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2010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无痛胃镜临床应用体会(附370例报告)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无痛胃镜对上消化道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优越性.方法:分析联合应用异丙酚、芬太尼、咪唑安定行静脉麻醉下胃镜诊治术370例(无痛组)胃镜完成情况、咽部反射发生率、操作时间、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与随机同期常规胃镜诊治术370例(对照组)比较.结果:(1)无痛组患者感觉满意370例(100%),对照组满意89例(23.97%),无痛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无痛组咽部反射全部消失(100%),对照组出现明显咽部反射147例,占39.73%,无痛组咽部反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3)无痛组患者平均胃镜操作时间、胃镜操作成功率、胃镜复诊率与对照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4)无痛组患者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均较常规组显著减少,两组无1例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无痛胃镜诊治术是一种安全、舒适的现代内镜诊治手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体会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胃癌是危害我国人民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其死亡率占所有恶性肿瘤死亡的23.02%,居各类癌死亡的第一位[1]。我院1979年1月~1997年12月期间共做纤维胃镜(以下简称内镜)检查45840例,检出胃癌804例,其中早期胃癌25例,占检出胃癌总数的3%,本文着重对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作一系统回顾。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25例早期胃癌全部经内镜和病理诊断,且经手术证实。25例中男16例,女9例,年龄最大76岁,最小26岁,平均年龄48.6岁,<30岁2例,30~39岁5例,40~49岁4例,50…  相似文献   
3.
胃神经鞘瘤十分少见,可发生于胃的各部位。现将我院胃镜室检查发现并经手术病检证实的两例报道于后。 1 临床资料病例1,男,35岁,因上腹隐痛,两次柏油大便昏倒而入院,曾两次胃镜检查发现,胃底有多  相似文献   
4.
1989年3月至1994年12月,我院内镜室采用PSD-10高频电发生器治疗食道、胃、十二指肠、大肠息肉患者66例、息肉共71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性别和年龄男42例,女24例,年龄4~68岁,平均356岁。1.2部位胃部息肉20例,占30.3%,大肠息肉38例,占57-5%,单发息肉58例,多发息肉8例.胃部息肉最多3颗,大肠息由最多4颗,最小息肉0.3X0.3cm,最大息肉25X3c”。1河类型71领息肉中,长蒂25颗,亚蒂15颗,广带型19颗,半球型12颗。1.4病检回收71颗息肉中,炎住41颗,占59.2%,增生性11颗,占155%。赘生性1!颗…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慢性肾功能衰竭(CRF)镜下的胃粘膜病变表现特征及转归情况。方法:对74例慢性肾功衰竭及尿毒症患者内镜特征及治疗疗效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慢性肾功衰及尿毒症患者内镜下胃粘膜表现呈多样性改变,病变累及部位以胃窦、体为多见(28/74)。大多数患者有较典型的胃粘膜广泛糜烂出血征象(36/74),止血效果差(13/74)。少部分累及十二指肠球部及降部(2/74)。结论:CRF镜下胃粘膜病变表现为糜烂出血,多为平担、片状、条状出血,弥漫性病变范围广。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肝癌标志物对原发性肝癌的诊断价值,对32例原发性肝癌息者AFP、AFU、GGT-Ⅱ进行了同时检测.结果显示,单项检测GGT-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和持异性最高(P<0.05),单项检测AFU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几乎与AFP相似,在联合检测中以AFP+AFU或GGT-Ⅱ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均较佳,而AFP+AFU+GGT-Ⅱ三项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特异性较高,但敏感度较低.在AFP阴性的9例原发性肝癌中,单项检测AFU和GGT-Ⅱ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以GGT-Ⅱ最佳,二者联合检测时(AFU+GGT-Ⅱ)的敏感度和特异性为66.7%和99.6%,阳性预测值可为100%.提示三者联合检测有助于原发性肝癌的诊断.  相似文献   
7.
食管乳头状瘤研究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目的 探讨食管乳头状瘤的内镜、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对25例食管乳头状瘤的胃镜、病理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 食管乳头状瘤好发于食管中下段,食管上1/3有1例(4%),中段11例(44%),下段13例(52%),食管中下段24例(96%);内镜下易误诊为食管息肉,11例内镜下治疗后随访6~36个月未见复发,3例并发其他部位肿瘤;病理学检查未见食管乳头状瘤恶变依据,仅有3例轻到中度异型增生;食管乳头状瘤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与反流性食管炎相似。结论 黏膜的慢性炎症刺激等因素在食管乳头状瘤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加强对食管乳头状瘤病人邻近脏器的检查和随访非常重要;食管乳头状瘤是否为癌前病变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内镜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胃MALT淋巴瘤患者的内镜资料。结果:13例胃MALT淋巴瘤内镜下表现为:①病变累及胃体、窦分别占84.62%、61.54%,多部位病变84.62%,波及十二指肠、贲门分别为23.08%、30.78%。②弥漫性分布69.23%,局限性分布30.77%。③病变形态依次为溃疡型、浸润型、结节型分别占46.15%、30.77%、23.08%。④胃腔变形仅15.38%。⑤伴H.pylori感染率76.92%。⑥内镜确诊率61.54%。结论:内镜下胃MALT淋巴瘤呈病变范围广、病灶多发性、病变多态性、胃腔变形少四大特点,内镜为诊断胃MALT淋巴瘤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化道息肉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应用欧林巴斯纤维及电子胃、肠镜检查诊断、上消化道息肉281例,大肠息肉203例,用微波摘除273例,电凝电切摘除211例,共546例,活检及息肉标本送病理组织检查,结果:管状腺瘤97例(17.8%);绒毛状腺瘤89颗(16.3%);增生性息肉157颗(28.8%),错构瘤幼年性息肉13颗,P-J综合征息肉18颗(5.7%),炎性息肉172颗(31.5%),有11例绒毛状及管状腺瘤已癌变。结论:镜下诊断及电凝电切和微波凝固治疗息肉方法简便易行,并发减少,尽早发现及治疗可预防息肉癌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戊二醛三槽消毒内镜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内镜的重复使用给交叉感染提供了条件,内镜的清洗消毒就成为医学界乃至患者非常关注的问题。我院从1996年以来将2%的强力戊二醛及三槽式消毒方法应用于内镜的消毒,并对消毒效果进行了监测,结果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