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综合类   4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疏肝健脾解毒方含药血清对MDA-MB-231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凋亡及相关X蛋白(Bax)、B淋巴细胞瘤-2(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给大鼠灌胃疏肝健脾解毒方制备含药血清,设置空白对照组、含药血清低剂量组、含药血清中剂量组、含药血清高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测定Bcl-12、Bax蛋白表达量。结果:各给药组凋亡率及Bax、Bcl-12蛋白表达水平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含药血清低、中、高剂量组Bax、Bcl-2蛋白表达水平与阳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方对MDA-MB-231 TNBC细胞具有凋亡诱导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干预Bax、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
老年性肺癌与非老年性肺癌的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博  李琳霈 《中医药导报》2008,14(1):30-31,36
目的:对比分析老年性肺癌与非老年性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收集2003~2006年我院收治住院确诊的肺癌患者63例。其中老年组32例,非老年组31例。化疗加肺复方治疗6周后用统计学方法对其进行疗效及生活质量评价分析。结果:瘤体疗效老年组部分缓解率、稳定率分别为15.63%,68.75%;非老年组分别为19.35%,62.5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证候疗效老年组总有效率为68.75%,非老年组总有效率为77.4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自身前后对照,症状积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肺复方有健脾益气、化瘀软坚、解毒抗癌的功效,肺复方加化疗治疗肺癌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模型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采用二甲基苯蒽灌胃及夹尾法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疏肝健脾解毒方组、三苯氧胺组、小金丸组,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分别干预4周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雌二醇、孕酮、泌乳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含量.结果 模型组血清雌二醇、孕酮、泌乳素、黄体生成素和卵泡刺激素水平均较空白对照组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各用药组血清性激素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疏肝健脾解毒方组雌二醇及黄体生成素水平低于对照药三苯氧胺组及小金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疏肝健脾解毒方组血清孕酮、卵泡刺激素、泌乳素水平高于三苯氧胺组,低于小金丸组,孕酮水平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卵泡刺激素、泌乳素水平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疏肝健脾解毒方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血清性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中药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乳腺组织中性激素受体和子宫、卵巢系数的影响,探讨其防治乳腺癌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二甲基苯蒽灌胃及夹尾法制备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中药组、三苯氧胺组,分别用药4周后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乳腺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情况,并剪取各大鼠子宫及卵巢,称取重量,计各组子宫及卵巢系数。结果免疫组化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R、PR水平均较高,而大鼠体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ER、PR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ER水平稍低于三苯氧胺组,PR水平稍高于三苯氧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ER、PR水平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ER、PR水平低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ER水平稍高于三苯氧胺组,PR水平稍低于三苯氧胺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子宫、卵巢系数均较高,而大鼠体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苯氧胺组及中药组子宫、卵巢系数低于模型组,大鼠体重高于模型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药组大鼠体重稍高于三苯氧胺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方可有效降低乳腺癌癌前病变肝郁证大鼠模型乳腺组织ER、PR水平,提高模型大鼠体重,降低其子宫系数及卵巢系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乳腺增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乳腺增生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疏肝健脾解毒方治疗,对照组采用三苯氧胺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0.0%,对照组为75.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治疗组为7.5%,对照组为3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疏肝健脾解毒方能有效治疗乳腺增生,且无明显毒副反应。  相似文献   
6.
潘敏求主任医师系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和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及肝病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首先提出:  相似文献   
7.
潘敏求主任医师系我国著名中医肿瘤专家、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致力于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和科研经验,治疗肺癌方面颇具造诣。现将导师在中医治疗肺癌方面的经验总结如下。1病因病机潘敏求主任医师根据长期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动物实验研究疏肝健脾解毒方对乳腺癌癌前病变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D大鼠,分为6组(每组10只):空白组、乳腺癌癌前病变模型组、疏肝健脾解毒方低剂量组、疏肝健脾解毒方中剂量组、疏肝健脾解毒方高剂量组、他莫昔芬组。采用二甲基苯蒽(DMBA)造模法对乳腺癌癌前病变大鼠模型造模。采用HE染色观察各组乳腺组织病理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CD4+、CD8+含量;ELISA检测IL-2、IL-4、IL-6、IL-10、IL-12、E2、P含量。Western blot检测ER、PI3K、p-Akt及mTOR的蛋白表达。结果HE染色显示大鼠乳腺组织发生改变,提示造模成功。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外周血中CD4+含量降低,CD8+含量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模型组相比,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他莫昔芬组CD4+含量增加,CD8+含量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IL-2、IL-4、IL-10浓度显著降低(P <0.01),IL-12、IL-6显著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他莫昔芬组IL-2、IL-4、IL-10浓度均显著升高(P <0.01),IL-12、IL-6显著下降(P <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E2和P含量显著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和他莫昔芬组E2和P含量均显著降低(P <0.01)。Western blot检测ER、PI3K、p-Akt及mTOR的表达,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显著升高(P <0.01),与模型组比较,中药低、中、高剂量组、他莫昔芬组均有显著下降(P <0.01)。结论 疏肝健脾解毒方可能是通过使ER的表达下降,从而抑制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表达,同时影响机体免疫应答来逆转大鼠乳腺癌变进程的。  相似文献   
9.
潘敏求教授认为乳腺与肝、脾、肾及冲任二脉关系密切,“瘀”、“毒”、“虚”是乳腺癌的基本病机,“疏肝健脾、补肾益精、化瘀解毒”是治疗乳腺癌的主要治则,潘教授临床用药常扶正祛邪并用,中西结合综合治疗,在疏肝健脾的基础上,十分重视脾胃与肝肾之气,以自拟乳复方为基本方,随症加减,临床应用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肝复方联合榄香烯注射液经血管介入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将60例肝郁脾虚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肝复方联合榄香烯注射液经血管介入治疗,对照组单行化疗栓塞治疗.4周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中医临床症状、瘤体大小变化、生活质量及不良反应.结果 治疗后两组瘤体疗效相当(P>0.05),但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生活质量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肝复方联合榄香烯注射液介入治疗肝郁脾虚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疗效确切,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