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6篇
儿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5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63篇
综合类   26篇
药学   4篇
  1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报告了两例脊髓萎缩,并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该病的好发部位、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脊髓萎缩的病因多为继发性,也可为特发性。根据临床表现结合脊髓CT造影及MRI检查,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新型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在颈椎前路融合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对18例脊髓型颈椎病、12例颈椎间盘突出症采用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小切口入路(3~4 cm),椎间盘及部分椎体后缘切除后保留椎体终板,植人带自体松质骨的SOLIS.以手术前后X线片及JOA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30例随访6~18个月,平均12.5个月.置人的SOLIS位置良好,无移动及脱出迹象;病变椎间隙高度恢复正常,未见椎间高度丢失;所有节段均于术后3~8个月骨性融合.术前JOA评分平均10.4分,术后平均14.9分,两者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颈椎前路融合器SOLIS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手术创伤小,能有效地恢复颈椎高度,融合率高,融合后稳定性好,神经功能改善优良率高.  相似文献   
3.
腰椎内固定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多数学者认为腰椎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adjacent segment degeneration,ASD)与患者自身因素、融合方式、内固定物性质、融合节段、随访时间等多方面因素有关,笔者就有关文献综述如下。1患者自身易感因素许多学者认为内固定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可能与患者年龄、性别、骨质疏松、术前腰椎状况、术后生活方式等多方面因素有关。Aota等[1]认为在诸多可能引起邻近节段不稳定的因素中,年龄最为重要,他发现年龄大于55岁的患者邻近节段退变率为36.7%,而小于55岁的患者退变率为12%。Chou等[2]认为老年人椎间盘中蛋白聚糖和水的含…  相似文献   
4.
脊柱平衡是指在各种因素调节下,作用于脊柱的外力和躯体自身肌力之间,保持机体在静态和动态稳定的直立姿势的力学平衡。Dubousset认为躯体纵轴的活动范围在一个平衡的圆锥体内,以最小的能量消耗维持直立状态平衡,这种生理现象称为“经济椎”,其主要目的是用尽可能少的能量消耗来维持以头颅、脊柱、骨盆和下肢为中轴的矢状位和冠状位上的力学平衡。而对于治疗脊柱疾患而言,脊柱矢状位平衡对于治疗效果和减少并发症而言都是必不可少的考量因素。  相似文献   
5.
颅底凹陷症(basilar invagination,BI)是一种常见的枕颈畸形,其特点是枕骨大孔周围的颅底骨向上陷入颅腔,或寰枢椎向上移位进入颅腔,导致枕骨大孔狭窄、后颅窝变小,继而引起脑干、延髓、小脑、低位颅神经(Ⅸ、Ⅹ、Ⅻ)及周围血管受压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多数患者症状进展缓慢,部分患者可无症状.临床表现主要为:颈...  相似文献   
6.
背景:由于爆裂骨折后椎体后壁不完整,失去了对灌注骨水泥的阻挡保护,胸腰椎爆裂骨折因此成为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然而在临床过程中常会遇到爆裂骨折患者伴有严重的内科疾病而不能耐受常规的切开复位内固定,此时微创椎体成形可能是患者的惟一选择。目前关于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微创椎体成形和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的对比研究还不多。 目的:对比观察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椎体成形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效果。 方法: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2005-09/2008-10纳入27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其中12例开展微创椎体成形治疗,15例采用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治疗后疼痛缓解情况、术中及治疗后不良事件。 结果与结论: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组手术时间平均55 min,固定后5~7 d疼痛缓解,疼痛缓解率平均为69.3%,无神经根损伤。球囊扩张椎体成形组手术时间平均37 min,治疗后第1日疼痛即出现缓解,疼缓解率平均为86.2%,有3例骨水泥渗漏,但均无神经症状。提示胸腰椎爆裂骨折采用椎弓根钉置入内固定和微创球囊扩张椎体成形均可达到缓解疼痛稳定骨折的目的,采用椎弓根钉内置入固定手术时间长,创伤大;而微创椎体成形术的创伤小、手术时间短,但有一定的骨水泥渗漏危险。虽然胸腰椎爆裂骨折是椎体成形的相对禁忌证,但通过合理使用微创椎体成形术技术,可减少骨水泥的渗漏,从而为爆裂骨折的治疗提供一个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腰椎棘突间固定系统临床应用的适应征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 2007年9月至2008年9月期间68例腰椎退变性疾患病例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采用腰痛VAS评分,下肢痛VAS评分,腰椎JOA评分(29分法)评定临床症状改善情况;采用Prelo腰椎功能评定标准评定术后功能改善情况;术后拍摄腰椎正侧位X线判定内固定物的位置、有无棘突骨折;测量术前和末次随访标准侧位片手术节段前凸角;末次随访拍摄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测定手术节段活动度为过伸位前凸角-过屈位前凸角.结果 64例病例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11.4个月,末次随访腰痛VAS评分(1.7±1.5)、下肢痛VAS评分(1.3±1.0)、腰椎JOA评分(23.5±3.1)和Prolo功能评分(8.6±1.4);较术前腰痛VAS评分(4.94-3.3)、下肢痛VAS评分(7.2 4-2.8)、腰椎JOA评分(13.4 4-4.9)和Prolo功能评分(4.2±2.8)均有显著性改善(P<0.01),末次随访手术节段前凸角(15.4±4.2).较术前前凸角为(19.6±4.7).明显降低(P<0.01);末次随访手术节段椎间活动度为(10.3±4.5)°;2例腰椎间盘突出患者术后半年内复发行二次手术.结论 治疗腰椎退变性疾患应用棘突间固定系统仍然处于起步阶段,临床适应征的选择非常重要,短期的临床随访显示了其临床效果、安全性,也预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和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回顾性研究1999年10月至2008年10月间北京大学第一医院骨科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例575例(年龄40~70岁),确定合并2型糖尿病病例的数量和比例;选择同期、同年龄段手术治疗拇外翻、腕管综合征、肘管综合征和腱鞘囊肿病例219例作为对照组,确定合并2型糖尿病病例的数量和比例;应用χ2检验比较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和对照组合并2型糖尿病比例。将腰椎间盘突出症组分为合并2型糖尿病组和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两个亚组,观察两亚组病例腰椎间盘手术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包含型与非包含型)、术后是否复发行二次手术;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亚组间腰椎间盘手术节段数量;应用χ2检验比较两亚组间腰椎间盘突出包含型和非包含型所占比例、术后复发行二次手术比例。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组的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为15.3%(88/575),显著高于对照组7.76%(17/219,χ2=7.861,P=0.005),也高于北京地区40~70岁人群2型糖尿病发病率9.94%(188/1 892,χ2=12.788,P=0.000 4)。腰椎间盘突出症组亚组间比较结果为平均手术节段: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1.19、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1.15(t=0.703,P=0.483);腰椎间盘突出类型及比例: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包含型65.7%(58/88),非包含型34.3%(30/88),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包含型70.5%(343/487),非包含型29.5%(144/487)(χ2=0.722,P=0.395);术后复发比例: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3.41%(3/88),不合并2型糖尿病亚组为3.89%(19/487,χ2=0.034,P=0.854)。结论:在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老年患者中,相比同龄行其他择期手术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的比例增高,2型糖尿病可能增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稳定性胸腰椎骨折开放式椎体成形术的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2003年9月至2006年5月手术治疗并获得随访的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3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诸病例均行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磷酸钙骨水泥椎体成形术。结果31例手术患者均一期手术成功,骨折愈合后取出内固定,无椎体高度丢失,无邻近节段退变。31例患者术后随访9—35个月后进行椎体高度测量,本组有两例(占6.4%)出现伤椎椎体塌陷,其中1例后凸成角,内固定失败,再次手术治疗。其余患者术后CT显示,伤椎椎管减压充分,伤椎椎体高度维持良好,形态无塌陷,伤椎椎体中央高度值与正常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后凸畸形矫正失去率不明显。结论后路短节段椎弓根内固定+伤椎椎体开放性磷酸钙骨水泥成形术是一种治疗胸腰椎不稳定性骨折的有效治疗方法。术后患者疼痛消失,早期下床活动,大大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手术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适应证患者经后路椎间融合器或后外侧融合结合椎弓根系统固定的治疗效果。男18例,女14例;年龄49-75岁,平均56.8岁;腰椎前凸基本来变者15例,腰椎侧弯伴有椎体半脱位和腰前凸丢失严重者17例。术后测量退变性脊柱侧弯的矫正效果、观察腰腿疼痛改善率、并发症和随访结果。结果:全部病例获得随访,时间6-49个月,平均13个月。术后平均侧弯矫正率为58.0%,疼痛改善率为(80.2±5.8)%(P〈0.05),硬脊膜囊撕裂2例,神经根损伤2例,假关节形成1例。随访期间矫正度数、椎间隙高度无丢失,融合器无移位,内固定物融合良好,植骨融合率96.9%。结论:后路椎间融合器或后外侧融合结合经椎弓根系统是治疗退变性脊柱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手术应重视矫正腰椎侧弯畸形、改善腰椎力学平衡,以提高术后中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