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7篇
  2024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半暗带内T细胞死亡偶联基因8(TDAG8)的表达。方法体重250~280g的SD成年雄性大鼠36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C组)、假手术组(S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IR组)。采用大鼠大脑中动脉内线栓阻断法(MCAO)模型。IR组大鼠缺血2h后再灌注24h。再灌注结束后对大鼠进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并检测大鼠脑缺血半暗带内的TD-AG8mRNA及TDAG8蛋白表达。结果 IR组脑缺血半暗带内TDAG8mRNA及TDAG8蛋白表达明显高于C组和S组(P<0.01);C组与S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TDAG8可能参与了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七氟醚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缺血半暗带内T细胞死亡耦联基因8(TDAG8)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54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每组18只。采用大脑中动脉内线栓阻断法(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制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2h后再灌注48h。七氟醚组在造模前吸入最低肺泡有效浓度(MAC)为1的七氟醚30min,对照组和再灌注组则吸入O2。大鼠行神经行为学评分后处死。取大脑行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FC)染色,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采用蛋白印迹法和RT—PCR法检测脑缺血半暗带内的TDAG8蛋白和mRNA的表达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均显著升高(P均〈0.05);七氟醚组脑梗死容积百分比较再灌注组显著降低(P〈0.05)。②与对照组相比,再灌注组和七氟醚组TDAG8蛋白和mRNA表达均显著升高(P均〈0.05);七氟醚组较TDAG8的表达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七氟醚预处理可降低TDAG8的表达,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腮腺区域性切除在腮腺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中的应用。方法:对77例腮腺良性肿瘤和低度恶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保留腮腺主导管。结果:8例涎瘘,6例面神经颊支损伤,3月内恢复,术后所有腮腺均有分泌功能。经6月~10年随访,1例复发,2例Frey’s综合征,局部凹陷均不明显。结论:腮腺区域性切除作为功能性手术,适用于腮腺良性肿瘤和某些低度恶性肿瘤,可保留部分腮腺功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小剂量地塞米松对开胸患者手术期血糖的影响。方法: 择期全麻下行开胸手术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0例):生理盐水组,地塞米松5 mg组及地塞米松10 mg组。于麻醉诱导前,生理盐水组静脉给予生理盐水2 mL,地塞米松5 mg组及10 mg组分别静脉给予地塞米松5、10 mg(2 mL)。分别于麻醉诱导前及麻醉诱导后1, 3, 8 h测定血糖。记录各组的血糖值及高血糖的发生率(在任一时间点血糖高于10 mmol/L)。结果: 3组在3 h及8 h的血糖明显高于麻醉诱导前的基础值;但在任一时间点上3组间的血糖水平及各组高血糖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全麻诱导前给予小剂量地塞米松不影响开胸患者手术期的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5,CCR5)表达的变化。方法:雌性SD大鼠32只,体重150~18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2组(n=16):对照组(C组)和骨癌痛组(BCP组)。采用左胫骨骨髓腔内注入Walker 256细胞的方法制备胫骨癌痛模型。行为学(n=8):于术前1 d和术后1、3、6、9、12、15 d测定各组大鼠左后肢压爪缩爪阈值(paw withdrawal pressure threshold,PWPT);于术前1 d及术后15 d,行大鼠左胫骨X线摄片检查。Real-time PCR(n=4):术前1 d和术后15 d,测定各组大鼠左侧脊髓背角CCR5 m RNA的表达。Western blot(n=4):术前1 d和术后15 d,测定各组大鼠左侧脊髓背角CCR5蛋白的表达。结果:行为学:与C组相比,术后6~15 d BCP组PWPT明显降低;与术前1 d比较,BCP组术后6~15 d PWPT呈进行性降低。与术前1 d比较,术后15 d BCP大鼠左胫骨X线检查显示有明显的骨皮质破坏及骨小梁缺损。Real-time PCR:与术前1 d及C组比较,BCP组术后15 d左侧脊髓背角CCR5 m RNA表达明显增加。Western blot:与术前1 d及C组比较,BCP组术后15 d左侧脊髓背角CCR5蛋白的表达也显著增加。结论:骨癌痛大鼠脊髓背角CCR5 m RNA及蛋白的表达上调,该变化可能参与了骨癌痛的形成和维持。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提高三叉神经痛周围支治疗效果,减少术后复发率。方法:对32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采用三叉神经高位撕脱并行眶下孔、翼腭管、下颌管电热凝术。结果:控痛率为100%,无并发症,术后15~18个月复发3例。结论:三叉神经高位撕脱配合电热凝术,方法简单、创伤小、效果好、复发率低,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半数有效量(ED5o).方法 择期全麻腹腔镜下行胆囊切除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C组)及右美托咪定组(D组).D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采用序贯法泵注右美托眯定,初始剂量为0.8 μg/kg,相邻剂量之差为0.1 μg/kg;C组在麻醉诱导前15 min泵注等容积的生理盐水.记录各组气管拔管后30 min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采用概率单位法计算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ED50及其95%可信区间.结果 D组的VAS评分及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C组(P<0.05).经计算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ED50是0.51 μg/kg,95%可信范围为0.32~0.66 μg/kg.结论 右美托咪定抑制瑞芬太尼诱发痛觉过敏的ED50是0.51 μg/kg.  相似文献   
8.
下颌骨骨折210例临床分析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束薇薇  顾晓林  王翔 《口腔医学》2003,23(6):379-380
目的 探讨下颌骨骨折的临床固定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科住院治疗的 2 10例下颌骨骨折患者 ,应用不同的固定方法进行临床对比观察。结果  12 7例小夹板坚硬内固定的有效率为 97 6 %。 83例非小夹板固定有效率为 72 0 %。结论 下颌骨骨折小夹板固定方法治疗有效率优于其他方法 ,且简便、易行 ,适于推广使用 ,是较理想的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浸润带超声造影梯度特征在预测浸润性导管癌(IDC)Nottingham分级及病理真实浸润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7月至2022年6月江苏大学附属医院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乳腺癌患者78例(95个肿块), 根据Nottingham组织学分级系统将所有肿块分为Ⅰ级(22个)、Ⅱ级(28个)、Ⅲ级(45个)。比较三组肿块浸润带最大径及浸润带内外缘梯度特征参数差异, 将差异性参数纳入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及ROC曲线分析, 进一步挖掘差异性梯度特征与肿块病理真实浸润的关系。结果方差分析显示三组肿块在浸润带比值(ΔL1-2/L1)、达峰时间梯度值(ΔTTP)、上升支斜率梯度值(ΔRS)、峰值强度梯度值(ΔPI)及曲线下面积梯度值(ΔAU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ΔTTP、ΔPI及ΔAUC是IDC组织学分级的独立影响因子(均P<0.05), 三者联合预测IDC组织学Ⅰ级、Ⅱ级和Ⅲ级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92、0.705和0.765。另外, 肿块病理真实浸润最大径与ΔTTP(r=0.621, P<0.05)...  相似文献   
10.
唇裂术后鼻畸形矫正七例报告王翔*束薇薇张荆灿(南通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口腔科,南通226001)关键词唇裂;鼻畸形;矫正唇裂术后鼻畸形明显,临床常见有鼻尖、鼻翼塌陷,鼻小柱歪斜,鼻孔过大,鼻底缺乏正常嵴状外观(鼻底门槛),鼻底疤痕过显。矫正要求:鼻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