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2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观察了172例脑卒中患者血清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的变化,发现ACTH、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脑出血组高于脑梗塞组;病情轻重与ACTH、皮质醇的变化明显相关。治疗前后ACTH、皮质醇水平明显不同,治疗后明显降低(P<0.01)。说明治疗后可改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对68例基底节区急性脑卒中者应用地塞米松观察治疗,结合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探讨其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H/P/A)机能改变的相关效应。结果显示应用地塞米松后血清ACTH、反质醇水平均减低,以脑梗塞者为明显。提示外源性皮质激素反馈性抑制H/P/A分泌机能,其程度与脑卒中病情有关。  相似文献   
3.
2003年~2005年我院镇静催眠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我院镇静催眠药物应用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对2003年-2005年我院镇静催眠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及日均费用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年中镇静催眠药用药金额用药频度大幅增长,而苯巴比妥类药物用量逐步下降,苯二氮草类药物(BZD)呈上升趋势。新型的镇静催眠药非BZD有上升趋势,其中唑吡坦,扎兰普仑增长最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益智药哈伯因(石杉碱甲)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方法: 通过对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使用抗精神病药合并益智药哈伯因(观察组)与5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不合并益智药哈伯因(对照组)的治疗,比较8周后两组的改善效果.结果:观察组威斯康星卡片分类试验正确反应数、持续错误与非持续错误数均有较明显变化,说明哈伯因对认知功能障碍有明显改善效果.结论:哈伯因能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是当前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临床特征及人格特点、心理因素的分析.方法将53例患躯体形式障碍的患者给予米氮平治疗6周,治疗前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a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艾森克人格量表(ePQ)、生活事件量表(LeS)、应付量表;治疗后2、4、6周行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MaD)、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焦虑自评量表(SaS)、副作用量表(TeSS)进行评估躯体形式障碍患者的临床特征、人格特点、心理因素.结果米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确切,经过6周治疗有效率达到84%,副作用较小;躯体形式障碍患者性格以内向情绪不稳定型和中间情绪不稳定型为主;躯体形式障碍与生活负性事件相关;对生活事件应付方式以混合型应付方式为主.结论?米氮平治疗躯体形式障碍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躯体形式障碍患者人格个性以内向情绪不稳定型多见,生活事件与生活负性事件相关,应付方式以混合型应付方式为主.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生物学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观察组50例,在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静脉滴注,每天40mL,每个疗程7天,共4个疗程;对照组50例,仅常规服用抗精神病药物,不配合中药治疗,疗程同观察组。2组均辅用苯二氮类药,但不能辅用其它催眠类药物。结果:治疗后2组在心电图中QTc间期变化、血糖变化、疗效、PANSS总分及分量表分、副反应方面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结论:黄芪注射液辅助治疗慢性精神分裂症可提高疗效、降低副反应。  相似文献   
7.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就业压力的加大,人们的精神紧张程度也逐渐加重,由此而致的精神疾患也呈上升趋势[1].笔者对1 512例初诊精神疾病患者的就医模式进行了回顾调查分析,以期为加强宣传和普及精神卫生知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发病(首发和复发)的若干社会因素及家庭情况对疾病的影响。方法:对精神分裂症首发患者和复发患者各200例,运用“社会相关因素调查表”及“生活事件量表”分析其发病因素。结果:精神分裂症的发病与文化程度、职业、婚姻、性格内向、药物依从性差及有心理社会因素相关,家庭成员文化程度低对疾病干预差有关。结论:精神分裂症发病与多种社会因素相关,但首发与复发的主要原因不同。家庭干预首先应提高家庭成员对疾病的认识水平。  相似文献   
9.
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西酞普兰与氯丙咪嗪治疗抑郁症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90例抑郁症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服用西酞普兰,另一组服用氯丙咪嗪,治疗8周,使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评价疗效,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价治疗时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西酞普兰组显效率80%,总有效率93%;氯丙咪嗪组显效率76%,总有效率89%.两组疗效差异无显著性,但西酞普兰组比氯丙咪嗪组起效时间快.不良反应发生率,西酞普兰组(18%)低于氯丙咪嗪组(31%).结论: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确切,起效快,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0.
中学生考场情绪障碍的生物学特征及心理社会因素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学生考场情绪障碍的发生率及其生物学特征及相关的心理社会因素.方法:对包头七所中学1 400名学生运用焦虑自评量表和抑郁自评量表测评,对筛选出的学生采用CCMD-2-R诊断标准,确定为考场情绪障碍者30名设为观察组.并设对照组30名.应用生活事件量表(LES)、社会支持量表(SSRS)、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评定,并进行痛觉阈测定(PPT)和地塞米松抑制试验(DST).结果:中学生考场情绪障碍的发生率为3.46%;生物学特征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结论:中学生考场情绪障碍的发生与情绪不稳定、焦虑、抑郁、人格特征有关;生物学检测表明具有神经质和抑郁质等内在特性变化与学习压力大、家庭不和睦、家庭经济困难等长期性生活事件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