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篇
内科学   4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雨春 《中外医疗》2011,30(12):178-178
世界各国都将面临人口老龄化的危险,随之而来的困惑就是脑疾病的增多,脑健康问题已得到全世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运动预防、治疗脑疾病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对神经元的变化和对心脑血管及免疫力的作用上。本文主要针对有益于脑健康运动作出适当建议和方案。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海南省淡水鱼中食源性寄生虫感染情况,评估人群感染潜在的危险性,为制定食源性寄生虫病监测策略和防治方案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9—2021年对海南省琼中县、三亚市和昌江县监测点附近的溪流或水库等自然水体环境,以随机捕捞的方式获取新鲜样品。采用玻片压片镜检法对寄生虫囊蚴进行检测。同时在捕捞样品的行政村进行肝吸虫病知识和居民肝吸虫病感染情况调查。结果 2019—2021年共检测淡水鱼47种合计396尾,检出寄生虫囊蚴阳性45尾,总感染率为11.36%。有13种淡水鱼中检出寄生虫,品种感染率为27.66%(13/47)。其中海南细齿塘鳢感染率最高,为75.00%(3/4),显著高于其他鱼种(P<0.05),三个市县中,琼中县检出率最高,为17.05%(22/129)。发放调查问卷487份,居民对肝吸虫病总知晓率为11.50%(56/487),昌江县知晓率最低,为1.31%,男性知晓率高于女性(P<0.05)。同期对居民肠道进行寄生虫检测3 178人份,未发现肝吸虫病患者。结论 海南省部分市县淡水鱼受到寄生虫污染,应加强监测,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加强食源性寄生虫病卫生宣传和教育,提高群众自我防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4.
目的了解基层疟原虫镜检人员的镜检技术、血片制作和染色水平,提高镜检质量,为海南省2018年前实现消除疟疾目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08~2010年对琼海市、琼中县等16个市县"三热"病人血片抽样复检。结果复检血片21 817张,复检符合率为99.3%;其中阴性血片和阳性血片复检符合率分别为99.99%、93.14%;血片制作和染色优中等级血片分别占92.33%和88.89%。结论镜检符合率都达到了较高水平,但漏检、假阳性、虫种错检及染色效果不佳的问题仍然存在。因此,有针对性的加强基层镜检人员的培训,提高其镜检技术、血片制作和染色水平,以及镜检人员的责任心,是目前疟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5.
疟疾是危害海南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寄生虫病之一,且因气温全年皆适宜按蚊生长和疟原虫子孢子在蚊体内的发育和繁殖,故当地疟疾终年传播无休止期。1956年全省疟疾调查显示,居民疟原虫带虫率及脾肿率分别为40.3%及69.6%。自1959年开始在全岛开展大规模抗疟,1969年,海南省疟疾发病率为159.2/万,此后发病率持续下降,至1977年下降至30.5/万,1978年发病率上升1倍多,为63.44/万,此后虽个别年份发病率有所上升,但总体呈下降趋势,至1999年,疟疾年发病率降至4.57/万。2010年,海南省按照国家的《中国消除疟疾行动计划(2010—2020)》开展消除疟疾工作,病例数持续减少,并在2012年首次实现无本地报告疟疾病例,至2014年,海南省连续3年无本地疟疾病例报告。2014年屯昌县、文昌市陆续通过了省级消除疟疾考核。2010—2014年,市县级政府合计拨付1 403.39万元用于开展消除疟疾工作。近几年海南省开展消除疟疾的主要工作内容是:1发热病人血检;2病例报告、治疗、个案调查及疫点处置;3技能培训;4健康教育等。2010—2014年,每年血检率达1.28%~2.05%。所有网报病例均严格按照1-3-7模式开展防控措施,防止二代病例出现。足够的经费投入保障了大规模培训专业人员及群众健康教育措施的实施,2010—2014年培训疟疾防治管理人员、临床医生及检验人员共16 854人次,发放各式健康教育资料共170多万份。虽已取得阶段性的成果,但在消除疟疾过程中我们仍然面临很多的困难与挑战。首先是部门间合作机制有待加强;第二是输入性病例造成的威胁;第三是一些关键性技术难题尚未解决;第四是基层疟防人员有所削弱;第五是宣传力度仍然不够。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对海南省在消除疟疾前期间日疟原虫裂殖子表面蛋白1的基因型。方法 采用PCR扩增特异性目的片段,基因测序,序列比对及进化树构建。结果 从27个本地感染间日疟样本分析来看,Sal-1型有24个,分别属于9个Sal-1亚型,为优势型。Belem 型有2个,同属于1个Belem型,重组型的有1个。在各亚型中大多数仍以个别氨基酸间的替换为主,但仍发现2例新亚型以连续的氨基酸(DKKLLKEYELNADEKTKINQN)叠加个别氨基酸替换,另发现1例新型的重组型亚型。Belem型以常见19个多聚谷氨酰胺型。进化树分析可以看出,间日疟Sal-1型与Belem型及重组型可以较好的区分开,属于不同进化簇。Sal-a和Sal-b与其他亚型差距较大,独成一类,而其余亚型相对聚集性一类。Belem型本次调查中虽有2例但同属于同一亚型,为常见20个谷氨酰胺的重复,从进化树得知,该型与其他亚型同属于常见Belem型。重组型仅有一个亚型,属于为II/Q/S型重组型,但该重组型在基因库中未发现同源序列,可能属于新型的重组亚型,有待于进一步研究。结论 海南消除疟疾后期(2009-2012)间日疟仍以Sal-1型为主,但仍存在该等位基因的多样性而非单一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海南省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感染现状,为继续开展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8—2019年,按海南省的地理方位和水系分布,抽取与2006年一致的5个调查点,采集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螺蛳,以“肺检法”结合“匀浆法”检测中间宿主并查找广州管圆线虫幼虫。结果 2018—2019年,在5个调查点共检测野外采集螺蛳1 597只,广州管圆线虫幼虫平均感染率为6.39%(102/1 597)。其中福寿螺、褐云玛瑙螺、蜗牛和蛞蝓感染率分别为7.95%(43/541)、6.45%(34/527)、15.91%(7/44)和3.71%(18/485)。福寿螺感染率琼中县较高为9.57%(11/115),海口较低为4.90%(5/102),各地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5.63,P>0.05)。褐云玛瑙螺的感染率儋州市较高为16.50%(17/103),三亚市最低为0.95%(1/105)。各地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2.89,P<0.05)。蜗牛感染率儋州市最高为33.33%(5/15),三亚市最低为0,各地感染率差异有统计...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和评价海南省疟疾联防机制对控制疟疾疫情的作用。方法通过收集1991。2010年海南省14个疟疾联防市县疟疾疫情报表、流动人口报表、血检登记表和疟疾监测资料,使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资料进行分类和分析。结果海南省14个联防市县20年共报告疟疾病人94314例,死亡34例,年平均发病率92.45/10万,年平均死亡率为0.03/10万,占全省疟疾发病病例的98.58%,占全省疟疾死亡病例的94.44%。疟疾发病从1991年的8920例下降到2010年的74例,降幅为99.17%。海南省疟疾联防区本地居民发热病人血检3319846人次,检出疟疾阳性62369例,阳性率为1.89%。流动人口发热病人血检643468人次,检出疟疾阳性29144例,阳性率为4.53%,流动人口疟疾病例占病例总数的31.85%,流动人口血检阳性率明显高于本地居民(X2=16787.07,P〈0.01)。结论海南省通过连续20年的疟疾联防,疟疾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发病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  相似文献   
9.
广州管圆线虫病是人兽共患的食源性寄生虫病.近年来由于广州管圆线虫中间宿主福寿螺、褐云玛瑙螺在中国南方地区大量繁殖,加上居民猎奇进食鲜活的螺肉等食品,导致广州管圆线虫病近20年来相继在中国各地不断暴发或散发流行[1-3].为了解海南省居民感染广州管圆线虫情况,于2009年6-9月,对居民进行血清流行病学调查.  相似文献   
10.
旋毛虫病(trichinosis)是一种严重的人兽共患寄生虫病,主要因食生或半生含有旋毛虫幼虫囊包的猪肉及其肉制品所致,据估计全球约有1100万人感染旋毛虫。自1828年Peacock发现此病以来,人们一直试图将其控制或消灭,但在近20年内世界许多地区相继出现了此病的局部暴发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