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44篇
特种医学   20篇
综合类   32篇
药学   9篇
  2024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格列美脲治疗2型糖尿病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评价格列美脲对单纯饮食或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控制不满意的2型糖尿病治疗的安全性、耐受性和有效性。方法 用多中心、开放性、非对照性临床研究,入选患者给予格列美脲1~4 mg,每日早餐前顿服,疗程16周。试验前后测定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脂和肝肾功能。结果129例患者人选,122例患者完成试验,格列美脲治疗16周空腹和餐后2h血糖平均分别下降1.3和1.8 mmol·L~(-1),糖化血红蛋白平均下降1.8%。治疗后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无变化,HOMA胰岛素抵抗指数明显下降,患者体重指数平均增加0.3 kg·m~(-2)。与格列美脲治疗有关的主要不良事件为低血糖反应和消化道症状,16例次与药物有关的低血糖反应均为轻度,进食后可自行缓解。对血脂和血压无不良影响。结论 格列美脲可以进一步降低单纯饮食控制或应用二甲双胍和/或阿卡波糖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和餐后2h时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且不增加空腹胰岛素水平,副作用小,耐受性好,使用较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提高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同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5年1月至2008年4月入院的1 19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共100例行手术治疗,98%(98/100)病例绛病理检查确诊为胰岛素瘤.术前各项定位检查的阳性率:B超22.9%(17/74),CT 55.2%(48/87),磁共振(MRI)58.8%(10/1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6.6%(49/64),内镜超声(EUS)93.3%(42/45),超声造影(UC)94.7%(18/19).每项检查的准确率:B超88.2%(15/17),CT 87.5%(42/48),MRI 90.0%(9/10),DSA 100.0%(49/49),EUS 85.7%(36/42),UC 83.3%(15/18).术前有1~3项定位检查阳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8.9%(24/27)、96.9%(32/33)及94.7%(18/19).手术组中,63例行CT和B超检查,阳性率47.6%(30/63);53例行CT和DSA检查,阳性率为75.5%(40/53);37例行CT和EUS检查,阳性率为89.2%(33/37);31例行EUS和DSA检查,阳性率为90.0%(28/31);14例行DSA和UC检查,阳性率为78.6%(11/14);13例行CT和UC检查,阳性率92.3%(12/13);11例行EUS和UC检查,阳性率90.9%(10/11).结论 术前有2项以上相符合的定位榆查,能大大提高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以CT、DSA、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阳性率较高.兼顾费用和检查的创伤,推荐采用CT、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定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分析肾上腺大占位的构成特点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20年12月于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住院诊治的493例肾上腺占位直径≥4 cm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首诊原因、是否手术、术后病理诊断、影像学资料等。所有患者按内分泌功能评估结果分为功能性占位(n=264)与无功能性占位(n=229),按良恶性评估结果分为良性占位(n=348)与恶性占位(n=145),分析功能性占位、恶性占位所占比例及疾病谱分布情况。结果 (1)493例患者就诊年龄(47.7±14.3)岁,首诊原因主要为肾上腺意外瘤(289例,58.6%)。(2)肾上腺大占位中功能性占位多于无功能性占位[53.6%(264/493) vs.46.4%(229/493)];功能性占位中嗜铬细胞瘤占比最高(65.5%),无功能性占位中髓样脂肪瘤占比最高(22.3%);功能性占位与无功能占位患者的年龄、性别、病变位置及瘤体直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肾上腺大占位中良性占位多于恶...  相似文献   
4.
目的 提高对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方法 同顾性分析解放军总医院1985年1月至2008年4月入院的1 19例胰岛素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全组病例共100例行手术治疗,98%(98/100)病例绛病理检查确诊为胰岛素瘤.术前各项定位检查的阳性率:B超22.9%(17/74),CT 55.2%(48/87),磁共振(MRI)58.8%(10/17),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76.6%(49/64),内镜超声(EUS)93.3%(42/45),超声造影(UC)94.7%(18/19).每项检查的准确率:B超88.2%(15/17),CT 87.5%(42/48),MRI 90.0%(9/10),DSA 100.0%(49/49),EUS 85.7%(36/42),UC 83.3%(15/18).术前有1~3项定位检查阳性,定位准确率分别为88.9%(24/27)、96.9%(32/33)及94.7%(18/19).手术组中,63例行CT和B超检查,阳性率47.6%(30/63);53例行CT和DSA检查,阳性率为75.5%(40/53);37例行CT和EUS检查,阳性率为89.2%(33/37);31例行EUS和DSA检查,阳性率为90.0%(28/31);14例行DSA和UC检查,阳性率为78.6%(11/14);13例行CT和UC检查,阳性率92.3%(12/13);11例行EUS和UC检查,阳性率90.9%(10/11).结论 术前有2项以上相符合的定位榆查,能大大提高胰岛素瘤术前定位诊断的准确率.以CT、DSA、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阳性率较高.兼顾费用和检查的创伤,推荐采用CT、EUS和UC中的两种组合定位.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子宫内膜病变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6月邵武市立医院收治的疑似子宫内膜病变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行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比较2种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诊断符合率并分析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误诊情况。结果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的诊断符合率为91.1%,高于经腹部彩色多普勒超声的62.2%(P<0.01);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对45例子宫内膜息肉患者进行诊断时,误诊2例,均被误诊为内膜增生;在对23例子宫内膜增生患者进行诊断时,误诊3例,其中2例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癌,另1例被误诊为内膜息肉;在对16例子宫黏膜下肌瘤患者进行诊断时,误诊3例,均被误诊为子宫内膜癌。结论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子宫内膜病变的准确率较高,对患者疾病诊治具有指导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成年起病的1型糖尿病(T1DM)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986年1月至2012年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住院治疗的所有516例成年起病T1DM患者的临床资料.新诊断(病程≤3个月)患者则根据是否伴有酮症酸中毒(DKA)和是否有糖尿病家族史分组,比较组间的临床和生化特点;已诊断患者根据是否伴有糖尿病家族史和不同病程(1~5年、6~10年、11 ~ 15年和≥16年),分别比较组间的代谢控制以及慢性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且方差齐者采用最小有意义差异t检验.结果 516例成年起病者中新诊断133例,已诊断383例,发病年龄(29±8)岁,住院年龄(37±11)岁,体质指数(BMI)为(20.8 ±3.3)kg/m2,99例(19.2%)患者有糖尿病家族史.133例新诊断患者中,以DKA起病者55例(41.4%).与非DKA起病组相比,DKA起病组空腹血糖、血清尿酸水平更高(t=4.019、2.288,均P<0.05).新诊断患者和已诊断患者中分别有29例(21.8%)和70例(18.3%)有糖尿病家族史.在已诊断患者中,与无家族史组相比,有家族史者血清甘油三酯更高(t=1.263,P<0.05),慢性肾功能不全、背景期视网膜病变和高血压发生率更高(x2=16.029、5.843、10.164,P<0.05),高血压发生更早(t=2.769,P<0.05).病程为1~5年、6~10年、11~15年和≥16年患者BMI、尿酸、总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29.282、16.590、12.530、50.590,均P<0.05).临床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视网膜病变以及自主神经病变的发生率在发病11 ~ 15年时达发病高峰.结论 成年起病的T1DM患者具有独特临床特点,其慢性并发症及合并症的发生率与糖尿病家族史有关,微血管并发症在发病11~15年时达发病高峰.  相似文献   
7.
垂体瘤术后垂体功能评估情况的调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垂体瘤患者术后1周及3个月的垂体功能复查情况,为垂体瘤手术患者的后续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收集1993年1月至2010年1月期间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住院诊断为垂体瘤并进行完整垂体功能评估后行垂体瘤切除术的106例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各项临床资料.结果 患者术后1周与3个月的乖体功能评估率分别为23.6%与16.0%.术前存在垂体功能减退患者,术后1周与3个月的垂体功能评估率分别为23.5%与5.9%,术前垂体功能无减退者垂体功能评估率分别为23.6%和20.8%,术前存在垂体功能减退者并未得到更多的垂体功能评价关注.术后l周因手术导致新发垂体功能减退率为48.0%,术后3个月为35.3%.结论 垂体瘤术后1周内及3个月复查率低,垂体瘤术后可能存在较多漏诊垂体功能减退的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2月在我院超声科中因为甲状腺结节而就诊,并在超声的引导下采取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的100例患者(130枚结节).以甲状腺细针穿刺的结果作为标准,比较常规超声以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对于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鉴别影像特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两种剂量开博通试验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诊断中的诊断效率.方法 回顾性比较1993年1月至2006年12月解放军总医院内分泌科59例原醛症患者、35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5 mg开博通试验和27例原醛症患者、4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50 mg开博通试验结果.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比较两种剂量开博通试验的曲线下面积和灵敏度、特异度.结果 以服用开博通后血浆醛固酮405 pmol/L为切点,25 mg开博通试验的灵敏度为83.1%,特异度为88.6%;以437 pmol/L为切点,50 mg开博通试验的灵敏度为88.9%,特异度为83.3%.两种试验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79和0.912,大于完全无诊断价值的机会线下面积0.5(P均<0.01),但两者的ROC曲线下面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两种剂量开博通试验对于原醛症均有较好的诊断效率,两者之间诊断的准确度相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小管酸中毒(RTA)合并与未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免疫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2009年收治的60例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与40例未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RTA患者的临床表现、免疫学检查及肾小管功能等资料。结果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共60例,59例为I型RTA,1例为Ⅱ型RTA,合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主要为干燥综合征,55例(92%);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力软瘫(50例,83%)、多饮多尿(28例,47%)、关节痛(28例,47%)和骨病变(24例,40%)。与不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40例RTA患者相比,骨病变(40%与20%)及关节痛(47%与22%)的发生率增高(均P〈0.叭),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抗核抗体(ANA)、抗SSA抗体、抗SSB抗体阳性率分别为88%(49/56)、84%(47/56)和43%(24/56),均高于未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者(均P〈0.05)。结论RTA合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中,干燥综合征最为多见,骨病变及关节痛发生率高于未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对有相关症状的患者尽早完成相关检查,以利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