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分析青海省2016—2020年艾滋病疫情流行特征,为制定艾滋病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艾滋病防治基本信息系统中下载青海省2016—2020年报告的艾滋病病例流行病学资料,用Excel 2010进行数据整理、SPSS 17.0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用χ2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 青海省2016—2020年累计报告艾滋病病例共2 283例,男性占81.60%,男女性别比为4.44∶1,平均年龄为(41.52±12.89)岁;15~44岁龄组占59.66%;单身占61.67%;职业以农牧民(36.31%)、家政/家务及待业者(22.73%)居多;文化程度中,初中及以下学历占60.58%,高中或中专学历以上占39.42%;地区主要集中在西宁市、海东市和玉树州;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6.80%),异性传播比例逐年上升,传播途径在性别、年龄、婚姻状态、职业、文化程度及地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主要来源于其他就诊者检测(34.43%)和检测咨询(27.64%)。结论 今后青海省艾滋病防治应对男性、单身、青壮年和农牧民及家政/务及待业人群在性传播方面重点关注,落实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并在九年义务教育中普及艾滋病的健康教育宣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青海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2009-2013年间HIV/AIDS报告病例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今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开展提供依据。方法对2009-2013年青海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报告的HIV/AIDS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学描述分析。结果 2009-2013年7个示范区共报告HIV/AIDS病例343例,以省内户籍为主(占83.38%),男女性别比为5.60:1,汉族占64.72%,20~49岁性活跃人群占87.46%。婚姻状况以未婚为主,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所占比例最大,各类职业人群均有病例报告。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占91.84%;其中同性传播报告病例数最多。检测样本来源主要为医院内住院及门诊检测。结论青海省艾滋病综合防治示范区病例报告呈逐年递增态势,今后要加强少数民族人口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干预,加大对MSM人群的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3.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按省、地(市)、县、乡不同级别进行抽样,对选中单位全体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及体格检查。高血压水平与性别、年龄、体质指数及吸烟、饮酒、高脂膳食等不良生活方式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近10年来青海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疫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信息和艾滋病哨点监测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998—2012年全省共累计报告606例HIV/AIDS病例,其中2008年后报告发病有上升;72.77%的病例集中在西宁市和格尔木市,年龄在30~44岁病例占55.28%,79.72%的病例通过性行为感染;2008—2012年10类人群哨点监测HIV抗体阳性率为0.27%,其中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阳性率最高(8.33%)。结论青海省HIV/AIDS疫情近几年快速上升,主要在青壮年性乱人群中。  相似文献   
5.
梅毒是由梅毒螺旋体引起的慢性性传播疾病[1].近年来,我国梅毒感染率呈增长趋势,在全国甲乙类传染病发病排序位于第三位[2].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被认为是艾滋病、梅毒传播和流行的高风险人群之一[3],为了解青海省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梅毒感染状况及影响因素,对2016-2020年性病门诊男性就诊者的监测数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的一般特征,分析艾滋病和梅毒在性病门诊就诊者中的流行趋势和流行特点,为今后我省制定针对该人群的防治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性病门诊就诊者一般信息,采集静脉血进行HIV及梅毒RPR血清学检测。结果全省14 720例性病门诊就诊者共检出HIV阳性者13例、梅毒阳性753例,阳性检出率分别为0.09%和5.12%,性病门诊就诊者的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性病门诊就诊者中,青壮年与中老年的HIV和梅毒感染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与女性的HIV感染状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就诊者中发现的梅毒病例女性多于男性(P<0.05),未婚者感染HIV和梅毒的危险性均高于已婚者。结论青海省性病门诊就诊者属于艾滋病和梅毒的低流行人群,但阳性病例数逐年增高的趋势不能忽视,继续开展性病门诊就诊者的HIV监测对掌握我省艾滋病流行情况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青海省HIV/AIDS(艾滋病病毒感染者/艾滋病病人)的死亡情况,探索改进防治措施,降低艾滋病病死率。方法对青海省2001年1月-2014年2月期间报告的137例HIV/AIDS死亡病例的传播途径、死亡原因等进行分析。结果青海省137例HIV/AIDS以男性为主,年龄段以青壮年居多,传播途径以异性性接触传播为主,职业以家政、家务及待业人员为主;因艾滋病临床相关疾病死亡的占37.06%,因非艾滋病临床相关疾病死亡的占62.04%,16.79%死于意外情况。结论青海省HIV/AIDS因歧视、经济条件差等多种因素导致晚发现、晚治疗,最终导致死亡。应制定有效措施促进检测和治疗,加强艾滋病防治知识宣传,减少及消除社会歧视,扩大艾滋病监测、检测范围,及时、早期、规范治疗是减少青海省艾滋病死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的 描述青海省HIV/AIDS疫情流行特征和趋势.方法 根据青海省1998~2010年艾滋病疫情报告资料,进行描述流行病学统计分析.结果 1998~2010年青海省共报告HIV感染者/AIDS病人317例.病例分布:20~49岁年龄组占90.22%,男性占70.66%.传播途径以异性传播为主,占33.75%,其次为男男同性接触传播,占22.40%.结论 青海省HIV感染者/AIDS病人以异性传播为主,近年疫情呈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青海省艾滋病的流行现状及防控措施,为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截至2021年底青海省通过国家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现住址为青海省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利用χ2检验对不同年份、地区和人口学特征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的构成比进行比较。结果 截至2021年底,累计报告现住址为青海省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共3 925例,死亡747例;HIV感染者/AIDS病例报告例数呈逐年上升趋势,不同年份报告病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48,P<0.01);西宁市报告病例最多2 333例,构成比为59.44%,其不同地区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报告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 582.43,P<0.01);报告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以20~<50岁年龄组、汉族、农民和已婚有配偶为主,不同年龄、民族、职业和婚姻状况的HIV感染者/AIDS病例报告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8.94、548.26、563.88、3...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近10年来青海省艾滋病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艾滋病(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疫情流行特征,为进一步采取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的传染病报告卡艾滋病性病附卡信息和艾滋病哨点监测调查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 1998-2012年全省共累计报告606例HIV/AIDS病例,其中2008年后报告发病有上升;72.77%的病例集中在西宁市和格尔木市,年龄在3044岁病例占55.28%,79.72%的病例通过性行为感染;2008-2012年10类人群哨点监测HIV抗体阳性率为0.27%,其中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阳性率最高(8.33%)。结论青海省HIV/AIDS疫情近几年快速上升,主要在青壮年性乱人群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