常。疑右甲状腺腺瘤在颈封麻醉下行右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术  相似文献   
2.
临床资料男3例,女3例。年龄38~55岁。中下腹腹块半月~半年。6例均行气钡双对比灌肠检查,4例示结肠恶性肿瘤并肠套迭,1例仅见肠套迭,另1例仅见恶性肿瘤。6例均行结肠切除术。病理报告:结肠腺癌5例,结肠恶性淋巴瘤1例。  相似文献   
3.
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4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66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对照组22例。2组均给予西药护肝、利尿及支持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采用黄芪五苓散口服及艾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36%,对照组为63.64%,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肝功能(ALT、ALB、TBIL)及B超(腹水深度)比较,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P<0.001)。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顽固性腹水具有护肝、利尿作用,疗效比单用西药显著,且对控制病情的反复发作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原代大肠癌细胞分离培养中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焦保庭  杨伟明  贺子彪  宋辉 《贵州医药》2007,31(10):870-872
目的探讨原代大肠癌细胞分离培养中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消化法和贴壁法培养原代大肠癌细胞,观察影响因素。结果原代大肠癌细胞能否培养成功与取材、培养方法及培养液等密切相关。结论标本取材、培养方法等对培养能否成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活性检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测定经大肠癌肿瘤抗原修饰的树突状细胞(DC)的活性. 方法:分离结肠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粒细胞/ 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4进行体外诱导,获取DC,以流式细胞仪进行表型鉴定;用Lovo细胞制备大肠癌肿瘤抗原并用以修饰DC,以肿瘤抗原修饰后的DC为刺激细胞,以自体淋巴细胞为效应细胞,采用MTT法检测刺激细胞与效应细胞在不同比例(1:10,1:100,1:1 000)以及不同共孵时间(24 h,48 h,72 h)下,效应细胞对大肠癌细胞的排斥杀伤率.结果: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成功诱导出表达CD11c、CD80和HLA-DR的DC,经肿瘤抗原修饰后,上述分子表达上调.肿瘤抗原修饰后的DC与淋巴细胞以1:100共孵48 h时,淋巴细胞的肿瘤细胞排斥杀伤率较高.结论:从大肠癌患者外周血中分离诱导出的DC,被肿瘤抗原修饰后,在体外可激活自体淋巴细胞,提高淋巴细胞的杀瘤活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及耐药特征。方法 收集2014-2015年北京友谊医院4-10月肠道门诊分离到的非O1/O139群霍乱弧菌,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检测霍乱弧菌对15种抗生素的耐药性;PCR检测霍乱弧菌的毒力相关基因。结果 35株非O1/O139群霍乱弧菌对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40.0%)最高,其次是氯霉素(28.5%)和磺胺异恶唑(22.6%),对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头孢曲松、头孢西丁、头孢吡肟及亚胺培南完全敏感。毒力基因检测显示所有菌株均携带hlyA和ompU,hapA(97.1%)、rtxA(91.4%)、Ⅵ型分泌系统T6SS(94.3%~97.1%)、Ⅲ型分泌系统T3SS(80.0%~85.7%)和nanH(62.9%)阳性率较高;主要的毒力基因型为hlyA-rtxA-hapA-ompU-nanH-vasA-vasK-vasH-vcsC-vcsV-vcsN-vspD(40.0%)。结论 临床分离非O1/O139群霍乱弧菌毒力基因多样化,对抗菌药物耐药性较高,需加强腹泻病例中非O1/O139群霍乱弧菌的毒力及耐药监测。  相似文献   
7.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血压脑出血手术与非手术治疗的临床探讨遵义医学院神经内科(563003)黄良国遵义医学院附院外科杨伟明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1991—1993年非手术治疗疗36例与1983—1993年手术治疗27例高血压脑出血的结果,以企找出高血压脑出的最佳治疗方法。资...  相似文献   
8.
为了实现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的早期预防,辅助医生进行早期诊断与决策,提出了一种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DPN预测模型,对原始数据进行了一系列的预处理工作以提高数据的质量,此外数据集的特征维度较高,为了进一步提高预测模型的准确性,进行了主成分分析(PCA)降维处理,通过自主学习数据的特征信息,从中挖掘其有价值的医学信息与规律,来实现DPN的预测。通过支持向量机、BP神经网络和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分别建立了DPN预测模型。实验结果表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模型预测效果优于其他两个模型,其准确率、召回率、F1值、AUC值分别达到了0.983、0.916、0.923、0.98。  相似文献   
9.
近5年来,我国研究生招生规模以每年26.9%的速度递增,在读研究生总数已达80万。预计未来5年,将再增加100万。医学硕士研究生教育是医学本科教育的继续,逐步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要群体之一。目前,我国医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体制还不够健全圆。由于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其服务的对象是人,又是一个经验性很强的学科。无论是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还是科学学位硕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10.
成人腹部外伤和手术后的肠套叠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成人腹部外伤和手术后的肠套叠杨伟明作者单位:563003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普外科成人肠套叠多有诱套病变,但在腹部外伤或手术后可发生不明诱因的肠套叠。我院曾收治9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6例,女3例。年龄18~50岁,平均36.7岁。术前5~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